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蛋鸡传染性鼻炎是由于感染鸡副嗜血杆菌而发生的一种亚急性或者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病鸡主要症状是流鼻涕、鼻黏膜发炎、打喷嚏、流泪、眼睑肿胀等。通常是育成鸡和产蛋鸡易发,导致育成鸡生长发育迟缓,延迟开产期,产蛋量降低,且往往由于抵抗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以及大肠杆菌病等,造成鸡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严重损害养鸡户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蛋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控措施,为蛋鸡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治疗;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137-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特征
鸡副嗜血杆菌是引起蛋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小,无法形成芽孢。该菌共分成三个血清型,分别是A、B、C型,每个血清型又可分成若干亚型,一般A型分为A-1、A-2、A-3,B型分为B-1、B-2,C型分为C-1、C-2、C-3。各个血清型间不存在交叉保护,而同血清型下的不同亚型存在部分交叉保护,其中B型菌没有致病力,也没有保护力。
鸡副嗜血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无法生长,只有接种于含有鸡血清或者V因子(辅酶Ⅰ)的培养基上才可生长良好。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大部分消毒药都可使其被杀灭。
1.2 发病特点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在气候寒冷的秋冬、春初季节比较易发。主要是超过4周龄的鸡易感,其中以育成鸡、成年鸡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较短的潜伏期,传播速度快,一般经过3~5天就会扩散至全群。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病死率相对较低。如果混合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等,会促使病情加重。一般来说,气候突变、缺乏营养、饲养密度过大、通风较差、舍内氨气浓度高,都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该病病程持续时间长,且容易出现复发,不容易彻底清除。
2 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症状是鼻孔先有稀薄的水样清液流出,然后流出浆液黏性或者脓性分泌物,有时会伴有打喷嚏,且往往由于分泌物结痂或者鼻道附着粉料而影响呼吸。病鸡频繁甩头,发生眼结膜炎,一侧眼眶周围组织发生肿胀,严重时会发生失明,肉髯严重水肿(尤其是公鸡更加明显),上呼吸道发炎,并可扩散至气管和肺部,呼吸困难,听诊肺部有啰音。产蛋鸡初期食欲废绝,拒绝走动,双眼闭上,经过5~6天产蛋率明显降低。
3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鼻窦和鼻腔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肿胀、充血,表面存在很多黏液以及炎性渗出物凝块。症状严重时,气管黏膜也会发生相同的炎症,有时会伴有气囊炎和肺炎,肉髯和面部皮下水肿,眼结膜充血。病程持续较长时,眶下窦、鼻窦以及眼结膜囊内积聚干酪样物质,有时甚至出现巩膜穿孔,眼球发生萎缩性破损,双眼失明。产蛋鸡还会发生卵黄性腹膜炎,卵泡存在血肿或者质地变软,病程持续长时卵黄出现萎缩。其他脏器基本正常。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鸡鼻分泌物、鼻窦内的干酪样物质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划线接种,再在培养基上以井字划线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在37℃蜡缸中进行24 h培养。观察可见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很多透明的凸起菌落,呈针尖大小,边缘整齐,表面湿润、光滑,且距离葡萄球菌菌苔越近生长的菌落越大(直径在0.5 mm左右),而距离葡萄球菌菌苔越远的菌落越小,而远离葡萄球菌菌苔基本上没有细菌生长,与鸡副嗜血杆菌培养的典型特征即 “卫星现象”一致。挑取以上透明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标记后保存于4℃冰箱內备用。
4.2 细菌染色镜检
挑取以上针尖大小透明菌落在载玻片上涂布,置于酒精灯上进行火焰固定,接着按照常规细菌革兰氏染色步骤进行染色,然后放在显微镜油镜进行检查,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些是较长的杆菌,形态明显不同,符合鸡副嗜血杆菌的形态。
4.3 细菌生化鉴定
4.3.1 氧化酶试验
用无菌接种环挑取以上细小菌落在氧化酶试纸上涂布,如果试纸变红则为阳性,没有变色则为阴性。
4.3.2 过氧化氢酶实验
在以上细小菌落上滴加少量3%过氧化氢,如果产生气泡则为阳性,没有产生气泡则为阴性。
4.3.3 其他生化试验
取在4℃冰箱内保存的营养肉汤细菌悬液,分别在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甘露糖、硫化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VP试验和MR试验9种生化鉴定管内接种,接着放在37℃ 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进行48 h培养,对其生化特性观察,并根据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使用说明书判断生化结果。发现分离菌株可使葡萄糖、蔗糖、半乳糖发酵,并产酸但不产气,可使甘露糖发酵,且产酸产气,但不会使乳糖发酵,硫化氢试验、VP试验、MR试验呈阳性。生化鉴定结果符合鸡副嗜血杆菌的生化特征,由此判定为鸡副嗜血杆菌。
5 防控措施
5.1 隔离消毒
发现病鸡后立即进行隔离,同时对全场彻底消毒,避免病情扩散。先用清水对污染的鸡舍、用具等进行全面冲洗,接着使用2%的热氢氧化钠溶液对场地消毒,再喷洒1∶400消毒净溶液(主要成分为戊二醛)进行带鸡消毒,每天1次,连续消毒1周。对于病死鸡尸体要采取深埋,清除的粪便采取堆积发酵处理。
5.2 药物治疗
发病鸡群,可按体重使用20 mg/kg甲砜霉素,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并配合在饮水中添加0.01%的盐酸环丙沙星,混饮,每天2次,连续使用5~7天。
对于已经发病的蛋鸡,可逐只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只用量为0.2万~0.3万IU)或者链霉素(成鸡用量为15万~20万IU)。
5.3 免疫预防
鸡场要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其操作,避免出现漏免或者发生免疫失败。鸡群在4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肌肉注射0.3 mL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在120日龄进行1次加强免疫,每只皮下注射0.5 mL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鸡群发病。
需要注意的是,鸡群免疫接种传染性鼻炎疫苗后,由于会引起较大应激,往往会导致肿头肿脸,减少采食。另外,由于疫苗血清型不全,因此保护率较低。此外,如果感染支原体,也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存在带菌鸡,发生严重污染,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5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