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住问题深度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做出规定,数学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创造性思考方式,作为一名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喜欢探索并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核心,发展学生优秀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 小学 实践
  “问题式”教学是老师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学习经历和学习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设计出的学习方向,也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教学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在数学教育中,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数学问题,由老师和学生讨论关键问题的模式更有可能在数学较为复杂、琐碎的前提下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提问式”教学,以设计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更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平台,使学生逐渐可以做到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1]
  一、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提出有效问题
  当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数学问题时,通常很多预先设定的问题都不能引导学生思考的兴趣,甚至还有很多冷场现象的出现。此时,老师必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问题。
  例如,当老师教授“理解面积”的课程时,老师没有相关引导照本宣科的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什么是面积公式吗?虽然学生并不缺乏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并不十分熟悉面积本身的含义,也并不了解。因此,老师的问题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没有引起学生的有效思考。班上出现了短暂的冷场。这时候,老师并没有纠结太多,而是及时调整,又提出了问题:取出你们的数学书,触摸封面,感受一下感觉,这就是数学书封面区域面积,触摸桌面。感觉一下感觉,现在你可以谈谈,桌面的面积是什么吗?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老师想用两个问题“你知道面积吗?面积是什么?”激活学生对该课程的生活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发现该课程的抽象词难以理解,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这个时候,老师灵活调整,提出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敢于抛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教育中的主体,老师是数学教育工作开展中的组织者,协作者和引领者,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利用他们在教学教育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学生学习数学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老师应善于使用数学知识教育中的矛盾,敢于抛出问题,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构建学生思维碰撞的平台。
  例如,在教授“等式方程”的第一课中,教学示例1:了解等式,教学示例2:了解方程,揭示等式方程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方程。通过交流,学生们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在这门课上,老师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而是及时抛出了一个问题:“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有方程全部是等式吗?”“所有等式全部是方程吗?”学生们立刻投入了激烈的思考,沟通和辩论,一些学生通过理论知识来辩论,一些学生通过图标来证明。每个人都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明确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2]
  在这次学习开展中,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矛盾和冲突的状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原因在于,由于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学生们的思维很快就被激活了。有些学生认为方程式全部都是等式;有些学生认为等式可以分为两类:方程和不是方程的;有些学生认为一个式子要么是等式要么就是方程。这时,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证明呢?这样学生就可以猜测,验证并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敢于提出问题并及时开展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在这个冲突过程中进行讨论,思考,见证和探索数学结论,并改变“我说你听”的简单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学生思考和碰撞的天堂。这种课堂教学不正是老师们所渴望的吗?
  三、问题式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1.合理确定数学教学探究中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通常是由老师设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老师在提出问题后筛选并确定三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最有价值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进行问题的讨论。确定问题的形式可以有所不同,但不能实行教条主义走向两个极端:一切问题都由老师直接提出,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反,一切都是由学生决定的,学生想要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老师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引导作用。
  2.数学课中设置的问题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提出有实际作用的问题去开展问题教学,才可以彰显问题式教学的意义。在数学课中的数学问题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学问题应该具备丰富的数学内涵;二是数学问题,应该具备准确的教育意义;三是数学性问题应该具备高效性。另外,提出的数学问题应该具备数学教育的核心思想和拓展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老师对于提出的问题要把握到位。
  3.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对教育开展最有效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现问题:如在猜想与结果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在认知冲突中提问;在教学材料研究中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中发现新问题;总之,我们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所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证实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促使學生热爱数学。
  结语
  以“提问式”教学设计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指导方向明确,灵活有趣的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由几个“主要问题”组织。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主要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并积极地构建知识。通过提问和探索的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由此,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在数学课中积极讨论和发言。通常来说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比学习知识内容更重要,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在“提问式”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可以深入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自主学习。这样一个“主要问题”取代了“麻烦的问题”,目的是突出知识内容的关键点,给予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课程简洁明了,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孙莉.引导主动参与建构动态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1).
  [2]惠清.例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