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突击作文薄弱环节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能力,怎样提高作文水平,突击薄弱环节是途径之一。
  关键词 作文 薄弱环节突破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作文的传统教法是这样的。出一个题目,教师主讲,从审题立意到谋布局再到表现方法。这样学生无须多动脑筋也会写个八九不离十,水平的高低区别就体现在语言的表现力上了。有的老师讲完后,还念一篇下水作文,学生写起来就更感轻松了。但写出的作文是千篇一律的。一般不会找出某个方面最突出的薄弱环节。作文讲评就只能从普遍的写法加以深入一些的要求,如审题欠准,描写不够生动,要加强各方面的练习之类。学生的感觉就如同抓痒,有所触动但刺激不大。自己要突破那点也摸不着头脑。另一种教法是这样的。作文课了,如果是命题作文,就只出一个题目,一字不讲,让学生写作文。一字不讲并非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为了更好更扎实施指导。因为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已讲了,学生也学了。一字不讲是为了检查学生作文中的突出问题。作文教学最忌面面俱到,每次突出解决一个突出问题,只要每次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一直这样坚持下去,突出问题就会全都解决掉。集局部胜利为大胜。有的说这与考试无异。非也,考试不能看书看资料,不能交头接耳,而平时作文无这些限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运用资料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不怕暴露问题而虚心请教老师同学的精神。通过这些途径,还有某个方面没写好,这才能突出问题。例如:老师出了一个题目:《望远必须登高》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作文。《望远必须登高》望远必须登高,这是常识。远处在平地是看不远的。即使没有什么障碍物挡着,一眼望过去就是地平钱。中间的什么景物就重迭成了一条线。这不叫望得远,望得远是要把远处的景物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必须登于高处,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我如果想望见远处的东西,我就要登上高高的山。在我家后面就有一座高高的山,山大约有一千米,盘山路大约要走两点钟,大约有10多里。但只要我登上了山顶,就能够把远处的景物望一个清楚了。例文二《望远必须登高》望远必须登高,这看起来是生活常识,但仔细一想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从生活常识来说,望远必须登高,是有自然的道理的。因为平地远去,平地里远远近近的有很多障碍物。树木、房屋、田地里的庄稼,小土丘,等等,这些障碍物挡着还能望得远吗?再说,即使是一个很开阔的没什么障碍物,一眼望过去就成了地平线。那些一马平川就都挤成了一条横线。这不叫望得远。望得望是指能望见远处的景物,而不是望见模糊的东西。这是自然界的物理道理。但这里面又包含养深刻的哲理。如果不懂得自然界的道理,就不能懂得人生哲理。我们看,在人生的奋斗中,登高是什么,是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只有这种水平提高了,才能看透事物的价值。一个人的认识水平低了,看到块石头,那只是一块石头而已,对石头的种种象征意义都看不见,为什么,被孤陋寡闻的障碍所遮挡,缺乏类比联想的能力所局限,看这石头,也就只如一道地平线而已,所以要看穿石头的不平凡的意义,就如同望遠,这就需要提高认识水平。提高认识水平就好比登高。但只说空话不行,要付诸实践,在自然界登高,就要换上登高的旅游鞋,穿好紧身衣裤,不拖泥带水,干净利率地上路。登高就是登山。山上有坎坎坷坷,有荆棘挡路,这就要发挥不怕苦的勇敢精神,而登人生之高的,提高认识水平,就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知识丰富了,丰富的知识里为我们提供了政治思想,提供了可供比较研究的无数客观事实,有激励我们去奋斗的那些榜样人物。这样,我们就能登上认识的高峰,就能看透世间的事物。看透它们的本质,看见他们的象征意义。比如那些石头,就不仅认识到他是自然界的石头,还洞察到它象征着多种事物。如它可以铺路,象征着广大的底层劳动人民。它可以建造高楼大厦,基础越坚固,楼层才越高,它又象征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它多少年来,暴露上地上,任凭狂风暴雨,它都不被摧毁,这又象征着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里的英雄们,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强不屈的精神,也象征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那些坚强不屈的建设者们,象朝鲜战场上的黄继光、邱少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王进喜,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解放军指战员们……
  评析:第一篇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写的,第二篇是一个文学兴趣小组写的,第一篇只从自然界的角度来写“望远必须高”的物理道理,缺乏深刻的启迪性。这是由于没有审准题的结果。想一想“望远必须登高”,这是很简单的常识,这个题目显然不是只要求写出自然界的道理的,又是有更多的人生意义。所以重点应放在第二部分上而第二篇就审准了题,不但写出了自然界的道理,更写出了人生的哲理,即要深刻认识事物,就必须提高认识水平。本次作文,老师经过统计,与第一种情况类似的占一半以上,占第二种情况类似的占三分之一。可见本次作文的突出问题就是第一种情况。要补课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怎样写好象征意义,对小说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从课程的作文要求来看,这不是小学的重点,小学的重点是写记叙文,而不是有引申意义的象征文章,但新课程又启示语文教师要打破教材中心。即遵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还可以搞些文学创作。不过这是尝试性的,是属于课外练笔的范围,上面这篇作文就是在一学期之中安排得很少的尝试性作文。所以就要针对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作一次突破性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与作文[M].团结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