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缺失及解决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视文化的问题,研究者对于教材编写中所包含的文化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讨论。语言是反应文化的媒介,英语课文中输出的文化会影响到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因此选取什么样的文章尤为重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课文为例,分析文化的缺失和解决思路。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材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文化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四大目标之一,能够看出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者使用问卷等方式对一些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存在严重缺失问题。本文将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和必修3为例分析高中课本中的文化缺失问题及解决思路。
  1出现的问题
  1.1文化的出现以浅层次的介绍为主,缺乏深度
  相较初中,高中生需要更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来阅读和学习。高中英语课本每册共五单元,每单元有一个主题,一大一小两篇相关文章。有些文章就停留在浅层次的介绍这个层次。比如必修2第五单元以music为主题,第一篇文章就主要内容散乱,不知所云。第一段问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playing in front of thousands of people ?之后并没有紧扣第一句接着写。第二段how do people form a band?却仅仅回答很多音乐家开始在路边演奏挣钱,后来就去酒吧演奏就结束了。这个说法很不专业,乐队如何形成并不简单,很大程度要取决于音乐本身需要什么样的乐手来做。而文章只字未提音乐这一最重要的方面。让读者以为路边演演就可以组一个乐队。第三段第四段开始转向Monkees乐队发展历程的内容,there was one band that started in a different way.然后说乐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打广告了。后来乐队开始出名 Each week on TV,the Monkees would play and sing songs written by other musicians.最后写解散的过程。全文不痛不痒,丝毫不能从文章中感受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于这个乐队真正的了解。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是很了解的,因此这样外行的、浅层次的泛泛而谈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的高中生,而且很有可能会产生以偏概全的负面影响。
  1.2对话脱离真实生活
  我们并不了解外国人如何生活,现代媒体的发达给与我们极大帮助,但高中英语课本较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以必修三为例,出现对话和说话部分有第二单元come and eat here和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就五個单元总量来说不少,可第三单元是剧本,并非真实生活中的对话。第二单元中只有一段,内容是主人公王鹏进入一个餐馆时老板迎接他说“Welcome,”she said.“My name is Yong Hui. I’ll help you lose weight and be fit in two weeks if you eat here every day.”在真实生活中,当客人进入餐馆时,老板会迎上来说我的名字叫什么吗?
  同时必修2和必修3中没有一篇文章是关于普通高中生家庭生活的。欧美国家的同龄人在家如何生活,如何与父母交流,会像中国高中生一样在吃饭过程中和父母聊天吗?父母会做什么回应?高中生之间聊什么,怎么聊?真实的生活能让高中生产生共鸣,课文却没有涉及。
  1.3不同文化之间孤立,缺乏联系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虽然不一样,但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才更有利于学习者发挥潜能。课本上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没有很好地设置。
  比如必修3中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是马克吐温的小说改编的剧本。那么第二篇文章或者课后设置中应该出现其他大师的作品。这既可以是课本的编排,也可以是由老师来进行补充。至少课本上应该做出相应的要求。高中课本中讲运动的文章很多,但没有一篇文章让我们真正深入了解某一项运动,比如预备跑要英语怎么说,扣篮怎么表达。必修3中healthy eating 中只是大概说了常识性的多吃蔬菜少吃肉多喝水,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其实欧美国家和中国饮食结构完全不一样。那么基本的文化对比在饮食上是否应该多一些文章来说明。课本具有指导性,不要总是一概而论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要能给学生以相对深入的知识和启迪,引导学生深入不同文化广泛了解。
  2解决思路
  2.1去除浅层次文章,增加有内涵的文章
  文章要选择真正了解某个主题的人去写。正因为知道目标读者可能是完全不了解这一领域的人,才更需要大师们深入浅出的介绍。毕竟第二语言学习者目的语学习的成功,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归化于目的语文化。
  2.2增加反应真实生活的文章
  真实的谈话并不影响课本的整体设计。高中生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高中生的想法,家庭的沟通。文化既是阳春白雪,也是日常琐碎。
  2.3补充其他文章,增强文化对比
  跨文化交际是要学习其他文化,同时输出本土文化,课文的设置可以增加一个话题中不同文化的观点,让学生能够了解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客观看待不同文化,接纳不同文化。
  2.4教师提高意识,增加相关内容的涉猎
  田颖认为英语教师过分强调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而忽略本土文化的输出。很多老师忽略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比如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讲述了乞巧节的来历,我们知道牛郎织女,但未必能知道个节日的始末原由。很多老师并不愿意在备课时候搜索相关背景知识,客观上导致学生也只能学到课文仅有的内容。因此教师自身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身文化素养。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外语教师意识到课本也是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去对待的,更是与时俱进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和课文设置大胆进行补充和删减,对学生要有正确的导向。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是合格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让学生通过高中英语的学习建立良好的文化素养,英语教师责无旁贷。
  作者简介:张晓豆(1989—),女,汉族,甘肃省定西市,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
  [2] 田颖.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1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