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闻一多诗画意境结合的实践美学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古以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的名句就广为流传并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很多先驱者都做过相关研究。20世纪初期是中国现代文艺史上巨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在政治和文化转型的背景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潮推动下促进新文学和新美术的发展,并使文学与美术相互影响共同寻求发展的变革。在此时代背景下具有诗人和画家这样的双重的背景身份的闻一多提倡的诗画结合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艺术史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有巨大推动作用。所以本文结合我国艺术史上的诗画关系艺术理论和时代背景去分析的闻一多独特的诗画结合实践美学思想。
  关键词:诗画结合;实践思想;绘画美;表现思想
  1 历史背景下的诗画关系
  出自《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句在不同艺术领域都被运用,特别在中国传统山水诗画领域中可谓绘画精神最高境界的表现手法。诗作为时间和语言的艺术,画则代表着空间以及造型的艺术。两者虽然有直接和间接的差异,但两者所表现的同是情绪的世界。[1]诗画结合的核心在于意境,也就是诗中之“意”和画中之“境”的融合。
  “诗中有画”是诗人不局限于语言界限表现出画意;“画中有诗”是画家营造有诗情的意境。虽表现形式和技法大不相同,但“在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诗重寄性抒情,何尝不重状物存行;画重应物相形,何尝不重达心寓兴。写景抒情,图貌写气,体物写意,应目会心,诗与画形貌不同,而本质无殊”[2]诗画无论以何种形态和技法结合所表达内涵和审美意识都是相通的。诗画结合的表现形式更是对于艺术精神再创造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对文艺史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2 闻一多诗画结合美学思想形成
  2.1 文学和美术关系的变迁
  晚清时期的文学改良运动是历史发展下的必然结果,在文学改良运动催生下中国的美术革命也展开了萌生。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是文学和美术相互影响并寻求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在五四运动推动了下更加促进新美术和新文学的发展。
  中国美术革命中背景下成长了一批新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大多数是经过欧、美、日等国外文化的熏陶,所以无论是表达技巧还是艺术理念上都受到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在西方现代艺术自由化风潮下,一群和闻一多一样经历过西方艺术教育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对新诗倾向,有的放弃美术投生到文学中去,也有如闻一多一样在美术和文学两个领域共同发展。西画基础赋予了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并渗透到创作中去实践自己的艺术理念。这些艺术家们的带动下,新诗与现代美术间产生了更为密切的隐性关系,文学和美术的双重视角为艺术家带来艺术创作独特性复合化结合——诗歌结合的美学思想层出不穷。他们协调文学和美术的关系和诗歌和绘画结合中的矛盾。
  2.2 闻一多的文学和美术领域背景
  闻一多是在中国20世纪初期这样政治和文化转型的时期下诗人和画家双重身份,更是著名的学者,艺术实践家,爱国主义战士。虽然他一生短暂在47岁的时候为国捐躯,但在美术、诗歌、绘画、篆刻、古代文学、设计思想,戏剧等多方面为中国近代历史文学艺术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有深远影响。
  闻一多出生于乡绅人家从小喜欢文学和绘画,青年时期在清华大学开始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闻多以图画冠全级,奖景画一幅。方来亦获名誉奖。其年,本级图画成绩甚优,多选到巴拿马展览会。”[3]此时期就充分展示了美术方面的天赋与才华。192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汲取了大量来自外国诗人和画家的文化营养。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后长时间从事文学创作、教学、学术究著述。
  闻一多是一位具有艺术背景的诗人,不断从艺术的角度去创作富含新元素的诗歌,又在美术中运用到诗歌意境的表现方式。闻一多也曾经表示“我是受过绘画训练的,诗的外表形式,我总忘不记。”[4]所以闻一多在文学和艺术两方面均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
