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近“蜗牛族”的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做事磨蹭成为家长和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衣服半天穿不完,作业半天写不完,饭半天吃不完……他们似乎变成了“蜗牛族”。那么,教师应如何应对并转化这些“蜗牛族”?
   一、针对因受年龄影响的“蜗牛族”:循序渐进,寻找突破
   七岁的平平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在班里家里永远一副不着急不着慌的样子。教师和父母没少为他着急,也没少想办法,可变化始终不大。
   其实,这跟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孩子年龄小,感知觉、动作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会出现肢体、言语、动作反应较慢的情况。而大人以自己的标准或其他动作发展迅速的孩子的标准衡量孩子做事情的快慢,不能耐心等待,就会使得孩子心里着急,动作却跟不上趟,反而容易出错,导致动作更慢。久而久之,磨蹭的习惯便养成了。
   针对这类孩子,教師要注意稳定他们的情绪,耐心等待,也可从旁指导,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寻找突破:第一,指导孩子从生活中积累做事的经验,寻求有条理做事的方法。只要做事有条理,就能节省大部分时间,动作慢一些也没什么大碍;第二,要让他们有忧患意识,做事情时要努力使自己有意识地快一点做,但要避免消极应付;第三,开展适当的游戏训练,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比如二人或三人空中抛物,教师可以随时改变抛物的方向让孩子接,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针对感统失调的“蜗牛族”:开展协调性训练
   小美很少动,性格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上课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参与任何竞争性游戏。他们害怕陌生的环境,下课总在角落里咬指甲,还特别爱哭。她遇事容易紧张,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走路容易摔倒,做事磨蹭,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做出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精细动作。
   这类孩子磨蹭的原因是感统失调,磨蹭只是表面现象。感统失调的具体表现是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方向感不强,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走路容易摔倒,不会精细动作等。
   孩子总是在学习中成长,从笨拙到协调,从幼稚发展到成熟。所以孩子的不成熟、不协调会在一定程度上自行消退。此时的我们需要耐心指导和等待,如果对孩子具体行为的指导没有太大的效用,教师或家长可带孩子到专门机构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感统训练,促进他们感知觉、动作系统的发展。
   另外,教师还要配合进行学习行为习惯训练:首先,做作业前让孩子先把一些必要的事情做完。做家庭作业之前,教师可先与孩子协商,把作业量进行分解,然后分段完成,中间安排游戏或休息,要求其在做作业时不要分神,不能做其他无关动作;其次,努力让孩子的生活行为熟练灵巧起来。如采用奖励法,让孩子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某事给予奖励,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
   三、针对做事无趣的“蜗牛族”:鼓励探究,激发兴趣
   壮壮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一做数学作业就出奇地磨蹭,一会儿说肚子疼,要躺一下;一会儿说口渴,要喝水。就这样,一次数学作业要写一个多小时。爸爸妈妈问他是不是不会,他说不是,看了看前面每次作业的成绩,确实大部分都能做对。可为什么动作就是这么慢?
   壮壮的妈妈说孩子做其他作业都不用她费心,只有数学作业做得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
   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鼓励为主并和孩子一起探究,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在孩子上学以后,要让他懂得很多不好玩的事也应该按时完成。除了及时向他简单说明按时完成这些任务的必要性外,还应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每天必须完成的活动制度和时间表,帮助、鼓励他自觉地执行。其次,家长还应该努力和孩子一起探究,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孩子从他不喜欢的事情中找到乐趣。比如孩子不愿意抄写词语,家长可以从旁引导孩子将所写的词语造成好玩的句子,或者编成一个故事,这样来激发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再次,要努力找到孩子对事情无兴趣的原因,对症下药。
   四、针对过于依赖父母的“蜗牛族”: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每天起床时,妈妈叫了十几遍花花也不起来,最后还是妈妈硬从床上把她拽起来;她穿衣服磨磨蹭蹭,妈妈看不下去,帮她穿;要上学了,鞋还没穿上,妈妈怕她迟到,只得弯下腰给她穿鞋……
   这样日复一日,孩子越来越磨蹭。如果长辈们替孩子做的事越来越多,磨蹭的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孩子们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不会迟到,因为有爸爸妈妈呢!孩子磨蹭,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是不是包办太多,让孩子产生依赖情绪,自己是不是替孩子着的急太多,让孩子没有了做事情的紧迫感……
   花花就是由于在心理上过于依赖大人而造成了缺乏责任感、紧迫感。这是一种心理惯性。为了解决这种心理惯性,我们可采取“自然后果法”。孩子磨蹭时,家长不急,让孩子着急,不要帮助孩子做这做那。你可以站在一边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类似这样的话只说一遍,不要反复唠叨。如果孩子迟到,老师会问原因。孩子依赖父母习惯了,可能会说“妈妈今天没有帮我系鞋带……”这样教师肯定会批评她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还要长辈帮忙。孩子被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他就会加快速度。之后,家长再与孩子分析迟到原因,划清“职责”并用多种方式帮助其改进。
   另外,有些孩子性格比较顺从,在没有主见的时候很容易服从大人的安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会对大人的刻意安排产生不满,特别是面对较为繁多的功课和任务时,他们会由于种种原因不敢抗争,也不敢和家长直接交流,但会想办法拖延时间不做那些事情,就产生了磨蹭的行为。
   要想让这类孩子不磨蹭办法就是让孩子在父母指导下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合理安排业余时间,提高其做事效率。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固然重要,但培养他们对人生积极的态度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更为重要。因此,与其由父母来为孩子安排每一天,不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弄清他们心里的想法,和孩子商量,共同帮助他制定每天放学后的时间表。这样,到了高年级,孩子就已经养成了为自己的生活作规划的好习惯,可以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磨蹭,我们都要看重对其原因的分析和对孩子行为具体训练与指导上,而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命令。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在心理上的逆反,很可能适得其反。发现孩子有点滴的进步,就要给予鼓励。教师的态度一定要平和,要学会忍耐和等待,要做到适时奖惩,赏罚分明,相信“小蜗牛”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责任编辑:李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