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境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环境类专业导论课程是环境类专业的入门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不断探索其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同时结合本课程的对象和特征,探索如何进行环境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证实了研究性教学在环境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专业 专业导论 教学实践 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环境类专业作为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涵盖了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治理等多个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党和国家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市场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使得环境类专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国约有3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类专业。实际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规范、实践教育不足等因素,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进入社会后缺乏明显的竞争力。因此,深入剖析环境类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对于提高环境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许多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对自身专业的了解较少,认识较为浅显模糊,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在这样的形式下,开设导论课程势在必行,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环境专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学术讲座和课堂学术讨论结合起来,对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意义重大。
  1科学设置研究性教学内容
  1.1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相应的治理技术更新很快,因此,在环境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环境类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沿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了适应环境学科快速发展的现状,我院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吸取了国内外多种教材的精华,结合环境领域高水平中英文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的研究成果,扩大课程的知识容量,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类专业导论教学体系。在这种教学体系下,学生若想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实现了导论课程的引导作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2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教师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主体,也是决定研究性教学取得良好成果的关键。同时,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对提高教学成果也有很大的裨益。研究性教学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会密切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成果,这对于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宝贵的教学素材,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术研究有一定的认识,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合理安排研究性教学模式
  2.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现今大学教育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實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对实际工程应用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2专题讲座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初衷是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领域的前沿进展,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此前提下,专题讲座的开展,弥补了课堂教学单一灌输模式下的不足,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其他资源的新渠道。在我院环境类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邀请本系工程经验丰富的教授和高工开展了一系列环境专题讲座,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科研动态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专家的科研态度、学术风格和学术思想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思考视角,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2.3课堂讨论
  讨论是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式之一,将学术讨论引入课程教学中,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交流,在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如在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土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等方面,以突出的环境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查阅环境期刊,撰写学习报告,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同时,学术讨论可以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的碰撞从而有效地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
  3结语
  研究性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融合了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内容,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在环境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以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环境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迎春,刘盛余.“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46-147.
  [2] 付冰冰,吴疆鄂.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化学相关专业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 2015,32(02):101-105.
  [3] 任唤麟.高校专业导论教学内容设置探讨——以旅游管理本科为例[J].旅游研究,2015,7(01):66-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