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肖邦创作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因其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深刻的音乐内涵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笔者以这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为例,从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来探究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征,并结合自身演奏此作品的经验浅析这部作品的一些演奏技巧问题,使我们能深刻理解这部作品。
  关键词:肖邦;第一乐章;曲式结构;演奏方法
  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因其创作几乎都在钢琴领域,且作品具有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因此被誉为“钢琴诗人”。著名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肖邦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肖邦在沿用早期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四个乐章的形式的基础上,在乐章的性质和结构上进行大胆地创新,复杂的和声和旋律使得全曲的整体基调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之中,无处不体现着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内心深处无处诉说的痛苦和悲伤。
  1 创作背景
  这首奏鸣曲于1837年至1839年完成,创作地点是肖邦的伴侣乔治·桑的故乡——法国诺罕。肖邦于1836年与法国作家乔治·桑这位陪伴自己最久的伴侣相识,但是当时肖邦的身体状况很不乐观,于是肖邦和乔治·桑来到美丽的马尧卡岛生活了一段时间,以休养身体。疗养失败后,他来到了乔治·桑的故乡。对于肖邦来说,乔治·桑的故乡是他非常向往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得到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放松,这使得肖邦的创作欲望得到充分激发,作品也趋于成熟。他于1837年先写下这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以此来哀悼此时拼命反抗沙俄统治而牺牲战场的革命英雄们,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之后完成了其余的三个乐章,因此这部作品也被称作“葬礼奏鸣曲”。
  肖邦最初成名于法国,他早期的作品具有甜蜜浪漫的风格,但是这首作品却一改之前的风格,全曲似乎处在阴霾笼罩之下,给人一种压抑、紧张、不安的感觉,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我们不难看出,这部作品把肖邦对祖国沦陷的满腔悲愤、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以及对坚强抵抗沙俄侵略、为祖国独立而捐躯的英雄们的尊敬和沉痛悼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2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为一个较为自由的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省略引入的展开部、省略主部主题和连接部的再现部,以及一个短小的尾声所构成。
  2.1 引子:1~8小节
  引子部分前四小节为极慢板,由沉重的八度音程开始,充满着强烈的戏剧性,奠定了全曲紧张、不安的基调。从第五小节开始,速度加快一倍,调式调性十分稳定,为典型的降b小调主三和弦的分解,最终出现了主部主题。
  2.2 呈示部:9~104小节
  主部主题为降b小调,其旋律动力性很强,动机特点鲜明,节奏也是切分节奏的变形,這些都给人一种迷茫和紧张感觉,似乎是一种“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的挣扎,体现出肖邦内心深处的不平静和深深的阴霾。而副部主题则转到降b小调的平行大调降d大调,这与传统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创作方法相一致。副部主题的旋律与主部主题截然不同,富有歌唱性,织体也多以长音为主,体现出肖邦音乐“长线条”的旋律风格特征,副部似乎是表达肖邦内心那种虔诚的信仰与短暂的平静。56~68小节,织体部分从简单的长音音程连接转变为典型的船歌风格,这使得右手旋律在富于歌唱性的基础上更加流动。不同的旋律、和声、织体等使得主部与副部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乐章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在笔者看来,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之间并不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对比关系,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整个乐章的呈示部分。副部主题开始的短暂的平静只是痛苦呐喊的伏笔,真正的平静在第一乐章中是不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暂的平静和光明是内心痛苦和挣扎的一种升华。
  结束部(81~104小节)的和声进行、旋律、节奏均开始发生极大的变化,音型由左手的分解和弦和右手的八度音变为柱立式和弦,节奏型也改为三连音。这一部分的调式调性从降D大调开始,之后一直是一种游离的状态,不停地出现半音、七度等不协和音程和带有和弦外音的旋律进行,并不断解决,使得音响效果的倾向性和旋律的紧张度都大大增加,这体现了肖邦内心那种迷茫、挣扎与对平静的渴望。旋律最终在第93小节处解决到了C大调,之后又过渡到降D大调,为展开部做准备。
  2.3 展开部:105~168小节
  105~107小节的材料来自主部主题的动机材料,108~110小节的材料来源于副部主题。这两种材料在120小节之前一直在以宣叙调的形式交替出现,从121小节开始,这两种材料同时出现,最终在137~161小节达到了第一乐章的高潮。161小节开始一直到168小节是再现部的准备部分,这一部分左手的和声一直持续在降b小调,从166小节开始,左手持续敲击的F音体现了和声做了属准备,展开部到此结束。
