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情景剧促进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浮躁心理、焦虑心理、社会冷漠情绪以及学生因学习、生活、就业困难,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利于心理自助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活跃于大学校园中。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心理情景剧的内涵与特征进行论述,然后以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为例,浅谈其操作模式,最后分析了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自助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情景剧;大学生;心理自助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他们从小处于较为优越的环境,受到了家人、老师的各种照顾,依赖心理较强。同时一心求学,骤然面对独立自由的大学生活,极易出现迷茫、不适应的现象,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目前各高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多数以开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为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方式易受到学生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看法的影响,从而使达到的效果不够平衡。并且这些方式还容易让大学生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产生更强烈的依赖心理,无法达到自助、自育的效果。心理问题的解决遵循助人自助原则,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机能、自我解决心理问题能力十分必要。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心理情景剧演绎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心理情景剧的内涵与特征
  心理情景剧实际上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式。它是以校园里的事件、大学生们遇到的问题为主题,以解决问题、发人深省为目的,由学生们自编剧本、自导自演的小短剧。它的构成要素包括剧本、人物、舞台等。剧本是一个心理情景剧的基础与良好开端;人物包含导演、演员、观众,缺一不可;舞台是提供的表演的场所,需要配备灯光、音乐等。心理情景剧的受众极广,从演员到观众,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教育,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它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兼具情境性、互动性、发展性等特点。
  (一)情境性
  不同的情境能引起人不同的情绪,并让人设身处地的感受一切。心理情景剧围绕一种现象,设置不同的情境。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被引入到情境之中。在音乐、旁白等的感染下,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世界,不断的思考、领悟,拨开人物内心世界的的层层迷雾,最终达到内化的效果,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互动性
  心理情景剧的主要目的在于达成与台下观众的“交流”,起到心理自育的作用。全剧围绕日常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冲突,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从痛苦挣扎到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由于观众这一群体年龄与经历的相似,更能在情境的渲染、演员的带领下,与其进行心灵的互动、情感的共鸣。实质上,心理情景剧的表演也正是一场演员与观众的互动。
  (三)发展性
  心理情景剧是在心理情景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近几年成为大学校园新发展的一种心理教育方式。它以大学生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为主,强调个体的自发性与创造性的发展。由大学生自我创造剧本并饰演,在这个过程中直观感受到心理问题带来的困扰与解决的途径。
  三、心理情景剧操作模式——以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为例
  心理情景剧的核心对象是学生。它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由教师指导,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短剧。以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为例,心理情景剧的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编写剧本、演绎情境、参加复试、进行决赛四部分。
  (一)宣传造势
  为让全体学生理解心理情景剧这种心理辅导形式,从思想上认识到心理情景剧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学院先后聘请学工处处长、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心理学系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报告。同时,学院还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发布推文、博文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编写剧本
  剧本是心理情景剧的要素,决定了一个心理情景剧的良好开端。剧本的创作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找出适合校园生活的主题与素材。结合当下大学生时常发生的问题,且要与大学生活密切相关,以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目的,进行主题的选择与剧本的创作。剧本中包含了对话、旁白、音乐、人物动作神态表现、灯光设计等因素,以此搭建一个舞台剧的情境。同时,由于是学生们的初次尝试,院内为心理情景剧分配了专业的老师来鼓励和指导学生,提供更多有关心理健康的专业视角,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剧本内容还巧用了插叙的方式,有冲突、有矛盾、有起伏,从平淡到大悲再趋于平淡,戛然而止,让观众在意犹未尽的同时受到深深地震撼,得到反思与启发。
  (三)情境演绎
  剧本创造完成后,开始进入演员的排练阶段。由于大多数演员不是表演科班出身,演技仍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从个人到集体,演员们先牢记台词与场景,再慢慢将自己融入忘我的情境中,达成完美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在反复的排练中,指导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促使演员不断揣摩人物心理,加深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深刻感受自我所处情境的喜怒哀乐,将现实中的“我”更好地融入到情景剧中的“我”。
  (四)参加复赛
  复赛的目的一是给缺乏舞台经验的学生们提供一次尝试的机会;二是结合心理情景剧的整体表现,让指导老师给予更多宝贵的意见;三是为了选出更好的演绎团队和作品。为了更好地指导各个参赛团队,复赛一般邀请7个评委,在每个剧演绎结束后,评委老师会逐一点评,对剧本内容和演绎技巧进行全面指导,因为对每个剧都进行点评和指导,所以复赛耗时较长,10个情景剧的演绎一般5个小时左右,对决赛情景剧的演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进行决赛