  3 闻一多诗画结合美学思想的实践特点
  3.1 重视“绘画美”的视觉体验
  闻一多前期的美学思想是主张“以美为艺术的核心”和“为艺术而艺术”并不断寻求诗画联系。对于绘画美视觉体验被忽略的现状不满,所以在创作时会考虑整个语言画面色彩所产生的视觉形象性和外观形式美间的协调。
  《诗的格律》中提出对诗画关系的见解“三美主张”,即听觉的音乐美,视觉的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最富有创新意义“绘画美”强调诗歌运用色彩和线条艺术表现方式触发视觉体验。闻一多是一个决心限制自己的色彩表现手法、在格律上遵循应有的规则的诗人。[5]他以视觉化角度去创作新体诗是一个有新意的思路,在他这种创新实践下艺术表达更加全面立体结合。
  “绘画美”观点不仅停留于传统意义上简单重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在强调诗与画的交互并明确诗与画的分界的特点。将当时西方的印象派绘画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开掘出传统诗歌与绘画美学中的现代性元素。
  3.2 反对过于表现思想的形式
  1928年闻一多发表了一篇研究诗画关系的论文《先拉飞主义》针对“先拉飞派”的诗画关系进行了辩诉。“先拉飞派”运动中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韩德(Holman Hunt)和米雷(SirJohn Millais)等人物组织的“先拉飞派”兄弟们“在诗里表现画,或在画里表现诗”“用文学来作画,用颜料来吟诗”的活动。然而这种有意地用文学来作画,用颜料来吟诗的行为也深深地启发了闻一多。
  论文开篇引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表达自己观点与苏东坡相似,在诗画关系理解上认为从视觉听觉角度出发。借用“先拉飞主义”阐明自己观点“美术和文学同时发展,在历史上,本是常见的事。最显著的文艺复兴,便是一个伟大的美术时期同时又是伟大的文学时期。”[6]
  闻一多认为“先拉飞派”在诗画艺术领域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创新,但也是艺术型类混乱的一个时期。根据德国美学家莱辛提出的“诗画相分”和“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7]的理论来批判“先拉飞派”的宗教道德说教和艺术型类混乱与其文艺观相抵触。认为他们是“张冠李戴”批评先拉飞派的“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是艺术的自杀和“末流的滥觞”反对“艺术移植”,尤其反对艺术“表现思想”质问“艺术的园地里到底有无开辟新畦畛的必要与可能没有”。
  闻一多前期属于极端唯美主义论者强调绘画自身之美和艺术功利价值取向的对抗,批评“先拉飞派”有意的诗画融和,艺术创作尤其在绘画上太过于在意表现思想。通过批判“先拉飞派”的艺术型类混乱和宗教道德说教从来强调艺术价值,闻一多也在评论中含蓄批判左翼以革命功利取代文学自身价值的取向的偏颇与革命文学倡导者对抗。
  4 结语
  在中国近代艺术史进程中各个领域的艺术形态都相互融合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融合了诗歌和绘画两个领域的艺术特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各艺术领域都吸纳了大量的新观念,在文学和美术领域也携带各自的传统印记在与新进思想的碰撞下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着向现代化迈进。
  那个时期很多文艺青年在新美术和新艺术之间徘徊,作为20世纪初期中国历史上诗书画印全才的闻一多更是选择横跨文学和美術两个领域共同发展的代表人物。他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且大胆的尝试诗画结合的艺术实践,寻求在文学和美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领域从表现形式到内容本体上的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他反对有意的诗画融和与创作时过于表现思想的形式,提倡重视“绘画美”视觉体验的诗画结合的美学思想实践。积极践行自己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史上奠定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A].郭沫若全集(第15卷·文学编)[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 刘石.“诗画一律”的内涵[J].文学遗产,2008(6).
  [3] 丁.辛西镜(美术篇)[J].清华大学级刊,1917(6).
  [4] 闻一多.论《梅与问》[A].闻一多全集(第2卷)[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66.
  [5] 苏联苏霍鲁科夫.闻一多的诗风特色[A].闻一多资料研究(下·第7版)[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652.
  [6] 闻一多.先拉飞主义[J].新月,1928,1(4).
  [7] 莱辛.拉奥孔[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