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4-0057-02 中圖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种子的质量对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要,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在农耕时引入高科技的耕作技术与高产的作物种子,是提高产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农业,也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强国,可用耕地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仍需不断提高种子的产量。使用具有高产作用的种子进行耕种,可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提高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一个原始问题。
1 栽培种植种子的前期工作
1.1 因地适宜地种植农作物
我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拥有着复杂的地理环境,所以在进行农业种子栽培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选择最合适、最高产的种子进行种植。除此之外,在选择种子时,还需要考虑到种植地土壤条件、化学成分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这样才可以保证播种后的高产种子得到更高产量的农作物[1]。
1.2 做好前期种子的选择处理工作
在明确当地的种植条件以及选择好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之后,播种前还需要对种植农作物的种子进行仔细甄选。种植农作物种子的优劣情况,将会对后期的发芽率以及生长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对农作物的产量也造成严重影响。
在播种之前,农业工作人员需要将瘪肚、坏种从预留或者购买的种子里挑选出来,再将剩余饱满圆润的种子进行种植。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播种之后可能会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应在播种前对种子采取一些处理,比如掺杂农药或者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等方法,降低播种后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遭受病虫害的概率,从而保证农作物最终的优质产量。
1.3 精耕土壤,调节肥力
精耕土壤不仅可以改变土壤自身的物理性质,让之前因为某些缘故而板结的土壤松软些,达到适合种子生长的条件,还可以为种子提供一个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的优良环境,利于种子在发芽时吸收足够的水分,保证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不进行精耕,那么就在播种之前,在土壤上撒适量的草木灰、尿素等化学肥料,达到滋养土地的目的。改变土壤中原有的化学元素和营养成分,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给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提供更为合适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最终实现丰产的目标。
2 播种之后采取的措施
2.1 合理搭配,合理种植
播种时需要合理利用耕地,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保证密植程度适宜,从而保证种植农作物的产量。种植时尽可能使横行与竖行端直整齐。作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生相克原理,种植人员需要熟知作物之间的生长习性,尽可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多种可以相互作用的作物,比如大豆与玉米,两者的合种能够减少种植面积,同时还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2.2 保护播种后的种子
完成种子的播种工作之后,还需要对已经深埋地下的种子进行适当的保护。比如,在我国北方较为严寒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需要保证种子播种之后仍旧可以生长在较为温暖的环境中。所以北方很多地区在秋冬季节进行播种工作后,会在耕地铺设地膜,为种子的发芽做好保暖工作,或者采用大棚的方式种植农作物,来保证所栽培的高产种子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中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最终产量[2]。大棚的作用是因其具有适宜的温度而进行反季节作物的种植,让我国居民改变冬季缺少青菜食用的问题,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吃到新鲜丰富的蔬菜。同时,若种植地区的海拔较高,日照光线较为强烈,大棚就能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避免种子生长发育因光线太强而受到干扰,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2.3 重视对病虫害的防御工作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进行农作物播种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作物可能会遭受到的各种病虫害,在适当的时候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比如,阴雨连绵的天气之后可能会暴发一些病虫害,此时农业工作人员就需要注意对作物喷洒适当的农药进行预防。最好是在雨后进行2次农药喷洒,避免之前喷洒的农药因为雨水的冲刷而流入土壤中,无法发挥出农药防治病虫害的作用。种子发芽之后,不仅需要对地面以上部位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还需要对地下部分进行保护,防止其遭受病虫害。根系一旦遭受到病虫害问题,作物将无法从土壤中汲取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水分,时间久了,整株作物甚至整片农田的作物都将枯萎而死。所以要想对农业种子进行高产栽培,就必须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 结论
农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需要我国必须更加重视对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种植,积极提高种子的质量,增加其产量,以期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 1 ] 石荃.浅析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01):44.
[ 2 ] 王月敏.浅析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J].农业与技术,2018,38(12):49.
(收稿日期:2019-0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