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精简课堂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程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大多数学课堂教学受制于所授知识点容量繁而杂所累,学生也倍感茫然无趣,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应对数学课堂教学容量进行精简。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常规探讨、有效提问、课堂训练等重要环节进行精简,确保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递进性和实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精简课堂构建;优化高效;教学环节;有效师生互动
  学生厌学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课堂让他们感觉到压力或无味,致使一些想学习也因负担或烦躁而放弃。我想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简教学内容
  毕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因此,教学内容安排要适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若内容太多,教师可能会因时间仓促而显得手忙脚乱,不容易把教学内容完成,学生也会感到疲劳、很茫然:若内容太少,则显得手忙脚乱,不容易把教学内容完成,学生也会感到疲劳、很茫然:若内容太少,则显得空洞苍白,效率不高。因此,教学要适量安排教学内容。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努力突出教学重点,突破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理顺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线索。让学生轻松上阵,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得。
  二、教学环节求“简”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绞尽脑汁搜集很多资料,在设计教学环节臃肿。学生在这种环环相扣的“线性序列”安排下,缺乏自主活动的空间,也没有更多感受和回味的时间。感觉很累,赶不上趟的也只有做晕车了。因此,我们必须突出教学内容的主干,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三、激励发言,合作探究,将讨论进行到底
  在我的课堂上,讨论恐怕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这种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我常常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或后面同学进行第二轮讨论。这样直至多数问题解决,再让他们把剩下的不能解决的难题抛给我,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当然,主要是我引导)。我在课堂上很少去限制讨论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几乎每次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将讨论进行到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让他们学会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团结协作中解决问题。这样在讨论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课堂中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少数学生包打天下,多数学生在当听众和看客。当然,也有少数在里面当“搅局者”。我想如果长期如此,合作讨论就會流于形式,反正展示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其他人没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没有压力和成就感,很容易消极对待,滥竽充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组织,活而不乱是这些方式取得成效的关键。有效地组织教学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合作、分享等情感态度的重要过程。通过长期的展示的训练,学生应该很少表现出拘谨、胆怯、羞涩、扭捏等不自然的状态。而因该显得大方得体、自然镇定、自信从容甚至会有有种表现欲。
  当然小组讨论也不是越热烈越好,七嘴八舌、指手画脚、眉飞色舞、大声叫嚷、手舞足蹈等,这是原先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上所热切盼望而出现不了的,因为那时候学生混混噩噩,拨一拨才转一转,死鱼不张嘴。但活动过度也会走向另一面。过分活跃也说明问题。例如:噪声需要控制,不能影响他人、其他小组的讨论包打天下。需要有组织的讨论,有组织讨论就需要分工了,主持人,发言的顺序,讨论效果等必须有保证,才不致使合作流于形式。
  四、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对话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直接影响语文活动的效果。其策略可以以“少而精炼,富有探究性’”为导向。但是,我们有必要在提问的可探索空间、提问的针对性、如何追问等方面进行改进。
  1.提问要有针对性。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不应该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影响着课堂的高效性。
  2.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设计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
  五、让讲解恰当好处
  教师讲得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发人深省、精炼到位,这本身就是教学开放和生态的表现,不能一谈到教师将就一概否定,我们应该否定的是孤立地讲,不管学生已有基础和学习状态一味地讲,只局限于知识本身一讲到底,不顾学情,在讲的过程中没有启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六、使思考贯穿始终。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因此在每节课上,我都及时进行引导,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思考,永远比学会答题更为重要,学生不应该成为课本知识的内存。
  七、课堂碎思。
  教学的思路应该清楚,尤其是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和突破要浓墨重彩。应该注重效率,尽量减少教学中的枝蔓,让设计更加合理紧凑。课堂建构起知识体系,并且突出重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主动的参与还是被动地接收,是判断课堂是否高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不是主动地参与,而是被动地倾听、回答、讨论、活动,课堂还是与开放有很大的距离。很多时候,教师显得很孤单,即使讲也没有回答和呼应,只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就相应要求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吸引人一些,当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显得很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培《在情境中学习》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2]  徐杏花《数学课堂巧设疑》《教学月刊》 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