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心电图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通过将微课教学理念纳入心电图的理论、操作、读图等临床实践教育中,比较分析微课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018年在我院进行心功能科实习的医学本科生80名,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和心电图读图成绩,并对微课教学方式在心电图教学应用进行调查,评价微课在心电图临床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對照组,差异有统 计 学意义(P<0.05);试验组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考试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微课应用于心电图临床教学的评价中以优良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教学在心电图临床教学实践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心电图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读图能力。
【关键词】微课;心电图;教学;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257-01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相关视屏(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理念、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1]。心电图的理论知识复杂且内容深奥、抽象,且日常工作枯燥乏味,但由于它是一项简便、价廉、易于追踪观察、无创性和重复性好的检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和年轻化,心电图在临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能熟练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常见心电图如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肌缺血等知识对医学生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微课教学理念引入心电图理论和操作实践教学中,结合体表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和理论知识,以微课形式图形结合理论、图形结合临床、图形结合病史,比较分析微课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心功能科实习的医学生共80名,医学实习生分别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及广西中医药大学Science学院,学制分为5年制和3年制。将这些医学实习同学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试验组中男生11名,女生29名,年龄在21~25岁,平均23.4岁;对照组男生14名,女生26名,年龄在22~25,平均年龄23.6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校及学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考核内容及方式
分为理论考试、常见心电图的诊断、典型心电图的病例分析。
1.2.2 实验方式由同一老师进行授课,每周进行2小时的授课时间,理论知识方面,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如制作课件(图文并茂);Flash(立体展示);图形结合临床症状、生化检查、病史详细讲解;利用医院心电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自行学习、有疑问及时提问;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只根据教学课本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灌输,对常见心电图的分析、诊断进行一般的讲解。实验结束后由另一名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常见心电图诊断、病例分析考试,分别为50分、30分、20分,总分100分。
1.2.3 问卷调查
实验组实习生对微课应用于心电图临床教学的评价进行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评价内容为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对心电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促进知识外延、培养观察、分析和评判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八个方面,随后按优、良、中、差、极差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理论考试、常见心电图的诊断、典型心电图的病例分析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40.45±7.37)分,对照组为(30.11±5.01)分,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常见心电图诊断考试成绩为(26.0±4.0)分,对照组为(16.0±5.0)分,试验组常见心电图诊断考核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典型心电图的病例分析成绩为(16.0±3.7),对照组为(10.4±2.3),试验组典型心电图的病例分析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100%收回。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对微课应用于心电图临床教学的评价92%为优、5%为良、3%为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境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2]。
心电图是一门抽象且深奥的课程,看似心电图几个简单的波形,它需要有扎实的心电生理、心电向量等理论基础的支撑,且心电图的诊断还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B超及血生化等其他相关检查。医学实习同学五年制或者3年制的本科学习对心电图还只是停留在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并未真正了解心电图,因而在临床教学中,如果只是把深奥、抽象的心电生理、心电向量图教条式的进行教学,非但不能使他们读懂心电图,还会使其越学越乏味、越学越困惑,失去学习心电图的兴趣,进而放弃学习心电图。而“微课”教学灵活、图文并茂、立体感官性强、紧密结合临床,利用心电网络平台自行学习、遇到疑问及时寻求带教老师帮助解疑,通过视屏、动画、图片、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简化了原本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理论考试、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典型心电图的病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课在心电图临床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效果更加好。
问卷调查发现,试验组对微课应用于心电图临床教学的评价优良大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微课应用于心电图教学活动更得学生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8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