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除了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所培养,才能够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全面发展目标。因此,在如今的新时代背景下,身为高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且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去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文章便就此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 高中 德育工作 优化策略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也逐渐深入推进,其中德育作为教育的关键环节,更要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凸显出重要地位。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让高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成为良好道德品质的践行者,身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且要充分认识到目前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去提高德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当前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主体意识较为薄弱
  从目前高中德育工作开展实情来看,学生对于德育活动的主动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就算是参与也常常因为信心不足而表现出自卑、畏难情绪,同时对道德方面缺乏一定的独立思考与抉择能力,甚少主动自我反思。正因为学生自主意识偏弱,所以学校所组织的各类德育活动均无法凸显实效,更多是在教师的“逼迫”之下开展,导致活动流于形式。
  2.说教式德育工作模式
  高中德育工作主要分为学科德育渗透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大部分,但学科知识讲授中渗透德育内容,很多时候都流域形式化,原因在于学科任课教师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科知识讲授任务,所以即便是德育有一定程度的渗透,也难以取得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目前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依然存在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的弊端,并未认真考虑过高中学生适合怎样的德育工作方式。目前,过于理论说教的德育工作模式由于缺乏情感共鸣,很难让学生从中得到思想升华,也没有让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切实锻炼,所以无法凸显德育工作实效。
  3.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难以协调
  高中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都面临着巨大压力,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会额外报各种补习班,并且在于学校的沟通中也永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发展不闻不问,甚至当教师在与脚掌进行学生道德品行方面的讨论时,会显得不以为然。正是因为双方在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难以协调力量,所以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形成一定制约。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1.强化心理素质,协调多方力量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年龄的增长,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唯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且坚守道德准则,才能够在社会中得以立足。所以,身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在学习与生活中通过德育工作的渗透去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自如应对来自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2]
  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德育教育理念,基于素质教育大环境去发挥创造能力,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树立形成有效引导,同时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采取合理的实施方法,通过效果分析去验证方法的合理性,并且在经验不断累积的基础上去制定完整的德育体系,融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力量的合作,凭借家庭对学校德育的支持以及社会对德育工作的平台提供,助力德育工作效果的有效提升。正因为社会、家庭力量的融入,才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素养提升的关键性,所以教育工作者要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对学生道德发展近况时刻把握,从而不断调整与优化培养策略。
  2.合理选择内容,提高德育实效
  在对高中学生展开德育工作时,需要对德育内容进行合理选择,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教材进行内容选择,确保所选内容与新时代环境相符,也要综合考虑高中学生的发展。而这也意味着教育系统需要对教材内容的设置提高重视,保证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形成指导;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保持关注,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人身安全、消费支出等方面的情况,唯有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才能吸取到对其行为的引导意见,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总而言之,高中学校在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时,需要兼顾社会德育与教育的两方面目标,不仅要符合高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的性格、年龄等特嗲,还需要保证所选内容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凸显出个体差异性。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德育工作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3.总结教育经验,体现德育价值
  其一,德育工作应当开放化。教师不能够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更应当带领学生通过户外实践活动与社会调研活动的开展去对生活有所体验,进而对德育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入其中,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
  其二,德育工作要有示范性。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自身行为会对学生形成的示范,所以要改变一味说教的德育模式,通过言行举止的示范去发挥带头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素养。此外,教师对于班级文化的塑造要提高重视,让学生处在所创设的良好氛围中提高道德素养。
  其三,德育工作要有参与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让学生对德育工作有所认可,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传统教导式的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学生视角去考虑问题,保证德育工作方案的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既要重视“教”,也要做好“育”,在如今的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后备栋梁之才,其道德素养的高低会对国家未来发展形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高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有效德育工作的开展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邢方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58.
  [2]刘新成.优化高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8):41-41.
  [3]林艳.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探讨[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7):252-2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