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型背景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的多项调查研究,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与方向。确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素质、培养形式、质量标准。构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药资源与开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金项目:2018 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80489),转型背景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06.044
   中药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应用型本科专业与学校同步于2005年建立并招生。以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焦点,研究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培养出优秀、称职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尤为重要[1-5]。
  1 通过各项调查研究,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1.1开展对人才需求的调查,了解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向,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根据
   中药学院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市、县的企事业,如长白、敦化、梅河、农安等药材基地和中药材集散地,通化东宝药业、金马药业、敖东制药、修正药业、长白山制药、抚松制药等制药企业,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供求现状和趋向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主要采取座谈,围绕医药系统和特产局等部门“对毕业生的评价、中药科技人才的现状、需求情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
   一是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很大。复合型人才受到普遍欢迎。
   二是现有人才科技含量不高,亟须大量专门科技人才。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东部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谋划布局,使吉林省特产业进入發展的成熟期,收入连续4年以9%的速度增长,成了继粮食、牧业生产之后,农民增收的又一大产业。农民人均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特产业。特产业成了农民收入水平最高、经济增加速度快、最为活跃的产业形式。在调查中了解到,现有人才科技含量不高,亟须大批中药科技人才。
   三是倾向于高学历的人才。吉林省各地区都希望能有硕士学历的大学生到地方工作,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最低也要本科毕业。
   人才需要的变化,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本专业的学生规划和专业设置明确了目标。
  1.2对本专业学生思想情况的摸底,为学生的专业和思想教育提供了依据
   2015年9月,以本专业学生为对象,展开了对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2012年~2015年入学的本专业的学生,发出问卷调查表210份,共回收208份。
   一是有60%参与调查的人认为学院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表明大多数学生会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是怎样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扩大知识面的主要渠道,49.1%的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32.3%的学生选择图书资料,14.8%的学生选择学院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其他形式渠道较少。
  三是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有45.6%的学生回答是新建院校影响大学志愿报考。有65%的学生并不认为身为本专业学生在农业院校中感到自卑。这反映了大多数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对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有正确认识;即使在农业院校里也没有自卑心理,但仍有39.4%的学生感到自卑。
  四是关于专业思想状态问题。为什么要选择本专业,有48.7%的学生认为喜欢本专业,25.9%的学生认为学本专业是自己高考成绩只能读这个专业或有一个大学文凭再说, 30.5%的学生有其他原因,近51%的学生不是热爱中药科学而选择此专业。学生不热爱本专业原因为34.7%的学生是认为毕业后难找到工作,55%的学生是认为社会地位低或经济待遇差或工作太辛苦。而对于工作的选择,63%的学生希望毕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其中较多的是希望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业。想从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有43.8%,有24.6%的学生表示朵改行不从事本专业工作。
  1.3 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实践教学状态和效果进行调查,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每年学生毕业前夕,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关于实践教学状态和效果的问卷调查。本问卷设计了12个问题,调查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反映;对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类型的反映;对实践性教学的安排、方式、内容的反映;对实践性教学体系实施效果的反映以及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因素的原因及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的反映等。
  1.3.1关于实验课教学模式 学生认为“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居多,选择的学生占75.6%;选择“综合性实验”的学生占20.8%,选择“设计性实验”的只有8%。实验课改革也取得较大成效,但仍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希望实验教学能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
  1.3.2 关于毕业论文 关于毕业论文题目和方案,31.5%学生所做的是结合实际解决生产单位实际问题的题目或方案;11.2%的学生所做的是来自科研项目的全部或部分研究内容,是结合科研任务的实验;有19.1%的学生所做的是对生产实际已解决了的问题进行模拟的实验。有63.3%的学生毕业论文是与当前生产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或与参加教师的科研相结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益处。   1.3.3 对于校外实习点所选派的教师 76.1%的学生认为派出的教师能够或基本能够胜任指导工作,这表明校外实习的质量还是能够有保证的。对于目前的实践性教学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对人才智能和素质总体要求相适应,有64.5%的学生给予肯定的回答。
  1.3.4 关于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23.4%的学生认为效果“好”,52.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5.8%的学生认为效果“差”。说明学生很重视实践教学,希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5 关于参加教师科研工作 有12.5%的学生参加过,28.3%的学生做过辅助工作,有59.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科研工作。说明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得到过科研训练。
  2 确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模式、质量标准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为“较厚基础、注重实践、强调应用”。质量问题公认包括知识、能力和道德三个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方面的规格是“较厚基础、较宽口径”,能力方面的标准格是以中药师的水平为标准,品格方面的标准是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
  3 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3.1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核心问题
   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表现,抓住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架了平台+特色柔性模块,核心能力与知识的设计,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
   一是有效利用专业学科强的优势,建立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基础平台,再按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二是利用学院学科的优势,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发挥学院的教育资源优势,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按“面向吉林,宽基础、多方向、大口径”的原则制订适应现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到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综合训练,系统地进行修订、调整和优化。这就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重视实践教學,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把教学、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2 创新课程体系
  3.2.1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是形成“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大课程平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每一课程平台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其中选修课学分占课内总学分的10%~12%。构建课程体系以“宽基础、优化结构”为原则,结合专业需要,对学科基础课程做进一步的整合,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综合化水平。
   二是增设了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化了教改成果,增设中医药学概论、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加工学、中药分析学等新课程,逐步加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方向课程选修比例,尤其是生物学、中药学课程的选修比例,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是实行模块教学。主干模块作为必修课,再形成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社会需要选读其中的一、二个模块进行学习,既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又增强社会适应性。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之间横纵向相关联,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辐射也得到增强,形成一个完整系统课程体系。
  3.2.2 教学内容改革 一是根据专业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缩减、调整、整合、扩展,去掉陈旧的、过细过繁的内容,增加一些反映科技成果的新知识,教学内容更精炼、更新颖、更具有综合性,也更符合重新定位的专业的需要。如删除了《土壤学》《农业气象》,增设了《分子生物学》等课程。
   二是通过课程建设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重组和改革。如将《植物遗传学》《植物育种》两门课程整合为《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一门课程。
  3.2.3加强实践环节,形成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实践改革的重点。共投入800多万元经费建设中药分析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而且应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加强实践教学。
   实验课程注意减少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改革基础实验基本操作、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创新性实验的内容与形式的教学改革。注重加大对实习环节的考核与监控,逐步完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技能考核办法及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立体、多方位、综合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已形成了一个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表现为有应用型本科特色,近几年的实施总体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马新飞,宿树兰,申俊龙,等.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5.31(06),1-4.
   [2]段金廒,周荣汉.中药资源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1).
   [3]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03):67-71.
   [4]段金廒,吴启南,周荣汉,等.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在促进中药资源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纪念中国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J].资源科学,2013,35(09):1746-1754.
   [5]段金廒,周荣汉,宿树兰,等.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现状及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03):378-386.
   作者简介:马尧,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生理生化教学和科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05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