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重编可行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柳宗元与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苏东坡被后人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两人各有文章收录在教育部审定的语文教科书中,分别是八年级下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九年级上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过日常的教学,本人觉得应该将两篇文章放在八年级下册同一单元中,这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学习两篇文章的异同,领略两人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重编 对比阅读 可行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153-01
  回顾我国古代文学,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身处逆境时所作,这种现实生活的经历在他们的作品中被深深的打上了烙印,也是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这些作品中尤为突出,我们不妨将两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品味他们独特的写作风格。
  一、文章的写作背景相似
  《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都是传世佳作,都是被贬谪时期的作品。法国诗人缪赛说过:“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时候所作,政治上的失意,他寄情于山水,排遣内心的愤懑之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于唐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被贬滁州所写,他内心抑郁,但还是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将滁州治理得政通人和,人民和乐。因为政治上的失意,他们往往会借助游山玩水来排遣心中的无奈、抑郁与愁怨,所以这两篇游记的创作背景是相似的。
  二、文章所绘之景十分迷人
  《小石潭记》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小丘写到竹林,从清澈见底的潭水写到各种奇异的石头,从神秘曲折的小溪写到摇曳多姿的竹、蔓,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醉翁亭记》描绘了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酿泉、醉翁亭、蓝天白云和夕阳归鸟、四时之景,众人游山玩水时的欢乐,众宾觥筹交错的热闹等,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唯美画卷。
  三、虽是写景,但整体意境迥异
  《小石潭记》虽景色迷人,但是小石潭一年四季都是笼罩在一片葱茏的青竹翠蔓之中,潭水清而冽,给人一种沁人心骨的寒冷之感,整篇文章读起来给人有一种压抑之感,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是由于柳宗元少年成才,仕途坎坷所致(柳宗元805年-815年间被贬永州和柳州)。在他心中小石潭的景色如此迷人,竟藏在深山无人知。如同自己满腹经纶,有治国之才却无人赏识一样,心中的抑郁和愁怨油然而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他无法摆脱现实的抑郁之情。
  《醉翁亭记》却是另一番景象,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对人物活动的描写,烘托出欢畅热闹的场面,整篇文章让人读起来是一片欢乐的场面,让人感到心情愉悦。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表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小石潭记》中虽然也有“乐”,但是这种“乐”是短暂的,是赏景之乐,乐中藏忧。《醉翁亭记》的“乐”是寄情山水之乐,是与民同乐,是发自内心的乐,是敢于担当,无论在哪里都是为造福百姓的積极向上,内心旷达的乐。苏小妹(苏东坡的妹妹)曾经这样跟苏东坡说:“佛印心中有佛祖,观你像佛,你心中有粪,观他也似粪”。如果发现小石潭的不是柳宗元而是欧阳修,可能小石潭呈现在我们后人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四、文章重新编排的设想及依据
  八年级下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九年级上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游记,八年级下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具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这样就有了进行对比阅读的基础。对比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有关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活跃思维,对文章的认识更充分,更深刻,提高鉴赏能力。
  1.不同的作者由于生活时代、经历、观念等差异,写出来的作品会在选材,立意,情感等方面有所不同。通过对比阅读可以深刻的领悟这些差异对文章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合适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两篇游记对于主旨的有力表现采用了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柳宗元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小石潭记》所绘之景一开始引发了他的闲情逸致,但由彼及己触发了内心的忧伤,更有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感觉,最终觉得“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醉翁亭记》却是一幅“太守行乐图”,“负者歌于途” “众宾欢也”“禽鸟乐也”“醉能同其乐”,虽然同样是被贬,由于作者思想和观念的差异,醉翁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所以,通过对比阅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充分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深刻的领悟这些差异对文章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2.通过对比阅读,阅读题材相似而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品,可以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领会表现手法为主题服务的原则。
  明朝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说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外,乃得真味。”所有的文学作品,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文章的主旨服务,而且都讲究文章的意境之美,通过品味文章的意境,来解读作者的内心。这两篇文章在这一点的表现上尤为明显。《小石潭》所绘之境凄清深邃,就是为了服务作者郁郁不得志的主旨;《醉翁亭记》欢快热烈,表现作者更为洒脱,心胸旷达与民同乐的主旨。
  3.对比阅读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各种文体特有的艺术风格,掌握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两篇游记同为传世佳作,这与它们的魅力是分不开的,如果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方知其中的妙处,有助于学生领略文章的妙处和异同,有助于学生赏析作品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通过以上作品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比阅读对学生人生观的塑造更具有意义,让学生更懂得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时该像欧阳修那样,不计个人得失,为百姓造福,潇洒的面对人生的起伏。这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宜早不宜迟。现在两篇文章的编排分属不同的学期,在对比阅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以上是我对两篇文章建议放在八年级下册来学习的设想和浅陋的见解,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0
  [2]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10
  [3]黄进德.欧阳修诗词文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4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