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助数促发展,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让学生依托形象材料,能够有效地点击思维。以“形”作为学习手段,能够有效地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分析、思考。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4B-0028-02
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他们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如果教师仍是讲解、灌输,只会使学生越来越抵触学习数学。教师需要创新、变革,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形助数,促使学生思考、探究。
一、利用数形结合,简化教学内容
很多数学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不利于学生掌握。单一讲解只会使学生更加困惑。这一问题可以利用“形”辅助思考,通过数形结合的运用,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直观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发现直接为学生讲解负数这一数学概念,比较难理解,整个概念会显得很突兀。于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了生活元素,借助直观事物让学生思考。教师准备了一个温度计,让学生观察0℃以上的数据,以及0℃以下的数据。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发现了1℃与-1℃的区别,并从中体会到0是正数与负数的临界点。随后,教师将这一温度计横向放置,这样就呈现出一个数轴。学生发现数轴中数据的排列,0是一个临界点,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学生通过教师这一操作,对数轴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体验到负数的实际意义,对负数有了很好的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数学图形,将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成功地简化了教学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有效理解。
二、引入数学图形,直观教学内容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课堂重要的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对于一些应用问题,学生有的时候很难理解题意,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思考问题,让学生将抽象、烦琐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简单,利于解决思考。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在学生们对本节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小红说我手里共有12.2元,小明说我手里的钱比你多2.6元,问两人共有多少钱?有部分学生抵触这些应用问题,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对这些问题仍不知道怎么解决。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数学文字,转化为简单形象的图形符号,让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画出一条线段并标上12.2这一数字,代表小红手中的钱,在这一线段的下方,画一条比它长的线段,多出的部分标上数字2.6。学生在完成图形后,得出了小明的钱数。在求出小明的钱数后,求出两者和。学生在解决这一数学问题后,发现将文字转化为图形,使得这一问题变得简单,从而掌握了一种解题技能,提升了解题正确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烦琐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信息,使题意能够一目了然,更利于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找到了思考方向,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渗入数形思想,活跃学生思维
数形结合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能够简化数学知识,还能活跃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探究。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巧妙地渗入一些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成功地点击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在和学生深入认识理解分数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分析,渗入数形思想,帮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分子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首先,要求学生准备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并在一张纸上表示分数二分之一,另一张纸上表示七分之一。有学生用笔画线将第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将其中的一份涂上红色,这一区域表示分数二分之一。在另一张纸上画线,平均分成七份,选取其中的一份涂上黄色,表示七分之一。學生完成这一操作,通过观察操作结果,可以发现二分之一表示的区域比七分之一大,也就是二分之一大于七分之一。这时,学生又大胆地猜想两个分数如果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值越大。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又试着运用几何的方式将一些同分子异分母的分数表示出来,并比较其大小。通过观察,对分数大小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学生的认知。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数形思想,将知识化抽象为直观,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并让学生从直观图形的角度思考,促进了学生的有效思考,推动了学生的有效发展。
四、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习效率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考掌握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学习。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注重数形结合,引导学生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讲解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工具,让学生借助这些学习工具,直观体验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进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时,选择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探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结组,并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型容器以及圆锥型容器,以及一些细沙。利用这些工具探究分析。这时有一个小组试着将圆锥这一容器用沙子填满,然后再倒进圆柱形容器,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正好倒入沙子三次就可以倒满圆柱形容器。于是,学生大胆地猜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在得到这一猜想后,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观察这些具体实物,想到这个3倍关系的前提是圆柱与圆锥的底相同,高也相同。这样学生也就能得出圆锥的体积求法,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动手操作学习,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物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并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优化,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促使学生思考、掌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辅助学生思考,推动学生发展,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晋旺来.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4).
[2]孙淑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文理导航,20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