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所谓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音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制作若干个微课件,引导学生结合微课件展开学习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课的设计和运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件,使之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微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194-01
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一个微课件的时间一般为6~10分钟。而且微课件中的教学内容比较突出,主题鲜明,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微课,将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微课,让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侧重地进行知识的高效构建。传统的预习,学生只是浏览一遍教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大致判断出课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知识点,而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看完教材就等于没有看一樣,甚至都会忘记自己看过教材,预习的效率非常低下。微课件背景下,我们教师可以设计并制作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的微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所侧重地进行知识的构建。
例如《生物生存的环境》,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课前,我们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引导学生预习新课的微课,如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知识点的微课件,在该微课件中,教师可以呈现鲫鱼生活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假如鲫鱼住进沙漠,可以吗?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都知道鱼离不开水,鲫鱼在沙漠中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进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环境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如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检验和巩固的微课件,在该微课件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检验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二、巧用微课,让生物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初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它虽然具有一个大的知识框架,但是知识点却比较零散,再加上生物知识的抽象性,致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巧用微课件,让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高效。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旨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存上的应用。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件来呈现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课件清晰地观察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三、巧用微课,让学生层次性地构建知识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即使学生们是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由同一个教师授课,但是他们构建到的知识体系却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件来针对性地对不同个体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们层次性的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之前,我们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作三个层次的微课件。其一是针对学困生的微课件,在该微课件中,比较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构建,如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呈现池塘中的水草、鱼、虾,让学生在仔细观察池塘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构建生态系统的知识概念。其二是针对中等生的微课件,在该微课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池塘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思考: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池塘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都到哪里去了等等,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实质性提升。其三,是针对优秀生的微课件,在该微课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课堂上,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地进行播放和运用,并有意识地将简单课件中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将具有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秀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件,使之更好地帮助学生预习新课、构建新知。我们教师还要通过微课件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微课件的引领下,感受到生物知识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钱丹香.初中生物学经典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6(Z5)
[2]王桂荣.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打造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4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