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指南》背景下小班幼儿作画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美术活动作为一种最直接反映幼儿内心世界的活动,能让幼儿将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思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增强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及创造性,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班的幼儿正处于涂鸦末期,手的动作不够协调,注意力不稳定,有的喜欢自由涂画、没有目的性,有的对美术活动不感兴趣,还有的幼儿因为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产生胆怯、自卑的心理。在小班美术活动中,该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审美愉悦,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的同时又促进其创造力协同发展呢?结合《指南》及《纲要》精神,我就小班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优化结合的尝试,让幼儿在提升作画技能的同时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关键词】
  小班幼儿  作画技能   创造力   协同发展
  一、创设宽松愉悦的欣赏环境,增强审美体验
  小班幼儿受认知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多一些机会,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有效的支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欣赏环境,将欣赏活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周围环境中,让幼儿感知和体验审美对象,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思维、想象与环境对话,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渗透和熏陶。
  1.创设美的班级环境
  小班幼儿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为此我将色彩元素融入班级环境,让幼儿在美的班级环境中得到渗透和熏陶。同时将幼儿创作的印章画、手指点画、棉签画、撕贴画等作品进行欣赏,并定期更换,充分利用班级每一寸空间来展示美。这充满审美情趣的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不仅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在环境的的互动中,积累了审美经验。
  2.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是美的源泉,特别是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只要我们留心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触手可及的生活用品、五颜六色的服装、可爱的玩具……都可以成为欣赏的对象,如我们在上学期开展了欣赏帽子、围巾、手套、袜子、美丽的冬衣等活动,在欣赏袜子的活动中通过游戏《找找好朋友》,让幼儿观察袜子的图案和颜色,感受袜子的色彩美和对称美。除此之外,天上的云朵、飘落的叶子、班级的植物角、幼儿园的花花草草都让幼儿兴趣盎然。
  二、探索、挖掘多元化的作画工具和材料,提升兴趣
  材料是幼儿作画的重要工具,有了材料才有五彩斑斓的画作。多元化的材料可以激发小班幼儿创作的欲望,还能让他们保持良好、積极地兴趣来参与活动。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新颖有趣的材料,凸显材料的特性,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美术作画形式,让幼儿“想创作、爱创作”。
  1.生活化的材料——触手可得
  《纲要》中指出:要关注来自幼儿生活的事物,它们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和欲望。因此,我和孩子一起挖掘并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形态各异的树叶、小石头、各种蔬菜、玩具等。而这些作品中天马行空的构思、无拘无束的造型、大胆的色彩、都能体现孩子的创造力在发展着。
  2.趣味性的材料——童真十足
  小班幼儿运用材料的过程,不仅可以使作画技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还可以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根据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的特点,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进行印章画,提供弹珠让幼儿创作滚珠画《小白兔的衣裳》,孩子们在感受利用五彩颜料为小白兔装扮的同时,又获得了美感和成功感,兴趣十足。
  3.身体也可以成为作画工具
  身体也可以成为作画工具,在主题活动《我自己》中,我让幼儿利用小手印画树叶,班级的“亲情树”及游来游去的小鱼,用脚来印画小路,趣味材料的使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技能得到训练,想象力得以发展,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留心身边的每一份材料,随时挖掘隐藏在我们周围的那些巧妙的作画工具和材料。
  三、灵活选择多种作画形式,提升作画技能
  1.选择不同的作画表现形式
  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作画活动。如“积木印画《快乐的小精灵》,让孩子选用生活中熟悉的雪花片、插塑、不同形状的积木与颜料宝宝交朋友,蘸上颜料往纸上轻轻一按,就会绽放出张张不同形状的小脸,再为小脸添画上眼睛、嘴巴和甜甜的笑容;手指点画《孔雀》中,让幼儿先后蘸上不同的颜料为小孔雀打扮,小孔雀们争相开屏的样子可美啦;撕贴画《太阳公公》,让幼儿学习撕长条形的纸来装饰太阳公公的光芒,幼儿自主地搭配颜色,别提有多满足!
  2.多种方式相结合,不断巩固作画技能
  到了小班下期,幼儿已掌握了一些技能和经验,这时候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挑战,在一张画中让孩子尝试用多种形式作画,融合多种作画方式,不仅能让幼儿感叹自己“惊人的创作力”,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支持创造表达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美术活动
  小班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在美术活动中创设一些游戏情境,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故事或游戏的方式、游戏的情境开展活动,如让幼儿学习画网格线,我设计了《把鱼网起来》,以“猫妈妈钓了很多鱼,可是没有足够的渔网,请幼儿帮助猫妈妈做渔网”为主线,让幼儿在学画网格线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帮助猫妈妈的快乐和满足感。
  2.运用生动、形象的游戏性语言
  运用游戏化的语言,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美丽的花园》活动中,发现幼儿总喜欢用单一的材料或是颜色进行印画,我就尝试着以花园的主人说:“我是农场的主任,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你们可以帮我种些五颜六色的花吗?”听了主人的话,孩子们马上就换了其他的颜料进行印画,并说:“看!我的花园最美丽,有七彩颜色的花。”这样在游戏过程中评价幼儿的作品,运用游戏的口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减少了教师的命令式的话语,让师幼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更自然、更亲切了。
  美术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像游戏一样吸引着幼儿。它是幼儿丰富经验、表现自我的一种有效语言,《纲要》和《指南》下的美术教育观提醒了我们要摆正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幼儿的自主性美术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运用美的形式来表现美、创造美,在引导小班幼儿掌握技能的同时,提升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艺术部分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
  【3】幼儿美术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4】早期教育(美术版).江苏教育报刊出版社
  【5】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