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并对预防控制策略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本疾控中心收治的22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1),观察组(n=1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唱过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控制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预防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肺结核;发病情况;预防;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269-01
  肺结核在中医中被称为痨病,属于恶性病之一[1]。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时间大于两周、痰中带有血丝或是咳血、胸痛、四肢无力、低热、盗汗等;若病发后没有及时治疗,极有可能诱发肺心病、肺癌及肺动脉高压等危险并发症,不仅加重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核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2]。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本疾控中心收治的22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并对预防控制策略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本疾控中心收治的22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1),观察组(n=11)。对照组中男患6例,女患5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3±8.93)岁;而观察组中男患7例,有女患4例,年龄在27~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99±10.03)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实施,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检查方法了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治疗干预。
  1.2.2预防控制策略干预
  疾病预防知识宣讲:通过视频、宣讲会、宣传册、宣传栏等方式,向群众讲授肺结核的成因、不良后果、治疗、预防等问题,从而使其充分了解肺结核防治的重要意义,并更好的掌握相应的控制预防方法。加强对肺结核确诊患者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的宣教、管理与监督;告知其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说话、咳嗽时尽量避及他人,特别是人群密集场所不要随地吐痰,以免传染他人。
  环境控制:为了降低空气中飞沫浓度以减少人群暴露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风险,需要做到严密的环境控制。首先,需要按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从而减少飞沫核浓度并控制结核感染;然后,若是在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进行机械通风;最后,在无人且环境相对密封时用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控制传染源: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因其长期处于排菌情况下,对周围人群间接或直接接触都会造成威胁。因而,为对肺结核进行防治,对于易感染人群及疑似肺结核患者,應按时进行X线胸片检查,做到及早诊断、尽早治疗,以抑制病情发展及控制传染源,尽量避免发生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以此评估预防控制干预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率
  观察组11例患者中,10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改善率为90.90%;对照组11例患者中,7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改善率为63.64%。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2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经过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有9例熟练掌握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为81.82%;对照组有7例熟练掌握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为63.64%。观察组患者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共出现1例并发症,其为肺心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共出现2例并发症,其中肺气肿1例,肺心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防控干预整体效果明显对照组优( P< 0.05)。
  3 讨论:
  肺结核一般临床症状包括胸痛、乏力、盗汗、消瘦等,可因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且部分治疗无效者还会出现肺气肿、肺心病等危险疾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3]。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0.90%;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63.64%。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为81.82%;对照组患者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为63.64%。观察组患者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共出现1例并发症,其为肺心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共出现2例并发症,其中肺气肿1例,肺心病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观察组防控干预整体效果明显对照组优,即在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预防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4]。
  参考文献
  [1] 王云国.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1):61.
  [2] 吴静.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社区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预防控制情况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1):43-44.
  [3] 石淑萍,杨华.2018年隆昌市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登记发病情况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9,17(01):58-61.
  [4] 申旭波,亢玲玲,周远忠,瞿彬,司壮丽.黔北地区城、乡肺结核发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03):321-3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8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