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同伴交往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同伴交往对发展幼儿社会性、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培养良好情绪情感以及养成亲社会性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具体情境对幼儿同伴交往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幼儿 同伴交往 社会性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46-02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内涵
幼儿同伴交往是指幼儿与同一年龄阶段伙伴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相互协作及影响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具有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的需要。”3-6岁的幼儿在身心方面得到快速发展,无论是在幼儿园教学情境中还是在日常的游戏中,幼儿都渴望和积极寻求与他人的交往,而同伴交往在其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幼儿同伴交往的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结合具体情境,对幼儿同伴交往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创设温馨、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物质环境并非琳琅满目的玩具和设施设备的堆砌,而是結合幼儿实际发展特点,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环境。比如,惠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在2019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创设了闽南风情艺术作坊,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巧手剪“春”“福”字,制作富有年味的“炮竹”;打破班界相互串门送祝福,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结合闽南优秀传统民俗,排练“囝仔爱年兜”踩街活动,“火鼎公火鼎婆”“骑竹马”“拍胸舞”等节目惟妙惟肖,孩子们相互配合、默契十足,温馨愉悦的物质环境有效提高了交往能力。
(二)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往往可以促使幼儿想交往、敢交往、乐于交往。例如,小班有个别幼儿爱哭鼻子,刚入园情绪起伏大,老师便采用拥抱、微笑、抚摸头、肯定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幼儿的关心、鼓励、爱抚与支持;同时引导性格活泼的孩子与性格内向的孩子交朋友,对胆子小且不愿意和同伴交流的孩子,则主动营造开放的活动氛围,使其在宽松安全的环境中感受到信任和温暖。
(三)引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引导幼儿在一日常规和游戏中学习基本的规则和技能,能促进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往。如小班在开展区域游戏“娃娃家”时,于入门处张贴小脚印,引导孩子们入区前先看看门口的小脚印是否已经摆满了鞋子,如已满区则应另选区域游戏;又如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三轻”,即轻说、轻走、轻放,与伙伴共同营造一个安静、文明、有序的交往环境,同时通过角色游戏情境等方式,学会协调自身、环境与同伴的关系。
(四)开展混龄交往,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
幼儿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无班界混龄交往,为幼儿提供更多开放的交往空间与环境,扩大幼儿的交往的范围,使幼儿在宽松、和谐、有弹性的氛围中增强对陌生同伴交往环境的适应性,习得与同伴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经验。例如,我园立足园所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巧妙利用户外场地,领域融合、拓展区域内容,开展了多项教育化、儿化、美化、生态环保的创游及区域活动,活动有趣有益,满足了混龄幼儿的交往需要。
(五)建立家园合作有效、长效机制
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方法缺乏了解,家园合作链条较难衔接,这也常常使幼儿同伴交往受到阻碍。为此,我园采取了许多方式,如开辟宣传区、辰风之声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向家长宣传帮助幼儿提高交往能力的相关知识;根据不同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需要,不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等;提倡家长到园做一日义工或者举行半日随堂听课活动,亲身体验并参与到幼儿同伴交往的实际情况中来。
三、结语
《指南》中提到:“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技能,是幼儿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邹晓燕、李英玉、黄晓梅.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与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
[2]崔丽玲.尊重儿童,稳住脚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J].教育科学,2013.
[3]李秀湄,冯晓霞.3-1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庄子明(1990-),女,福建惠安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