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视阈下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体育作为一种蕴含着重要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承担着“强体育心”的教育责任。本文重点探讨了在核心素养的视阈下,体育对人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并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体育课程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校体育;课程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指明了具体的努力方向。体育作为一种蕴含着重要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以人的身体为基础,承担着“强体育心”的教育责任,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本文重点探讨了在核心素养的视阈下,体育对人的核心素养在文化塑造、个体发展、社会参与三大维度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的重要价值,并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体育课程的改革路径。
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恰恰是教育对所要培养的人的具体要求。核心素养作为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有不同的理论建构,但可以肯定的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是现代社会人类所必须具有的关键的、重要的素养,而且这些素养的形成是持续的、可培养的。
2013年5月,“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正式拉开了帷幕。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发布,其中首次指出将要对各个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明确划分。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其中确立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六大素养以及18个具体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连接教育理念、目标和具体学科内容、方式的中间环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标的解释框架;从微观层面来看也是修订课程方案、修改课程目标、完善考试改革的指导。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某一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该门学科后所形成的能力和品格,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学科价值的根本认识。体育核心素养是综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知识、方法、技能、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反映的是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品质和能力的贡献。一般来讲,体育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运动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主锻炼,并能对自己的锻炼方式和成果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健康行为主要指身体、心理的健康,同时也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体育品德主要表现为对运动过程中规则的遵守以及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精神。良好的体育品德对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以及社会风气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体育教育来说,培养体育素养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为教育实践开展提供了方向,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就相应地为体育课程的开展确定了道路。在现实实践中,理想的状态下,体育课程应当紧密结合体育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即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體育品德的培养。
体育在人的核心素养中的价值
体育是教育的实践形式之一,它的目标与教育的整体追求始终要保持一致,因此学校体育的核心思想也是要完成教育“培养人”的使命。只有在教育如何“培养人”的基础上探讨,体育才有教育的价值可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了教育培养人的具体要求,为课程方面的变革和具体实施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体育。作为教育实践形式之一,也必然要承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三大维度六个基本素养以及18个具体方面中表面似与体育课程的关联不大,但实际上,体育的课程实践内容对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这种价值意义渗透在整个核心素养的体系之中。
1.文化基础的塑造
体育在人的核心素养中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文化基础的塑造上。体育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体育史以及传统体育的教学对于传承优秀的体育文化尤其是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所体现的民族观念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传统养生学当中天人合一、动静结合的修身观念的传承,以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文化能够使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理性。
在核心素养体系中,文化基础这一维度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尊重人类生存发展的人。在现行课程标准中,人文素养被提及频率较高的学科主要是语言类和文史类,而忽略了体育对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首先从宏观上来讲,体育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强体育心来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具体的课程内容来讲,体育教育实践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意识等具有明显的价值。在体育育人的效果评价中,是否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等行为是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这些方面素养的培育,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如在训练过程中主动做保护者,在比赛过程中要尊重对手,当发生碰撞时要主动将对方扶起,理性面对比赛过程中的裁判不公等问题,虽然这些事情琐碎繁杂,但确实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在强健体魄的基础上对人的心灵的教育,以及对人的社会性的培养方面的价值。
对美的追求能够使人提升生命的境界,体育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创造,来增强学生的艺术和文化积累,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感知、发现和欣赏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对身体美的追求和表达,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这与核心素养体系中对审美情趣的要求不谋而合。体育是沟通世界的良好纽带,每个民族都孕育着各自不同的体育文化,用体育打开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养成宽容的文化态度,从而尊重文化的多样和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欣赏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在文化基础方面,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勇于挑战,不畏惧困难和辛苦。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是完成体育目标的重要意志品质,也是体育教学当中最基础的精神目标,这种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应用于体育学习和训练当中,而且能够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生活当中,是能够让人终身受益的素养培育。 2.个体的自主发展
体育在个体的自主发展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在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素养中均有体现。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学生对自己的掌控和管理,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才能够有选择地展开自己的人生。
首先,在学习与反思方面,对体育课程来说,是在实践中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会认识到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他们能够在反复的运用中探索出新的学习方法,这也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课程更容易促使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一次动作的失败,一次比赛的落后,都能够促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和学习。
其次,在健康生活方面,体育的价值尤为突出。在核心素养体系中,健康生活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珍惜爱护、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能够实现自我管理等方面。健康的体魄是一切价值实现的基础和保障。体育课程的开展,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理性、健康地看待自己的身体,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的方式,以此达到维护健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育所要传授的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并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健康的体魄才能孕育健全的人格。因此,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康、自信的生活状态以及坚韧、乐观的精神面貌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3.个体的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需要处理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促进身体社会化的专门活动。体育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社会参与维度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的责任担当素养和具有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能力的实践创新素养方面。
所谓的社会责任,就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敬业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求人与人之间要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而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主要强调学生要具有全球格局,以开阔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世界文化的进程,并且能够理解和包容世界文化的多元。体育作为一种全球共有的文化,对体育本身的认识就包含着国家间的认同和国际的理解。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全球性的体育项目、文化,培养他们欣赏全球体育运动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世界体育文化的璀璨和多元。不仅如此,体育教育所强调的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以及坚韧、自强的个人品格,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责任素养。
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改革
要确保体育基于核心素养的价值能够完全地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的计划和实施上有所作为。具体而言,要在课程标准、课程实践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一是课程标准方面。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渗透到课程标准中,首先要对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和结构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首先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明确需要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某些部分。其次,要完善内容标准。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明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体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体化、层次化。内容方面应将侧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上,从而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运动爱好的形成。将体育运动同生活结合起来,既能够收获体育经验,也能够获得生活的经验。第三,要确保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优质且公平的教学资源,从而确保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第四,要预先设定在一段时间后学生经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这是对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一种监督和检验。
二是课程实践方面。实践是一切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对于体育学科来说,要想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课程实践至关重要。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转化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吸收效果。基于此,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是不可忽略的。在此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国际经验。如美国曾发表《专业发展:21世纪核心素养实施指南》《21世纪的教师专业发展》等,用于指导各级教师理解和转化核心素养要求,从而确保教师能够准确、有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现有问题和经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将单纯的知识和技术的培养转换成对能力的培养,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的训练,来促进思维、态度等的转变,从而促进素养的形成。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启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帮助学习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是课程评价方面。检验课程目标的实施质量以及核心素养要求的具体落实效果,考试评价是重要的手段。根据学业质量标准来制定考试评价,能够相对减弱学科内容标准的限制,提升能力和素养标准的重要性。还可以打破科目间的限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培养。以考试为主要检验方式,还需要注意考试内容的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将体育的基本技能的达标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考察的重点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核应注意将素养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对知识的考察转向对素养的考察。这就促使考试的方式也必须要进行创新。尽可能多的创设情境来考察学生在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素养很有必要。体育核心素养就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的核心,体育教育的每个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偏离了这个核心,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意义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也就变成了空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3]杨文轩.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J].体育学刊,2016(6).
[4]绍朝友,周文叶,崔允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5]夏峰.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J].学校体育,1990(6).
[6]张秀芳,沙金.论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J].山东体育科技,2013(2).
[7]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8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