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窥探练习课的有效设计与有效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练习课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上好数学练习课?笔者认为,首先要优化练习课教学设计;其次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以及采用小组合作的讨论模式,而且要在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关键词:练习课;设计;实施;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教的新内容很快便表示理解了,并连相关模仿性的练习也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平时的练习课缺乏重视,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注重对新授课或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处理,而对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却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练习课教学缺少或根本没有教学设计,课堂练习的形式也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如何才能上好数学练习课?笔者将从“优化练习课教学设计”“有效课堂实施策略”及“反馈总结”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优化练习课教学设计
  优秀的练习课教学设计是上好数学练习课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重视优化练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练习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良好的导航。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各阶段相关的数学知识,准确地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基本认识》时,对“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里的“1”主要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到了五年级学习分数的知识时,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更是一个难点,因为这里的单位“1”除了“一个物体”外还有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虽然都是分数知识里面所涉及的“1”,但在不同的年龄段,要求学生理解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及相应的知识要求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各环节的练习要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并形成知识网络
  练习课必须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标的要求,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在精心设计的练习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安排基础性练习,这部分练习比较简单,可以让所有学生能快速解答并获得满足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既能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拓展练习,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较具挑战性,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及深层思维的形成过程,重新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练习设计不求量,要求质
  练习课的设计不能以量为标准,要看学生是否学会了自我学习、练习的方法,是否能将知识灵活运用。机械、重复进行大量练习,枯燥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要讲求40分钟课堂质量,抓住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习题来练,并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的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才能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及以少胜多的目的。因此,教师平常就要多收集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并将它们进行分类,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举一反三的好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练习,学生更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不仅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有效课堂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练习课历来给人的感觉都比较枯燥,学生也会因教师的一讲一练模式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应通过设计各种情境,利用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等的欲望。
  如在教学《比例尺的综合练习课》时,上课了,笔者走进教室后并不像往常那样马上讲授新课,而是先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中国地图,然后和学生攀谈起来:“同学们,小学六年时间就快过了,你考完毕业试后有什么打算吗?爸爸妈妈是否有打算带你外出旅游呢?”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毕业后的旅游地点。
  这时,笔者便趁机问:“你拿着地图就能知道想去的地方实际距离自己有多远吗?”并用“激将法”继续说:“老师可以,只要你在这地图上指出一个地方,我便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实际距离。”学生们纷纷说出地点。
  学生说的每一个地点笔者都能一一报出它们的实际距离,此时,学生倍感新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新知的热情。这时,笔者道出其中的秘密:利用昨天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接着便出示一道基础练习:区教育局请设计师为我校新体育大楼进行设计,设计師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来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同学们能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学生个个欢呼雀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问题很快便得到解决。接着,笔者便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最后,出示了笔者设计的一些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独自去解答。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这个内容完满地解决了。   (二)课堂练习的形式要多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练习方式多种多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如讲故事形式(将所有的习题贯穿在一个童话故事中)、小组竞赛形式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产生学习欲望和兴趣,使练习课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本来口算练习课很枯燥,可是通过编故事,并且为学生设置目标和坡度,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点也不觉得累,而是乐在其中。创设故事情境来设计练习,既组织了教学,又使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参与到练习当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练习效果。
  (三)采用小组合作的讨论模式,起到培优辅差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当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进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在练习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学生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方法、技巧及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时(对比练习 280×4 208×4)出现了这样的教学片段:
  师:为什么计算280×4时,竖式能用简便写法?
  生甲: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转向评价黑板上第二题208×4的计算情况)
  师:这位同学算得对吗?
  生:(学生们很肯定地回答)错!
  师:哪里错了?
  生乙:没有写进位“3”。
  师:大家还有补充吗?
  生丙:他没有写进位3,所以计算就错了。
  教师满意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以上的教学片段中,“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是简便写法的算理依据,而非算法的依据。简便写法是算法的表达,因为有以上的算理依据,所以能把280看作28个10来计算,因此,在笔算280×4的时候,用简便的写法可以先算28×4。再如,“漏写进位3”,只是造成计算错误的一个可能因素,而非必然原因和真正原因。练习的反馈功能给教师提供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把握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当然,要上一节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值得教师去研究探讨,但只要教师能在练习课这片土地上用心灌溉,相信练习课这片绿洲一定能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祖琴.小學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曾超益.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9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