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文本 享受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升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享受阅 读。本文分别从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学生是感悟文本的主体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文本;享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的对话过程,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过程。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领悟文本内涵,品味文本意境,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感受,给其留足自主阅读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培养了其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
  要搞好语文阅读教学,老师应该首先对文本能够正确和深入地解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水平、高尚的道德品德、多方面的教育能力等素养。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语文的化身”,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各个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教学,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等。不同的文学作品应采用不同的格调来设计课型。语文教师要有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其边缘学科知识作支撑,这样才可能在语文教学中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语文教师也应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和促进学生建构性的学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学会认识、不断提炼新见解、新观点,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
  (一)领悟文本的内涵
  语文课堂究竟教给学生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位成功的语文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探求文本的内涵和核心价值。所谓文章的核心价值,必然不是置于文章表面的,一眼就可以被读者看出来的东西,它埋藏在文本里,隐匿在文字中,在平静中具有深远的力量,是学生能够从文本中获得的最大的心灵营养,理解了它,也就是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涵。教师要结合文本特征,引导学生体验与感知文本内涵,一切文本都有具体的文体归属,在阅读具体的文本时,必须要考虑到该文本内涵,才能进入文本的本质。其次就是要突出整体意识,深层次理解文本内涵,要从文本的整体出发,通过对教材文本内容客观、全面的理解、把握、感悟,让学生逐渐形成某种能力和素质,从而赋予语文阅读教学更实在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品读时有这一句:“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此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内涵时,则可提示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究竟是谁主动拨开的绿蔓?你的依据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作者拨开的,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提出质疑,如果是人拨开的,珍珠鸟会吓跑的,并找出文中多处提示作者都没想过去看里面的小鸟,因此,也有可能是珍珠鸟自己拨开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感悟才能知晓其内涵,再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传神,继而领悟文本的表达技巧,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二)品读文本的意境
  语言文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可以传情达义,更在于它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意境。而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品读文本,大多时候都是与文本的意境紧密相连的,而文本的意境又包含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文字所表达出来的美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境交融。因此,在品读文本的意境时,教师要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字本身所营造的意境,综合在一起品味和鉴赏,不可生硬地将其割裂开。尤其是随着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音频文件、图片等方式辅助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品读文本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品读文本时,让学生边读边揣摩文本中对雨滴声音的一些形容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觉得它们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随后,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教师自己收集的几种有关下雨和雨滴落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上所发出的响声,让学生来听一听,并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怎么来的,最后带着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再来美读课文,体会情境交融的妙处。
  三、学生是感悟文本的主体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们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文本的情感价值,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课程才能焕发生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得以更加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在搞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要去过度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应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花边饺子里的爱》一课时,笔者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遇到读不懂的语句时,要停下來反复阅读,随后针对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来说说你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说觉得后面的让妈妈吃糖馅儿的饺子,能看出来作者非常孝顺,哄妈妈开心;有的学生则说作者小时真淘气,常常将妈妈包的饺子弄乱;但也有的学生提出妈妈为什么不将素馅儿和肉馅儿混在一起,我们家里吃饺子就是荤素搭配啊,这样大家就都可以吃到肉了。此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疑问进行深入的反复阅读,力求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二)留足自主阅读和想象的空间
  阅读并不是完全去理解文章的原意,也可以是读者的个体的创造过程,这是读者和文体的互动过程,是建构的动态过程。由于每个人要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还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程序去阅读文本,这就是读的差别。更重要是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文本就有了新的内涵。为此,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意义要随着时空、读者的不同,意义也就有区别。为此,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感悟,从而挖掘出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提高其阅读能力。
  例如,在品读《珍珠鸟》一文中:“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此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何用“啄”这个字时,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文本,想象当作者被珍珠鸟啄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并谈谈自己的理由。给学生足够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学生就会很快理解因为珍珠鸟非常喜欢作者,它在啄的时候也不会很用力,也不疼,相反,还表达出珍珠鸟表示对人类的友好之情。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想象中,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人与鸟类之间的爱意深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
  总之,深入理解文本才能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和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对文本做好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凤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J].西藏教育,2014(1).
  [3]刘国强.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三途径”[J].学周刊,2013(17).
  作者简介:邱东喜,女,1979年生,广东云浮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