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化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在特殊教育教学的应用中有着很大的优势。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就是针对特殊少年儿童的需求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多样化地传播教育信息,增强他们对教育信息的感知能力。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具备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但仍存在信息化教学相关的问题,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有哪些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信息化教学 提升策略
一、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它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1]
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是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为特殊儿童补偿缺陷、发掘潜能,提高康复水平,加快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最终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相比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信息化具有专门化和专业化等基本特点。[2]
二、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硬件设备是开展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是促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建设在逐步完善。以我所在的平远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例,虽是山区的一所县级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但我校全体教师配备个人电脑;每班配备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展台;建设有图操室,生机比例1:1,;建设监控室,包括校园广播系统、电子显屏和监控服务器,全校网络覆盖;经营校园网站、公众号和希沃白板资源共享库等。那些城市中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信息化硬件设备上明显更胜一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专业教学设备,例如言语矫正仪、盲文刻录机、互动游戏软件和助听扩音设备等等,能够针对学生的特征实现个性化康复培训,有助于潜能开发和补偿缺陷。但是如何去发挥这些设备的最大作用是大家目前需要去探索的问题。
三、信息化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优势
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直接影响着他们感知觉和认知能力。例如,智障学生注意力分散、感受性慢、概括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差,课堂上的他们经常出现开小差、反应迟钝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吸引他们去接受新知识。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延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例如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符号、图像、声音和动画视频图像等多种感觉刺激于一体,创造新的兴奋点,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给予学生成功的愉悦感,提高教学效率。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够给有智力、听觉、言语和视觉等障碍的学习者提供支持,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课堂具有交互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互动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希沃白板中课堂游戏的互动练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并随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四、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
教师信息化教学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搜集、获取、设计、制作、修改和本土化等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虽然给教师配备了个人电脑和多媒体交互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但有些老师仅是网上查阅和下载资料,使用信息技术时容易随意化、形式化。例如用交互电子白板来展示纯文字,仅是用白板取代黑板的作用,课件枯燥无味,没有发挥交互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性辅助作用,设备使用仍处于低级阶段。也有一些老师因为缺乏专业性技术指导,还没有系统地掌握和总结信息教学技术的运用规律,不能发挥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2.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程度不高
一是年齡偏大的老教师不愿或者不会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课程教学,主要是青年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课程教学,;二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有限,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化教学的挖掘潜能、补偿缺陷的作用,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信息技术主要局限在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中使用,没有挖掘出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的价值,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只是小范围地整合。
3.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分布零散,类型不全
特殊教育处于摸索阶段,网上关于特殊教育的资源分布零散,没有系统的 整理和规划,存在数量少、质量差、类型不全和适用性不强等问题,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特教老师们在搜索利用时遇到种种问题,加重备课负担,打击了教师使用信息化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1.强化特教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
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要将信息技术和教学两者有机结合,让所学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定期为教师提供学习信息技术机会和平台,进行必要的、基础的信息技术培训,让老师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训时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理论来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是要以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学科教学工具使用等为主,更要针对每一节课,确定好教学目的,分清内容的主次,抓好重点和难点,科学地安排好教学进程,使得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采用图形、动画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现,适应特殊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需求,针对不同残障类型以及不同程度的个别化需求,实现真正开发潜能,补偿缺陷的作用。
3.构建优质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开发能够满足特教教师和特殊学生需求的适应性资源。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加强系统性管理,方便教师搜索和借鉴,相同学科的教师可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一春 .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杨宁春,李凤琴.特殊教育信息化构架分析与实施措施[J].中小学电教,2011(5):58-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