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鹅副黏病毒病是由于感染Ⅰ型副黏病毒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通常在春夏或者冬春交替的阴雨潮湿或者寒冷季节发生。任何年龄的鹅都能够感染发病,且日龄越小的鹅具有越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病率一般为40%~100%不等,病死率在30%~100%不等。另外,副黏病毒也能够侵害鸡、鸽等禽类,严重损害养禽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以及防控措施,为广大养鹅户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鹅;副黏病毒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免疫接种;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104-02
  1 流行病学
  我国最早是隆吕鹅发生副黏病毒病,目前狮头鹅、太湖鹅、雁鹅、朗德鹅、四川白鹅、阳江鹅、永康鹅、四季鹅、闽北鹅、杂交鹅以及地方草鹅等多个品种都容易感染。任何年龄的鹅都能够发病,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发病率和病死率能够达到98%左右。鹅最早可在3日龄出现发病,最晚在300日龄以后发病,越小日龄具有越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随着日龄的增大,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随之降低。一般来说,小于15日龄的雏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可达到100%,且病程持续时间短,很少能够康复。
  病禽和发病期间的带毒禽都是该病的传染源,其中病禽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被其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空气以及尸体、排泄物等,都能够传播该病。另外,带毒工作人员的流动也可传播该病。在我国,该病普遍是进行水平传播,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一般来说,鹅群从2月开始有少数出现发病,从3月开始发病数量明显增多,直到5月发病数量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2 临床症状
  大于1月龄的病鹅,在发病初期会排出白色的稀粪,在发病中期排出带有红色的稀粪,在发病后期排出带有绿色的稀粪。同时病鹅还表现出精神萎靡,往往蹲地不起,无力走动,下水后浮于水面,随水漂动,采食减少或者停止,体重急剧下降。病鹅耐过后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扭颈、仰头、转圈等,尤其在饮水时会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神经症状。10日龄左右的病鹅会伴有感冒样的症状,流泪增多,眼睛半闭、湿润,流有清水样的鼻液,具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甩头、呼吸加速等,排出白色稀粪,往往在发病大约1~3天之后死亡。
  种鹅患病后表现为产蛋率会急剧降低,有时甚至下降大约50%,且产蛋率会持续10多天处于低水平;当病情被控制后,产蛋率会在3~4周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3 診断
  3.1 实验室诊断
  3.1.1 细菌学检查
  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死鹅的心血、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等病料组织,分别在普通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48 h培养,均没有长出细菌。
  3.1.2 病毒分离
  无菌条件下采集以上病料,剪碎后按照1∶5的比例添加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充分研磨后以3000 r/min的速度进行15~30 min离心,吸取上清液,接着在上清液中添加1000 IU/mL青霉素和1000 IU/mL链霉素,充分混合后置于4℃冰箱中过夜处理。第二天取12日龄的鹅胚,在每枚尿囊腔注入0.2 mL处理液,可见鹅胚在24 h内死亡。之后每天进行1次观察,收集死亡鹅胚的尿囊液用于病毒传代毒和检测毒。
  3.1.3 电镜观察
  收集到的尿囊液以5000 r/min的速度进行20 min离心,除去组织碎片后再以18000 r/min的速度进行90 min离心,倾去上清液,在沉淀物中添加适量的TE悬浮,接着进行负染,使用透视电镜观察,能够看到许多不同大小的病毒粒子,大小在50~250 nm之间,大部分呈圆形,表面布满纤突结构。
  3.1.4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取收集的鹅胚病毒,用1%健康鸡的红细胞悬液进行血凝试验,同时使用鹅副黏病毒阳性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如果有血凝和血凝抑制现象,则可判定是鹅副黏病毒病。
  3.2 鉴别诊断
  3.2.1 与小鹅瘟的区别
  小于15日龄患病的雏鹅,由于病程持续时间短,往往较难发现食道和肠道存在痂块、溃疡,也不易观察到肌胃、腺胃发生出血等病变,非常容易与无典型病变的小鹅瘟弄混。最急性小鹅瘟的病鹅通常是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胆囊胀大并会渗出胆汁,而副黏病毒病则是胰腺有坏死病变。
  3.2.2 与禽流感的区别
  该病要与禽流感区分开,主要是观察是否出现头面部肿胀、眼部出血、脚鳞出血、腺胃黏膜上有脓性分泌物、喉头气管出血等症状。
  4 防控措施
  4.1 隔离消毒
  病鹅要立即隔离,调整饲养密度,调控温度适宜,保持环境卫生良好。另外,要使用0.01%的百毒杀进行带鹅消毒,注意喷洒药液前,要将其加热至大约45℃,每天喷洒1次,连续进行5~7天。
  4.2 药物治疗
  按体重使用2 mL/kg副黏卵黄抗体、25 mg/kg病毒唑、12 mg/kg阿米卡星,混合均匀后给病鹅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经过6~7天后,病鹅接种鹅副黏病毒灭活苗,每只用量为1 mL。
  同时,可配合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增强机体抵抗力。按300 kg水加入100 g芪抗药物,按200 kg水加入276万IU奇卡药物,每天饮用2次,连续使用3天。
  4.3 免疫接种
  鹅场要将鹅副黏病毒病作为常规免疫。如果当地没有发生该病,鹅群可在10~15日龄接种副黏病毒灭活苗免疫,每只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0.5 mL;如果当地已经出现发病,可在5~7日龄接种灭活苗免疫,每只注射0.5 mL,第一次免疫后的2个月内还要进行第二次免疫,每只注射1 mL疫苗。在种鹅产蛋大约10天前,还要再接种1次疫苗,每只注射1 mL,之后每年都要进行2次免疫。
  4.4 加强饲养管理
  鹅场、鹅舍应远离易污染的地方(如交通要道及畜禽屠宰场、交易场所等)建设,并注意禁止鸡、鹅混养。另外,场内饲养区和生活办公区要进行严格隔离,不允许外来人员随意参观。鹅场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禁止不同日龄的鹅混养,避免不同批次间传播疫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