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白山传说的视觉化表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视觉化语言已经成为大众读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研究价值,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现如今,新的传播形式更是极大拓展了民间传说的生存空间。本文以长白山传说为例,探讨如何将长白山传说进行创造性的视觉转化,并通过实验性的方式提炼、总结叙述性故事情景的视觉转化方法,为实现长白山传说的视觉化表现形式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词:长白山传说;视觉化表现
  自古以来,长白山就是一座与“五岳同祭”的名山,也是满族的发祥地。清朝时期更是定其为圣地。《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意为有神之山。经历数朝历代的演化,长白山传说以其独特的神秘色彩及文学魅力吸引着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这其中,李昌善的《长白山传说的文化解读》主要阐述了长白山传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张景忠的《长白山传说与旅游观赏》探讨了长白山传说在旅游观赏中起到的作用。但目前还鲜有将长白山传说与设计学科相关联的研究。长白山传说多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代际传承的,虽然目前网络及多媒体的发展丰富了文化的传播途径,但其在传播的主要形式上仍然停留在语言和文本层面。因此赋予长白山传说新的审美价值并将其以视觉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演化和传播是目前比较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1 长白山传说的视觉转化基础
  1.1 内容元素基础
  长白山传说的故事内容丰富多样,很多传说都带有神话色彩。例如,《日吉纳格格》传说描绘了勇敢善良的姑娘日吉纳为了降服火魔,带着刺骨的冰块,将天池火口填平,最后形成天池的故事。在众多关于长白山起源的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锁龙传说》描绘了宇宙洪荒之时,天地之间的一条神龙在兴风作浪,玉皇大帝下旨调动神兵天将神龙降服,历尽沧桑神龙改变了模样形成了如今的长白山脉。
  长白山上常年积雪覆盖,山下四季更替,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的盛誉,所以有关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的传说也很丰富。长白山脚下也号称人参王国,有文献记载长白山区在高丽时代就已经开始采集人参,所以在长白山流传着很多关于人参和挖参人的传说。例如《人参鸟和赶山王》《人参姑娘传》等。长白山传说的故事完成了从远古到现代、从现实到虚幻的多维跨度,涵盖了历史、神话、真实生活,这些都为长白传说的视觉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情节元素和形象元素。
  1.2 文化及艺术基础
  传说是一种民间叙事文学,民间传说的形成与相应地区的历史演变过程、自然环境、物质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民众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审美意识。长白山地区不仅生活着汉族,还有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征是长白山传说创作的源泉,与此同时东北民俗、民间艺术等文化样式都深受其影响,例如东北的秧歌、剪纸、东风农民画。长白山地区的劳动人民长期以“农、牧、渔、林”为主要生产方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粗犷、热烈、质朴的艺术风格。这些都为长白山传说的视觉转化提供了文化基础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选择。
  2 视觉化表现的传承与创新
  当下,视觉文化正在取代印刷文化地位而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形式。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本文所阐述的视觉化表现是与传统的文字、文本相对应的一个说法。文字与图形、都属于信息传达的符号。以文字为主导的信息阅读方式中,接受者需要透过文字能指符号去领会和理解其所指意义,这其中不可避免的渗透着读者的想象和领悟。
  视觉化表现的过程是在视觉经验和知觉经验的反应下,借助一定的媒介将文字转化为另一种图形、图像类的表现性符号。这种视觉符号是通过理性的判断和感性的经验经过创意加工得以产生的。文字的视觉化表现是文字可视性,也是其意义的可视性展现,是文字的内涵暗示与图像解读的完美结合。静态形象的视觉化表现能以直观和动态的形式提升信息在时间上的传播速度和空间上的传播范围。但过度的视觉化表现也造成了文化内涵被弱化、形式流于表面的快餐式视觉消费现象。
  荷兰撒克逊大学的托恩.维尔德斯教授曾说过:“一个好的形象比一千个词语讲述更多的内涵,但一个坏的形象则需要用更多的词语去解释。”文字和图像是两个不同的信息介质,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因此,长白山传说的视觉化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在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长白山传说的故事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和梳理,帮助我们将尘封于文字的经典形象赋予活灵活现的视觉叙事;其次,在视觉表现形式上,要在吸收北方民俗艺术形式特点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及精神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表达方式的创新,设计出符合长白山传说“气质”的视觉语言。
  3 长白山传说的视觉化表现方法
  为寻找更加直接有效的传播途径,本文将以故事较完整、内容相对丰富的《松桦恋》传说为例,用艺术的表现形式结合北方民族文化风俗,以生动趣味的方式将其进行视觉化的转化尝试。长白山传说的图形视觉转化是指利用图形和文字以及图文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提炼概括长白山传说的故事情节、背景、人物等特征。把抽象的无形信息转化为具象有形的视觉感知信息。
  3.1 以视觉化表现为基础的故事内容提炼
  长白山传说可视化过程分为情节表征转化过程和图形视觉转化过程两个部分。其中情节表征转化过程是指对长白山传说的故事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加工,保留民族特色和起程转折的故事情节,对原有冗余的文字进行合理的提炼组织使结构以更清晰简练方式呈现的过程。图形视觉转化过程主要分为人物形象的设定和故事情节视觉转化两个部分。从视觉艺术的传达功能入手结合字体设计的表现形式,实现对长白山传说故事的提炼加工。以长白山传说中《松桦恋》一段为例:
  3.2 以图形元素为基础的人物设定
  以图形元素为基础的人物设定主要根据长白山传说里的主要人物,描写归纳总结人物外貌特征及性格特点,结合满族的民俗风情及外貌、服饰特点为基础元素的视觉转化。将文字描绘的抽象人物形象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直观图形。以长白山传说《松桦恋》中主要人物为例:
  3.3 以图文结合表现形式为基础的故事情节视觉转化
  结合长白山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运用图形语言和视觉化的表现手段,用图形和文字编排方式将长白山传说的故事情节贯穿起来。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增加视觉审美享受和趣味性,让情节更加生动、人物更加鲜活。以长白山传说《松桦恋》中故事情节为例:
  视觉化传播时代,文化的表现样式正趋向于多元化。视觉化表现形式的特点由以语言为中心开始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由此,图形不仅有视觉观赏性同时也具备信息的承载和传播功能。本文利用图形描述能力强、内容表达丰富、传达信息简练直观的特点,将长白山传说进行视觉转化。基于以上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寻求民俗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是一种新的视觉表现形式的拓展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张景忠.长白山传说与旅游观赏[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 李昌善.长白山传说的文化解读[J].东疆学刊,2003(3).
  [3] 周广丽.浅谈长白山中的满族历史文化研究[J].戏剧之家,2017(2).
  [4] 历煜.图像时代视觉化语言的传播与思考[J].传媒,2015(12).
  [5] 刘翠霞.传统艺术形态的视觉化传播[J].榆林学院学报,2005(2).
  [6] 邱丽梅.“红楼梦”的视觉化传播及经典生成[J].名作欣赏,2013(27).
  [7] 于鲁·瓦爾克,董晓萍.民俗与他者:传说构建社会现实——以爱沙尼亚传说研究为重点[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7(1).
  [8] 刘魏.文学的图像接受及其意义之流转[J].文学评论,2013(3).
  [9] 贾学松.情节叙事的视觉信息设计研究——以电影的视觉推广为例[D].浙江农林大学,2017.
  [10] 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