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方案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构建天津商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转型方案。制定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硬件知识+软件知识”为架构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创建国家级的、市级的、校级的和学院级的不同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并改革人才激励制度,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转型提供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8-0080-03
一、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必要性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于2015年11月16日联合对外发布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该意见以政策条文的形式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十分鲜明地规划出其意义、指导思想、思路和任务[1]。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国家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战略行动,其转型发展的目标是要求地方普通高校把办学思路重点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2]。满足国家对应用技术创新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迫切的需要,同时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定位了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应用型转型是普通高等教育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进行的深化改革,它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3]。应用型转型有利于地方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有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就业[4]。
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天津商业大学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必然。转型发展方式根据各个高校自身的不同特点一般分为三种,即学校整体转型为应用型大学,部分二级学院先转型为应用型学院和部分专业先转型为应用型专业[5-6]。天津商业大学以部分专业先转型为试点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据此天津商业大学的转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坚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
重、激励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天津商业大学转型专业的发展,重点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整合转型专业优势科研成果、特色应用技术、实践基地和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天津商业大学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对现有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建设,以适应天津商业大学应用型专业转型的需要。
二、转型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方案研究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是以促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为导向,适应国家食品安全的政策要求和当前对食品质量需要不断提高的要求,以培养食品安全领域实际需要的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创建一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目标。天津商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食品科学和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是食品营养安全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健康。
2.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本科生应具备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需的基础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能够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他们可在食品进出口检测、食品品质控制、食品安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或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单位工作,从事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质量与安全控制及分析检测、无公害食品生产模式设计、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及监督管理、食品生物安全技术及污染控制、食品安全关键应用技术研究、食品商品流通等方面的工作。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体系建设
1.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构建。食品安全现在是我国核心解决的民心工程,社会迫切需要能担当食品安全管理实践的本科生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含
义,以及控制食品安全的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问题应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硬技术,一个是软技术。硬技術一般就是食品安全涉及的加工技术、检测技术以及包装技术,等等。软技术就是食品安全管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非法生产、非法添加、超量添加、HACCP、可追溯、风险评估,等等。要想食品安全有保障,就要软硬结合,软硬都要抓,两方面都要好。
据此构建了“硬件知识+软件知识”专业课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硬件知识包括食品加工贮藏新技术(微胶囊造粒技术、食品质构技术、非热力加工技术等)、微波杀菌技术,辐照技术、超高压技术、食品分析新技术和包装新技术等,重点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安全基本技术的能力。软件知识即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包括HACCP体系、GMP体系、ISO 9000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SSOP体系食品法规及管理体系、食品可追溯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和食品风险评估制度。重点培养学生管理食品安全的基本能力和全面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思想,即软技术加硬技术[7]。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要通过不同的技术来解决。而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又需要软技术与硬技术的结合。比如,对于农药的使用,学生一般认为不加或少加就好了,其实不加减产至少一半,食品供应骤减,不现实。农药既有超量加,也有非法加的,还有就是知识认识水平不够造成的。这些都需要从软技术去解决,当今转基因最大的一个应用就是减少农药的使用。而转基因正好解决当前农药残留的一个硬技术问题。在讲授知识时始终传递这样一种思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 维,在将来的工作或者创业过程中具备总体把握食品安全控制的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食品安全管理的素养。通过教学内容的构建清晰地展现食品安全管理思想,当学生遇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这样的思路。
2.教学手段的应用。综合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慕课、职业资格培训、参观实习、实践课程、国家级市级校级大学生创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食品安全生产课程规范设计,课程论文等手段开展教学。此外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专业课程或者进行短期讲座。建立学生兴趣小组或专业兴趣社团,以兴趣小组或专业兴趣社团的形式集中参加企业的实习,比如具有天津商业大学特色的冰淇淋加工、中式香肠加工、食品可追溯设计、
HACCP设计小组、绿色食品管理小组,等等。始终将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实践平台建设
1.实践教学计划。依据转型的思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要求实践教学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特别注重创业性素质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实验课程的学分和学时都要占全部教学课程的1/3以上。开设验证性实验课程6门共30个单项实验,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12门共52个单项实验。
2.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建立了国家级的、天津市的、校级的和学院级的不同层次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学院已有如下各级实践教学平台:国家级食品与药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生物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实验室管理中心。这些实践教学平台突出其各自的优势,从各层次满足本科转型教学的需要。在硬件方面,学院拥有的教学科研大楼的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近6000万元,1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60余台套,专门在实验大楼三楼集中建立大型设备管理中心,专人负责管理大型仪器。建设参观实践教学基地10个,目前已经有海河乳业、康师傅饼业、康师傅饮品、天津肉联厂、山海关豆制品公司、十八街麻花公司、狗不理包子公司、阿尔森香精香料公司和伊利乳业公司等大型食品公司。
3.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的开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一方面加强职业资格教育知识的更新,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尽力普及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学生毕业时至少做到一人一证。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制度,力求二者培养内容的不重复和相互补充,提高学生毕业后求职创业的素质和增加就业的机会。开展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检验员职业资格认证、HACCP 职业资格认证、ISO 22000和ISO 9000职业资格认证、食品安全管理职业资格认证、绿色食品职业资格认证和有机食品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考试和颁证工作。
4.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将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到实验课程中,加大课内实验的比例。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也要尽可能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将内容相关性作为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题目审核和考核相挂钩,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8]。另一方面注重技术(Technology)+ 管理(Management)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管理思想的实际认识,在实践教学方面专门开设了综合技术(Technology)+ 管理(Management)的“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综合实验”课程。该实践课程将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紧密结合,将实际的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与课堂理论知识相联系,学生直观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好地理解掌握了课堂教学知识。
(四)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转型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师按照课程体系提出具体的要求。课堂教师重点加强实践技能的再教育再培训;对于实践教师则应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对于新引进的教师则必须建立具有“教師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逐渐过渡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教师全部实现“双师”化,这是保障转型的决定性成功的关键。力争经过3年的建设,来构建一支学历、年龄和职称分布合理的“双师”型教学梯队。
学校采取统一思想、创造条件,资金支持,增加收入等手段鼓励教师深入食品相关企业定期驻厂锻炼。鼓励教师深入到食品企业一线熟悉生产,积极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掌握最新的一流的实践知识。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食品行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挂职、临时聘请、邀请、长期引进、软引进等方式来校讲课,将一流的、前沿的、适用的实践知识带进校园。
改革教师分配制度,建立和鼓励具有“双师双能”资格的工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9]。将学生的技能岗位培训、学生参加全国通用的岗位技能比赛获奖、学生获得的岗位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层次和比例作为教师考核晋级奖励的重要依据。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学科理论知识正在深入探索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实践中不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也需要得到合理解决;同时我国对食品安全的应用型人才有大量需求。在此背景下,构建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案以适应国家的食品安全战略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 陕西教育:高教,2015,(12).
[2]宋文生.教学服务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定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1).
[3]魏饴.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历史演进、职能重构与机理审视[J].大学教育科学,2016,(2).
[4]楚旋,卢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中的制度框架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13).
[5]夏明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障碍和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
[6]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
[7]李海平,柴春祥,连喜军,等.基于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的《食品质量控制技术》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
[8]李海平,柴春祥,连喜军,等.基于食品安全应用性人才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9]肖平平.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