  决赛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路演环节,二是演绎环节,路演环节主要是各个决赛团队利用中午时间在学生密集的地方,择取该团队剧情中精彩情节进行现场演绎,通过获得的支持票数给予不同的分值。这个分差不会过大,否则会影响到演绎环节的公平公正。演绎环节总分一百分,由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共同评分,表演部分又分为作品内容、表演技巧、舞台布置、表演时间、现场反应五个板块。最终得分为路演环节和演绎环节得分之和。心理情景剧的决赛也相当于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和共鸣,真正达到心理自助的目的。比赛前进行路演,呼吁更多的观众,且运用这种形式增加了大学比赛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在决赛中,由学生担当演员,剧本符合校园生活,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于演员而言,舞台上感受到的目光能让自己更专心的融入到角色,再次体验到情境人物身上的喜怒哀乐,身临其境,反思到自我身上,寻求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于观众而言,观看心理情景剧引发了情感上的触动,代入自我,细品其间蕴含的道理,找到解决自己困扰的途径或预防自己出现类似心理问题,整体上,促进更多人心理上的自助、自育。
  四、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自助方面作用
  (一)潜移默化的完善大学生自我人格
  有研究表明,校园心理情景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校园心理情景剧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际关系二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都要优于没有参加心理情景剧的同学,尤其在人际关系方面。教育学院按照学校要求创新思路和形式,2013年开展了“放飞心灵·演绎青春”心理情景剧演绎大赛、2014年开展了“探索自我·成就未来”心理情景剧演绎大赛、2015年开展了“自助助人·携手同行”心理情景剧演绎大赛、2016年开展了“直面挫折·助力成长”心理情景剧演绎大赛,2018年开展了“爱”心理情景剧演绎大赛,2019年开展了“破茧”心理情景剧演绎大赛,通过角色扮演,当事人能深刻理解心理情景劇中蕴含的道理,感受到勤奋、乐观等优良品质,且在团体表演的形式下互帮互助,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而观看心理情景剧的观众也能进行类比,有了行为模式的比较,学会换位思考。无论是心理情景剧的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在潜移默化间纠正自我的言行举止,学习剧中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更加完善自我人格。
  (二)帮助大学生发现并解决自我心理问题
  心理情景剧涵盖了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情感、压力等各个领域,演绎了成长过程中的不同色彩,展现了大学生面对困境永不放弃的积极、乐观心态。因此,它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结合教育学院实际,部分大学生面对挫折易受到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正视心理问题,找不到合理渠道去倾诉表达,从而引起了精神上的极大困扰。心理情景剧的表演使演员身临其境,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更能客观、冷静的面对自我的心理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带给观看者学习借鉴的机会,进行自我反省,帮助学生们自主发现心理问题,掌握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由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从自己眼中的自我到他人眼中的自我,从现在的自我到将来的自我,通过对深刻认识自我,从而激发发展内驱力,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三)促进大学生适应并热爱大学生活
  在大学校园里,部分大学生会遇到人际交往障碍、学业问题、就业问题等,很难发现大学生活的趣味性,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性,宅于宿舍,沉迷游戏和网络小说。心理情景剧在解决心理冲突的基础上,仍旧展现了校园的美好与大学生活的真善美。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乐趣,发现大学老师和同学的友好,认识到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都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调节。通过多个心理情景剧展现的大学场景,大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校园生活,改变从前的固有想法,正视自我的内心,在自己的努力下去适应并热爱大学生活。
  (四)重塑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即“自我认识”,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局宥于与试卷为伴、老师家长监督学习的封闭式高中生活,独立性不强、自我意识浅薄。来到相对自由、选择增多的大学后,便会与原先的自我意识结构发生冲突。心理情景剧通过自主编写剧本、饰演剧中人物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意识,让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有关学习、人际、情感、就业等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将这些问题类比到自己身上,对自我有了更清晰准确的定位,认识自我的优缺点,悦纳自我。并且学习心理情景剧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学会了自我调控、自我教育的科学方法,也学会了如何寻求社会支持,从而实现了心理上的自助、自育。
  心理情景剧作为新兴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在促进大学生自助、自育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情景剧各具特色,内容新颖,引人深思,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品传达的积极、温暖、向上的力量感染着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助、互助、求助,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保持心灵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舒曼.校园心理情景剧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6):73.
  [2]  朱旭琴.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188-189.
  [3]  陈萍,陈启刚.校园心理情景剧:促进学生心理自助的新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8):35-39.
  [4]  迟蕊.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80.
  [5]  李宁萍.心理情景剧自主实践对大学生自我意识重塑的积极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1-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重点资助项目“自育工作体系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11111301005)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