  2.4 再现部:169~229小节
  前文提到,此曲为肖邦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肖邦在乐章内部结构上做了大胆地创新。笔者认为,这一乐章最大胆的创新除了体现在复杂的和声进行、主副部之间鲜明的戏剧性对比之外,还体现在再现部的结构上。此乐章的再现部直接从如歌的副部主题开始,并且奏鸣曲式独特的“调性附和”现象发生在再现部开始处,这是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早期奏鸣曲中从未有过的现象。笔者总结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展开部开始处的主副部主题材料交替出现之后融合到一起,而展开部高潮部分旋律的材料也是采用主部主题的动机材料,由此可见,主部主题的动机材料一直贯穿全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已经在展开部中体现出了,如果再现部仍然从主部主题开始再现,则会使全曲显得重复部分太多,进而导致听觉上的新颖性降低、逻辑性减弱。为了使全曲逻辑性更强,再现部省略主部主题则是一种极佳的选择。   第二,从作曲家内心来说,肖邦是在痛苦、迷茫、不安中写下此曲,而这种内心的不安在展开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此曲的呈示部和展开部中一些旋律走向和和弦解决中可以看出,肖邦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从展开部高潮部分复杂的旋律到再现部如歌的副部主题旋律,笔者推测这是肖邦有意而为之,是其迫切要求找到内心平静与安宁的需要。
  再现部的调式调性相对较稳定,一直是在降b小调的同主音大调降B大调上,在结束部(209小节)出现了降b小调的和弦,旋律色彩从明亮瞬间变得暗淡,音乐也燃起了激动的火苗。
  2.5 尾声:229~241小节
  尾声部分与展开部开始的部分相似,材料来源于主部主题的动机和副部主题长音,二者同时出现,经过一长串华丽的旋律和和弦进行以总结全曲,以最强音停在了降B大调的主和弦上,第一乐章就此结束。
  3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方法分析
  3.1 关于旋律
  肖邦作品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旋律线条很长,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也不例外。我们在演奏这部作品时要注意旋律的走向,切忌把该作品的一个完整的乐句切碎。例如,这部作品的引子部分5~8小节处,我们要想象成这四小节是一个完整的乐句,先渐强后渐弱,不要按小节划分成四部分。呈示部主部主题尽管动机材料短小且动力性很强,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主部主题是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我们必须在保证动机材料具有推动力的前提下,注意到旋律乐句的分布和旋律的走向,以正确把握作品内涵。副部主题的旋律线条变得更长,用8小节的长乐句使旋律富有歌唱性与流动性。结束部的三连音柱式和弦虽然在不停地离调,但是仔细观察乐谱后我们不难发现,该处一个乐句是由四个小节构成,每个小节之间都是一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关系。总而言之,该部作品大量运用长乐句来勾勒长旋律线条,我们在演奏时必须要注意旋律的走向以及乐句之间和乐句内部的逻辑关系,切记把曲子弹“散”、弹“碎”。
  3.2 指法的运用
  正确的指法可以让音乐更加流畅、旋律性更强,指法的变化往往会带来音色的变化。以呈示部的副部主题为例,要想演奏出如歌的听觉效果、要想充分表达肖邦内心那种短暂的安宁,除了要注意旋律和乐句之外,還应注意指法的运用。在演奏这一部分时,我们必须保证右手旋律的连贯性,需要采用同音换指等适当方法将旋律声部都连起来,乐句中间不能断。
  3.3 速度和力度
  整首曲子以“Grave”这样严峻、沉重的四小节引子展开,之后速度加快进入非常短促快捷的主部主题动机,这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好似一幅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遍布天空的画面,之后迅速进入如歌的副部主题。我们在演奏此曲的过程中,由于主部主题动机材料推动力极强,我们很容易会出现“越弹越快”的现象,到了副部主题很多人会做慢速处理,速度会相对主部主题放慢一些。但是我们必须要牢记一点: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严谨而统一的速度是演奏好此曲的关键。在演奏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把握好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做弹性节奏的处理时必须要注意整体速度要统一,这是达到肖邦所要表现的音乐效果的关键所在。
  除了严谨统一的速度,力度的处理对于演奏好此曲也极为重要。整首曲子很多地方都标了“f”和“ff”,但是肖邦的内心深处的感觉绝不仅仅是几个简单的力度符号就能表现出来的。以开头的引子为例,很多人演奏时一开始就用相当大的力度弹奏第一小节的八度音程以表现出此曲悲痛、沉重的基调,但是这并不是肖邦的本意,其实最恰当的演奏方法是,开头不需用太大力度,目的在于充分表现那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并为呈示部和展开部做铺垫,如果开头演奏力度过大则会使得肖邦内心深处的痛苦与不安趋于表面化,削弱了听觉效果。
  4 结语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因其复杂的和声进行、独特的旋律线条、灵活的织体结构等音乐要素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部肖邦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因其的高难度技术和深刻的音乐内涵也成为许多演奏家演奏的热门曲目,得到了许多演奏家的完美诠释。
  参考文献:
  [1] 段博洋.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J].戏剧之家,2016(13):59.
  [2] 常晓青.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的音乐特色与演奏诠释[D].上海音乐学院,2017.
  [3] 石莹.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J].大众文艺,2010(22):1.
  作者简介:齐宇琛(1997—),男,山东济南人,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