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关注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落实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水平也具有促进作用。我们需要结合教育改革要求,不断提升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寄宿生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240-02
  随着我国教育政策变化,中小学分布进行了调整,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涌现,这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寄宿制学习,改变了学生生活、学习方式。如果寄宿制学校不能对寄宿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势必会或多或少降低寄宿生心理素质,为孩子未来发展埋下隐患。我们需要重视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孩子心理问题,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一、增加课程设置,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课程设置仍以文化教育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较少。如果不能保证课程设置,势必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当尽可能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对寄宿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寄宿生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一定原则:首先,增强可操作性,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结合农村现实,并充分考虑农村寄宿生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寄宿生是课程的主体,如此才能提升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水平。换句话说,农村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既要考虑寄宿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也要考虑农村的现实生活,还需要增强活动的实践性,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有关感恩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寄宿生参与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寄宿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多种活动。如组织寄宿生观看感恩电影,促使他们在电影的刺激下自然增强感恩意识;组织寄宿生参与感恩实践,比如打扫卫生、帮助父母做饭等,让寄宿生在多姿多彩的趣味活动中提升心理素质。其次,增强科学性,即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应当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人性化教育理念,能唤起寄宿生积极情绪,如同和风细雨,滋润着寄宿生心灵,架起了沟通桥梁,拉近了师生距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运用人性化教育理念,去启发、感染、诱导、熏陶寄宿生,而不是批评、训斥、贬低、惩罚寄宿生,如此才能提升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增进亲子互动,提升家长素质
  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家长,基本上是农民群体,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手段的认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最终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水平。家庭在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作为农民的父母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1]。这就需要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对家长进行教育,不断提升家长教育能力,促使孩子快乐成长。
  在家长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寄宿生实际问题,引导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办法。比如,笔者的班级上,一个寄宿生认为自己缺乏父母关爱。立足这个问题,笔者在家长会上,和家长进行了深入沟通,让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笔者和家长一起制定了“关心孩子”计划:借助视频通话,和孩子面对面交流,时间超过五分钟;给孩子写信,运用直接的语言,比如“爸爸妈妈很爱你”“原来我的孩子这么优秀”“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骄傲”等,直接表述对孩子的关爱;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与家长互换角色,亲自体验家长做饭、洗衣、买菜、照顾老人、挣钱的辛劳,体会家长的不容易,促使孩子理解家长行为,从而不断增进亲子情感。教师通过家长教育,让家长掌握科学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办法,促使孩子健康发展。
  三、营造良好环境,渗透心理教育
  校园,是寄宿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建设和谐、优秀、生动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寄宿生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沃土内,促使寄宿生健康成长。这需要学校塑造校园人文风气,以浓厚的人文气息感染孩子、启迪孩子、感化孩子。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在校庆活动、节日活动上,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让寄宿生接受一次心灵熏陶,让寄宿生自然而然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其次,学校还应当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学校可以在校园广播、校内宣传栏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发挥宣传教育的潜在育人功能,潜移默化促使寄宿生更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最后,加强硬件建设。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幢楼房,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与心灵的净化[2]。学校可以借助人文建筑、校园标语、校园雕塑等,营造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感染的校园文化,促使孩子自然增强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情况。农村寄宿生具有自身独特性,只有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对寄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引领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小汶.农村寄宿制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 甘肃教育, 2015(15):36.
  [2]孙福.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16):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6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