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镜头下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越来越能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引导,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中最重要的就要数“教学合一”了。“教学合一”理论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要让学生学习到的东西能够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得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能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
  一、初中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如今的社会要求初中生具备以下核心素养:(1)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2)能够正确理解学习的价值,并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3)区分是非,有规则和法治,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合理行使公民权利;(4)有清晰的逻辑,可以用科学的思维来理解事物、解决问题、引导行为,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可以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5)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和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并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6)具有生存能力,能够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的发展趋势,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具有反挫折能力;(7)具有民族意识,了解国情的历史,同一民族认同,能够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8)有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等。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一)探究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引导学生懂得自主探究和质疑。辩论就是引导学生提升质疑能力最好的办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举办辩论赛。首先由教师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正方是根据教材内容来理解,反方则否定教材内容,用创新的方式来理解。这样的辩论形式,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并且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健全人格的培养
  在学生人格培养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关心、呵护、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在班级中,教师也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习的差异而去冷落与歧视学生。我们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相应的渗透,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同学之间的爱,并引导学生领会,帮助和回馈爱给他人,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含义。
  (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也主要是在课堂上。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将社会责任感的内容贯穿于教学内容,通过知识点的教学和教师的口头引导,让学生懂得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真正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觉悟,并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社会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核心素养镜头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探究和批判思维的引导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从以往的语文教学角度来看,教学方式普遍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教学时,课前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通过简单讲述来吸引学生:“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21岁时,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仍然精心照顾她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对生活的信心。可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而这个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
  笔者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静心聆听,听完之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3)本文主要内容在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却不以“怀念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为什么?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最后笔者指名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讲解。
  如此,通过有效的备课,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教材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语文的魅力。
  (二)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本中,不乏对德育的渗透,从语文教材中,就可看出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依据语文课本进行授课,授课过程中将课文中所传达的德育思想向学生进行讲授,让学生能够了解德育的重要价值,从而改善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将德育思想运用在规范自己的言行上,形成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规则。
  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教学时,就有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像文中父亲说的:“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就能办得到。”根据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可以化整为零,把大的困难转换为小的困难,进而一点一点地解决它。又如,在《杞人忧天》这一课中,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嘲笑人们每天为没有必要的事情而担心和忧愁,这样不仅扰己又扰人。所以在这篇文章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不要为了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进而形成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再如,在《富贵不能淫》一文中是这样写的:“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它的直接翻译就是:“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可以用这句话来引导学生,培养坚持正义、不改初衷以及洁身自好的良好品质。
  (三)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仅凭在课堂中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原因有二:一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二是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德育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所以,我们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德育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使学生真正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为了鼓励学生向母亲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笔者布置了一项名为“感恩母亲,从现在做起”的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搜集一些现实生活中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并将他们通过征文的形式表达出来;(2)为母亲制作爱心卡片,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上面;(3)为母亲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或者帮母亲做一些能所能及的家务。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并且学会理解、尊重母亲,进而增进学生与母亲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此举还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思想。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平时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将教学活动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受到德育的感染和熏陶,获取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个人修养。
  参考文献
  [1]李源.立足语文课堂培育核心素养[J].学语文,2019(1).
  [2]陆招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