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数学建模,探寻数学本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8年10月25日,我代表学校在太原市六十五中参加了太原市第三届青年教师“成长杯”新课堂团体竞赛高中数学组的复赛,受益匪浅,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现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一、设计理念立足数学的本质,体现数学的建模思想,事半功倍
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模型抽象概括对数函数的概念,通过类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抽象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设置的例题也是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体系来完成,整体进行的比较顺畅。这就启示我: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知识的产生背景、实际意义以及其蕴含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追寻数学的本质,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发展历程和形成过程,学会学习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真正意义,高中数学属于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起着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无论是高校选拔人才,还是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公式化的死搬硬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如何领着学生体会方法,如何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方法,而不是立足于死记硬背数学的公式和结论。
二、有效导入,成功激趣,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对数函数”的实例实在是太多了,但是,这些实例中,不无存在着老、旧、偏,诸如折纸问题、细胞分裂问题,学生一看就觉得无聊,而我们是借学生上课,很显然,这样老生常谈的实例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采用送奖品的方式设问引导学生来思考,设置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模型,同时结合传统文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设置了以 为底的对数函数模型,为后续研究函数的图象打下基础。学生毕竟是孩子,一听有奖品,兴奋灶马上就点燃了。可见,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在实例的选择上,要勇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有效选择适合学生的例子,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开好头,这样才可能出现有效生成。
三、任务驱动,适时指导,引领反思,有效提升
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我校“导学练”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注重学生自己的学和练,这节课上,我充分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对于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的探究,我用任务驱动模式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完成,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死死抓住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进行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运用类比方法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函数的研究体系,从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对于结论的严谨性,也是数学追求的一个方面,因此,我采用几何画板,将静态的问题转化成动态的问题,成功突破难点——当 和 时,函数的图象不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升华。对于函数的性质的总结,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同时,抛弃传统的表格板书,而是采用(1)(2)(3)(4)的形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在探究完成后,主动反思,当 和 时,对数函数性质的异同,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反思。
整个探究过程,我始终使用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渗透函数的研究体系,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使得课堂环环相扣,显得游刃有余。另外,使用幾何画板,变静为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只要适时、恰当,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在学生追寻数学真理的道路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再者,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回头看”,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增强反思意识的同时,总结研究方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模型化意义,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研究者,经历“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充分复习,合理联系,自然衔接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我考虑先紧后松,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复习的办法进行,因此,我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进行对数运算的复习,导致后续学生列表环节有些困难。这就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好复习环节,充分考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设置有效地复习问题,可以使课堂衔接自然,同时,有效的复习检测效果也为我们后续课堂调控方法选择提供依据,可以助力课堂的有效生成。
通过这次“成长杯”的比赛,我充分认识到自己优势和差距。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多年来,我坚持做高考题形成的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我认识数学的本质,提升了我对数学知识的重新整合的能力,增强了我对数学知识之间联系性的反思,激发了我对数学文化价值的研究兴趣。三年的初中教学经历,帮助我充分认识初高中知识之间的衔接,有利于我认识学情,有效设问。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更加从容自信,面对不能小组合作的困境,巧妙化解危机。我校七年来的“导学练”课堂教学改革,帮助我更新了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渗透建模思想。2015年中级职称的评审和2017年的“同题开课”活动,促使我积极思考教学方法,形成了“类比”理念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模式,辅于信息技术指导的数学“导学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作为“成长杯”中的长者,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作为数学教师,只会数学,远远不够。这就促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多接触数学领域以外的知识,多反思,多琢磨,丰富自己的阅历,开拓自己的视野,做到与时俱进,练好字,爱写字。
“成长杯”的比赛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我的进步不能停滞不前,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永葆学习之心,反思之心,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思考,潜下心来教学,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为学生的明天着想,对得起自己的教师称号,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7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