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走班共享式区域活动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共享”是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一。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个词语并不陌生。说到共享,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当下最热门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的意思是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
孩子们到了中班,我们引导孩子将“分享”变成“共享”。怎么共享?共享些什么?成为我们今年研究的主要方向。将“共享”这个元素投入到年段,让整个年段的区域活动“动”起来,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我个人对“走班共享”的理解是,各个班主题元素的共享、各个班级区域内容的共享、各个班级幼儿的共享等。
【关键词】走班;共享;区域活动;交往能力;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78-01
一、开展走班共享式区域活动的前期准备
1.确定学期主题,以便“走班活动”顺利开展。
开学时,他们互相讨论:“我寒假的时候坐飞机去上海。”“我是坐动车回老家的。”“我寒假的时候和张瑞萱一起坐船去了鼓浪屿”……由此可见,各种交通工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密不可缺的。但是,交通工具仅仅是船和飞机吗?还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吗?那些交通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因此我们开展了主题互动《来来往往》。
2.确定开放共享的区域,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区域材料丰富区域。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应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将待解决的问题隐含在材料中,以情景或游戏驱动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某些现象,并进而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学期初,我们年段进行商讨,在开放的区域选择上尽量不重复,给幼儿多重选择的前提下,又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班选择了可美工区、科学探索区、数学区这三个区域。
二、幼儿在走班共享式区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1.使幼儿获得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
在开展走班共享区域活动前期,我们为促进幼儿的交往做了大量的铺垫。如:一、在每天的午饭后散步时间,我们经常带孩子到中段其他班级去参观,告诉孩子们每个中班班级不同的主题,介绍他们班级的区域,让孩子们对接下来要进行走班的班级更加熟悉。二、是我们对年段的孩子互相认识的程度做了了解,有些小朋友是同住一个小区,有些小朋友是同一个兴趣班,了解他们认识其他班的孩子有多少。三、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中段的孩子都会在同一个区域进行活动,这样原本认识的孩子就可以再介绍自己本班的好朋友给其他人认识。这样的做法减少了前期走班活动孩子们的陌生感。走班活动开始时,引导一些交往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当班级的“小主人”,带领从其他班级来的“小客人”到班级的共享区域去游戏。接下来的活动,我们有意识的交往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去模仿交往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带领“小客人”进行游戏。一段时间后,能明显发现原本比较不善于主动交往的孩子愿意去和小客人交往了。多次走班共享活动后,不同班级的孩子们渐渐熟络起来,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更多了,会相约晨间户外活动或离园时一起玩耍。
2.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水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活动要以探索为主,提供给拱幼儿操作探索的材料,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能够刺激幼儿积极思维、动手操作,从而达到用动作的方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案例:孩子们通过多次的走班共享区域活动,将各个班级的主题元素融合在一起。如美工区的“蚂蚁飞机”。这是怎么来的呢?作品“蚂蚁飞机”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小朋友去中二班走班时制作的一只蚂蚁,回来后教师引导孩子们共同欣赏。有一次,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就模仿着用木汤匙进行制作,其中一个孩子就自己制作出了蚂蚁飞机。孩子们走班活动的时候,共享到中三班颜色主题的经验,在装饰作品的时候,会采用很多色彩鲜艳的东西来装饰,有的会在其中结合排序等数学知识进行装饰。
孩子获得的走班共享区域活动的经验得以在美工屋体现,孩子们有的得到了直接的经验,有的是间接利用这些经验进行创作。在自主活动的状态下,整体创作水平高了一个层次。除了提高了孩子的创作思维,孩子们的主动交往能力也提高了,不再是单一和一个同伴玩耍。这是教师无法直接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与经验,只有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了,才能获得这些宝贵的“财富”。
三、走班共享式区域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每一次区域活动前教师都明确本次走班共享区域活动要重点关注问题有哪些,要重点观察哪些幼儿,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和為什么而做,能较快进入较好的观察状态。
2.在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时,能观察到幼儿在对材料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如数学区中成品的操作材料,幼儿经过几次操作后就失去了兴趣,不愿再去操作。老师就能及时观察到提供的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3.教师能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活动者参与游戏,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不强加干涉而是学会观察,不过多地限制孩子。
一年的走班共享式区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提高了社会交往,获得友谊,促进情感发展能力。在今年的家长开放日中,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在“走班活动”时表现出的落落大方,主动与同伴交往,与同伴相处时遇到问题懂得协商、谦让,遇到困难时能与同伴商量解决的对策,这都是家庭教育里无法给予的宝贵经验。而对于我而言,“走班活动”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看到了他们每个人身上独特的闪光点,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孩子们的身上,“没有不可能”!
参考文献
[1]张俊.关于共享游戏区的创设和指导的行动研究.
[2]浅谈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观察.
[3]唐志文共享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视角.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幼儿自主游戏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实践研究”(编号FJJKXB17-441)课题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