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无公害农业中的农药使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无公害生产中,并不是绝对不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而是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中提倡以农业防治技术为基础,优先施用生物源农药。合理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但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无公害农业生产药剂使用准则,充分发挥农药的优势和潜能,降低单位面积和农药使用剂量,提高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增加农药对人类、食品环境和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无公害;农业;农药
  无公害农业是一种没有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指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使用生产资料,限制外源污染物进入农业生产系统,保持环境清洁,防止生产和加工方式对环境和产品造成危害或损害,而无公害农业中的农药的使用,是农业实现无公害的重要环节、代表了当代农药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无公害食品生产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生产农药科学使用基础,农药合理使用方针及病害草害的综合防治均进行了论述、皆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1 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农药使用原则
  无公害农业生产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有针对性地适时用药,未达到防治指标或益害虫比合理的情况下不用药。并根据天敌发生特点,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同时注意对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化学诱抗剂和低毒高效低残留化学合成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使用化学农药时,须严格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和规定执行。
  2 绿色食品生产农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的病虫草害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来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另外,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守无公害农药的使用准则进行施药。
  3 科学使用农药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目前我国所称的农药主要是指用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的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制剂。因此必须在使用农药前,充分了解农药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只有了解了每个农药品种的特点后,才能做到科学用药。
  4 严格遵守合理使用农药方针
  4.1 对症下药
  作物病虫杂草的种类繁多,目前农药品种也越来越多,而有害生物对农药的敏感性也各异。因此,必须熟悉防治对象,掌握不同农药的药效、剂型及其使用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如杀虫剂和胃毒剂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则无效。避蚜雾只对桃蚜有效,而对瓜蚜效果较差。杀菌剂中的甲霜灵对防治霜霉病有效,面对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无效。
  4.2 适时使用农药
  任何病虫在田间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要根据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来制定防治措施,准确把握防治时期,准确选用适宜的农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适量使用药和合理复配混用农药
  掌握适宜的农药施用量是有效防治作物病虫害的重要环节。用药量过低,达不到防治目的;用药量过高,会造成污染环境,同时使产品达不到防治目的;用药量过高,会造成污染环境,同时使产品达不到绿色食品的标准。另外,要科学合理地复配混用农药,这样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对象,延缓有害生物的抗性,延长品种使用年限,降低防治成本,可充分发挥有农药制剂的作用。
  4.4 轮换或交替使用农药
  因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型农药,容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菌剂,连续使用多年,防治效果即大幅度下降。而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品种,既可避免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充分发挥农药的药效,又能相应地减少由于抗药性增强而不得不多施农药而造成的危害,有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5 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5.1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内涵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是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五大内容的综合运用,在生态学、经济学措施安全有效和综合协调的观念指导下实施的。生态学观念是把病虫害防治看成一个生态学问题,在农业区域内,各种生物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有一种自然调控能力,使病虫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生数量与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之间建立了一种动态平衡,综合防治就要在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加强有利因素,进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自身对病虫害的自然调控能力,使病虫的发生数量稳定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下。而经济观念是运用防治措施要求实效,尽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防治成本,力求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5.2 病虫草害防治策略和方法
  对病虫和杂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使作物在自然生长的条件下,依靠作物自身对外界不良环境的自然抵御能力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通过改变病虫草的生态需要来调控病虫草害的发生。将农作物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范围。它要求在最大的范围内尽可能依靠选用抗性品种,合适的肥水管理,作物轮作、间作、套种和混作的农业措施,通过建树篱、筑巢,促进植被多样化等手段设法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综合应用各种非化学手段,积极预防和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主要途径包括提高作物对病虫的抵抗能力;消灭病虫来源或压低发生基数;改善农田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滋生蔓延的条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在病虫草害大量发生和显著危害之前将它们直接消灭。
  无公害农业防治病虫草的基本方法是: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并通过合适的能抑制病虫草害发生的耕作栽培技术,如采用抗病虫品种、平衡施肥、调整播种期、覆盖、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等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创造适宜的环境,保护和利用病虫、杂草的天敌,通过生态技术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同时,尽量利用灯光、色彩等诱杀害虫,采用机械和人工方式除草以及热消毒、隔离、色素引诱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对使用农业、生物和物理等方法难以控制的病虫草害,可使用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但有机农业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
  【参考文献】
  [1]李文华,闵庆文,张午.生态农业的技术与模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151-172.
  [2]白莉東,李淑岩,马春红,等.无公害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合理使用[J].农业技术,2014(2):19-29.
  [3]李开群,张小龙.无公害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合理使用[J].植物医生,2009(3):50-50.
  [4]黄丽,林玲.浅谈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的选择与使用[J].农业研究与应用,2006(05):10-103.
  [5]黄小明.浅谈科学施肥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作用[J].中国果菜,2008(04):90-91.
  [6]朱广梅.无公害农业生产中合理安全使用农药问题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03-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3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