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场发生的疫病主要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和附红细胞体病,这些疫病危害大、难治愈,而且因为长期混合感染等原因越来越表现为非典型性特征,导致诊断和控制也越来越困难。对于养猪场来说,防控这些疫病的主要是做好防疫工作,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猪瘟;伪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特点;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4-0138-01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逐步发展,由原来的农户散养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规模化猪场的疫病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多种疫病混合感染和隐性感染广泛存在。由于猪群的调运频繁及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猪群的发病几率增大,复杂程度增加,给疫病诊断造成了难度,使猪病的控制也越来越困难。
  1 猪瘟
  1.1 发病特点
  近几年猪瘟呈现温和型,最急性型、急性型较少见,而亚急性型、非典型性型、隐性型多见。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通过母猪胎盘、公猪精液的垂直传播。母猪感染后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先天感染后不表现症状,获得先天免疫耐受,持续感染,长期带毒、排毒。
  1.2 防控措施
  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必须引种时加强检疫,要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科学防疫,除常规免疫外,发病严重的猪场可采用超前防疫,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弱毒疫苗1 mL,1 h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该方法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2.1 发病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病毒破坏肺泡巨噬细胞,使其数量减少、功能减退,从而造成免疫抑制,易引起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该病主要危害繁殖母猪和仔猪,母猪表现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部分病猪在耳尖、四肢末端、腹部、外阴出现紫斑。
  2.2 防控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必须引种时做好检疫工作,引进后要隔离饲养。要自行做好该病的免疫工作,加强猪瘟、偽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圆环病毒病的免疫注射工作。在高密度饲养区,该病会快速流行,数月内猪群感染率可高达50%~70%;在低密度饲养区,病毒通常传播缓慢,甚至根本不传播。简单的控制措施即能够阻止病毒的传播,如果逐步淘汰清除感染猪群,可成功净化该病。
  3 猪伪狂犬病
  3.1 发病特点
  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和产仔旺盛季节,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鼠类。母猪感染后的表现为产死胎、木乃伊;产出的仔猪当天无症状,第二天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抽搐、口吐白沫,卧地不起,角弓反张,因衰竭而死亡,死亡率达80%~100%,耐过的仔猪成为僵猪。
  3.2 防控措施
  猪场内做好灭鼠、扑灭野生动物工作,禁止散养家禽,防止犬、猫进入场区。加强检疫,防止带毒猪进入场内;制定和实施淘汰、免疫相结合的净化方案,首先淘汰带毒猪,特别是带毒种猪,其次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4 猪圆环病毒病
  4.1 发病特点
  该病在猪群内多呈隐性感染,感染病毒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诱发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感染母猪会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主要感染6~12月龄猪,仔猪表现为消瘦,咳嗽,呼吸困难,皮肤苍白,生长缓慢。
  4.2 防控措施
  做好该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做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的免疫。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可以从患病猪的淋巴结、肺、脾等器官中得到病毒,对病毒进行灭活之后制成疫苗注射。也可用干扰素(3万IU)1瓶加10 mL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均匀后肌肉注射,哺乳仔猪每头注射3 mL,断奶仔猪每头注射6 mL,育肥猪每头注射10 mL,每天1次,连用3天。
  5 猪附红细胞体病
  5.1 发病特点
  急性病猪耳部及腹下皮肤发红,体温40~41.5℃,高热不退,口渴,呼吸急促,食欲废绝,部分出现咳嗽,呈犬坐姿势,四肢抽搐,严重的耳部及四肢末梢出现紫色斑块。慢性病猪表现为消瘦、贫血,部分病猪还会全身出现黄疸症状。该病多发生于夏季,容易混合感染其他疾病。
  5.2 防控措施
  加强粪污的清理和环境消毒;防蚊灭蝇,消灭吸血昆虫。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防治,如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6 小结
  对于养猪场来说,疫病的防控主要是做好防疫工作,尤其是病毒性疫病的防疫。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反应。只有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才能减少猪群疫病的发生,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