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作文教学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面向21世纪,语文教学的紧迫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将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素质教育;作文教学;写作素养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立足于协调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1世纪要求我们培养具有良好的品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身体、多方面的文化知识、高尚的情操,以及具有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力的人。基于此,素质教育又应该是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教育。
  一、将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首先,把素质教育贯穿在作文教学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素养。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把作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其次,把素质教育贯穿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语文基础特别是作文基础和心理素质较差,他们经不起学习上的挫折,对写作缺乏自信心。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向上,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策略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在作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要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一)作文课前
  1.我提前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围绕作文题目的要求细致观察,搜集作文素材。
  2.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与本次作文有关的写作知识和优秀习作,让他们把看到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段记下来。
  3.每过一两天,我都会在课上或课后检查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情况,表扬准备工作完成得好的学生,督促没有准备好的学生。
  (二)作文课中
  1.第1课时。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我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唤起学生对生活表象的回忆。
  (2)审清题意,指导选材。我引导学生通过审题,先弄清本次作文训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从课前搜索到的材料中选取合适的作文材料。
  (3)让学生整理材料,拟写提纲。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理解,把经过充分准备的作文材料加以整理,并列出作文提纲。在列提纲时,教师稍加引导,为下一步指导修改、完善提纲打下基础。
  (4)独立思考,完成初稿。我要求学生根据修改后的提纲,一气呵成,完成作文的初稿。
  2.第2课时。
  (1)学生互相修改。在这一环节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避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只“作”不“改” 的弊端,使学生不但会写,而且会改。
  (2)启发谈话,明确要求。我先通过启发谈话简要小结学生习作初稿的情况,然后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修改的重点,使修改重点与习作重点相一致。
  (3)举例修改,教给方法。我先出示典型的“病例”,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的方法,同时教给学生修改的符号,然后小结,使学生从“病例”修改中学到修改方法。
  (4)學生开始修改。在学生修改时,我要求他们找出对方的毛病和不足,用笔一一列举出来,并指出应如何修改。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把同学写得比较好的地方记下来,师生共同赏析。指导赏析是对前面“作”和“改”的再认识,通过“评析”既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积累写作经验,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这种作文教学的特点是:起点低,步子小,快节奏,速反馈,范围广。它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和把文章写完整、连贯、生动的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开展读书办报活动”“办手抄报”等,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利用非智力因素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情感目标促进知识目标的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面向21世纪,语文教学的紧迫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将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韩晓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