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浒传》中的宋江和李逵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水浒传》中,宋江、李逵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宋江折射出传统文人的审美理想,李逵是江湖豪士的典型。宋江体现的是意识中的自我与超我,李逵表现的是无意识的本我。宋江、李逵构成了《水浒传》中一对特殊的形象组合,作者透过他们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通过解读这对形象组合,可以透视出作者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关键词:《水浒传》 宋江 李逵
  《水浒传》中,宋江、李逵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宋江温和儒雅,李逵粗鲁暴躁;宋江慎重稳健、做事缜密,李逵头脑简单、行为鲁莽。拥有种种对立特质的宋江和李逵,构成了《水浒传》中一对特殊的形象组合。
  一、传统文人与江湖豪士
  宋江折射出传统文人的审美理想。他是梁山泊首领,甫一出场,作者就列举了他在江湖上的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他能文善武、大孝大义、礼贤下士、声震中原,“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不得已上了梁山,但他一心盼望招安,最后被奸臣所害,仍无怨无悔地喝下毒酒,日:“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李逵则是江湖豪士的典型。他在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中排行第二十二,是步兵第五位头领,江湖人送绰号“黑旋风”。《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李逵第一次出场:“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他心性单纯,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中,他回家探母,遇到假冒他的李鬼抢劫钱财,李鬼以赡养九十岁老母为由向李逵求饶。李逵被李鬼的孝心打动,不仅饶了李鬼的性命,还送他一锭银子做本钱。为此,作者特地插入诗评:“李逵迎母却逢伤,李鬼何曾为养娘。可见世间忠孝处,事情言语贵参详。”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李逵误以为宋江强夺民女,一上梁山寨,就“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然后,“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当面斥责宋江:“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正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他对一向敬重的哥哥宋江也毫不留情。不过,他也血腥残暴。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梁山好汉营救宋江,李逵杀红了眼,“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计其数”。因为嗜杀成性,李逵在《水浒传》中被称为天杀星。
  二、自我、超我与本我
  20世纪上半叶,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意识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是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自我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遵循道德原则。在意识的深层潜伏着无意识,它是由被压抑的原始欲望构成。原始欲望主要是性欲,除了性欲即生本能,还有死本能,也就是攻击性、暴力倾向。这个理论比较好地解释了宋江、李逵两个形象之间的的关系。
  宋江体现的更多是意识中的自我与超我。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对朋友仁义有礼,儒家标准已经内化为自觉的道德需求。明知被奸臣构陷,仍饮下毒酒,便是他的自我抑制了本我并上升为超我的典型表现。李逵表现的更多是无意识的本我。他自然真率,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李逵初见宋江,面对平日里喊着要去投奔的宋江,他浑然不知,毫不避讳地称他“黑汉子”。同样是第一次见面,宋江则有礼貌地问戴宗:“这大哥是谁?”和宋江相比,李逵不加伪装的个性显得十分突出。李逵形象表现出爱的本能,第四十二回“还村道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公孙胜回家安顿老母,李逵也想起自己的老母,哭道:“我要去取他来这里,快乐几时也好”,他对母亲的爱一览无遗。但更多时候,李逵体现的是攻击本能。第四十三回,李逵发现被李鬼欺骗,不假思索地抓住李鬼,“割下头来”,杀完人,“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扒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李逵的暴力行为是《水浒传》野蛮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逵生平最服气的只有宋江一人,对宋江唯命是从。第四十三回,李逵欲接母亲到梁山享福。临行前,宋江担心李逵惹事,提出三个条件:不能饮酒,不能带手下,不能带双斧。这是自我对本我的管理与束缚。第一百回,宋江临死前给李逵下了慢毒,李逵得知后无任何怨言,只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他还按照与宋江的约定嘱咐手下:“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这体现了本我对超我的顺服。
  南于李逵的存在,《水浒传》较少呈现宋江的内心世界。他的潜意识常常通过李逵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活捉黄文炳后,宋江问道:“那个兄弟替我下手?”李逵“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这里,李逵所为正是宋江所想。第一百回,宋江含冤饮下毒酒,作者再次借李逵之口表现了宋江的潜意识:“哥哥,反了罢!……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军买马,杀将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宋江被刺配江州,念自己年过三十,功业未成,感慨万端,在浔阳楼题下反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酒醉状态下,宋江本我的唯一一次真實流露。
  三、组合形象的意义
  《水浒传》中的宋江和李逵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拥有种种对立的性格特质,然而在多次与朝廷的对抗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最后又殊途同归,相伴走到人生的终点。两个人物形象,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构成了《水浒传》中一对特殊的形象组合。通过这对形象,作者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他自幼好学,于元朝延祐元年( 1314)、泰定元年(1324)、至顺二年(1331)先后考中秀才、举人、进士。时元朝气数已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元亨以施耐庵之才荐士诚.屡聘不至。迨据吴称王,乃造其门”(《兴化县续志·施耐庵传》)。不过,张士诚专断独行,亲佞臣,远忠良,各路贤士反复“告以顺逆成败之说”,然“士诚不能用也”(《明史·文苑·杨维桢传》)。施耐庵遂隐匿江湖,搜集水浒故事,创作了流芳百世的《水浒传》。
  《水浒传》的创作乃是深深植根于施耐庵的现实经验。他深受封建忠义观的影响,因而对招安持肯定态度,甚至对宋江毒杀李逵的行为也予以肯定;他不满君主昏庸无能,因而对宋江之死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他痛恨那个奸臣当道的社会,因而对李逵等梁山好汉给予热情的颂赞。宋江和李逵形象的组合,表达了作者对如何拯救国家、如何拯救社会、如何拯救天下苍生等问题的思考。通过解读这对形象组合,可以透视出作者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2]施耐庵.水浒传(一百回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