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单亲家庭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单亲家庭中职女生偏差行为进行个案工作介入研究,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寻找来自单亲家庭的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寻求适合单亲家庭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矫正的具体实施办法。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显示,中职学校具有偏差行为的学生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所占比重远高于完整家庭,家庭结构的变化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女生影响较大,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研究关注较少,然而,家庭结构的变化对男生女生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以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为依托,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方法,在个案介入过程中,对案主的偏差问题进行诊断,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分析了引起单亲家庭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原因。通过认知重建和行为修正的相关技巧帮助来自单亲家庭的中职女生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并在案主的参与下制定方案计划并分阶段进行实施,最终达到帮助案主矫正其偏差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单亲家庭,中职女生,偏差行为,个案工作介入
  21世纪以来,中国单亲家庭的数量增多,许多社会问题涌现出来,在家庭模式变化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出现有着直接的联系,家庭破裂是青少年学业下降、轻微犯罪、自杀、滥用钱物和淫乱行为的诱因。相比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具有偏差行为的学生所占比重较高,中职学校的女生形成偏差行为的原因大多与家庭因素有关,如果她们的偏差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不仅对学校正常秩序的管理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少女流产、未婚妈妈等。同时,当今社会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女性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子女的成长状况。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中职生的偏差行为特点的研究多为打架斗殴、厌学逃学、吸烟喝酒、甚至有偷盗、抢劫等违法行为,而这些行为在中职学校的女生群体中很少发生,这种对于男女生一概而论的研究并不能真实准确的概括单亲家庭中职女生的偏差行为特点。因社会角色的不同,女生的偏差行为问题极具有隐藏性,较少偏差行为女生有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的行为表现,甚至她们不会和老师发生激烈的冲突,其表现多为自毁型,如自卑、厌学、敌对、抑郁、自残、低自尊等,偏差行为不易被发现,普通的青年教师很难及时的发现她们的问题。这些偏差行为如不能得到社会、学校及老师和家长的及时矫正,很容易就形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单亲家庭中职女生偏差行为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国外有关单亲家庭对子女偏差行为的研究
  俄罗斯学者从单亲家庭教育情况、经济文化水平、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对子女的影响进行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结构形成初期,孩子无论跟随父亲还是母亲,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行为问题。因此可以说,家庭纽带力量的削弱是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一大根源[1]。Lamb(1972)认为,离婚家庭的儿童往往有较高的心理失调现象,单母家庭男孩表现出特别强的攻击性,而女孩没有明显的差异性[2]。Stinn(1978)认为单母家庭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低于完整家庭的儿童[3]。但国外研究也有不足,如:片面夸大家庭对子女偏差行为的影响,偏差行为的影响是多样化的,需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中国关于单亲家庭对子女偏差行为的研究
  我国专家学者对单亲家庭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研究涉及单亲母亲的经济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亲子障碍问题、行为偏差问题等等。大量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子女在心理、行为、情感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子女受家庭的影响的研究上,大多是消极的。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影响持“积极影响论”的观点,[4]持积极影响论的学者认为, 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的改变, 更容易奋发图强, 但是关键还是如何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治与控制,很有可能会累积、发展致使出现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形成所谓的问题青少年。
  我国对单亲家庭与子女偏差行为的研究论述,主要是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大学科开始的,研究认为,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相比,其子女与同伴的关系、子女与父母的情感能力均较差,表现出偏差行为也较多。在家庭环境与偏差行为联系的研究中,单亲家庭结构与子女偏差行为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资料显示,我国对单亲家庭与子女偏差行为的研究,层次高,范围广,针对于个案的具体研究较少。[5]
  三、关于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于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研究还没有资料可循。中职女生偏差行为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与中职女生的偏差行为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以及父母的行为是造成孩子偏差行为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对于中职生的一般偏差行为的研究还不太多,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研究也寥寥无几,且大多关注于青少年司法犯罪方面的研究,对于中职学生尤其是偏差行为的具体矫正更是少之又少。
  四、个案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子女偏差行为的应用研究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是专业社工通过与案主面对面的沟通,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案主的人际关系、个人发展以及案主和其家庭的特殊情况和需求,提供心理调适和改善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目标是帮助个人和家庭充分了解自己的资源和潜力,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案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可以为个体及家庭提供服务,深入了解他们的身心状态,同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也能帮助案主矫正其偏差行为,更好發挥积极作用;有效地帮助案主更好地了解自身和周围环境,提高环境与和谐能力;消除思想、心理、情绪、行为偏差等部分的正确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实现人格的统一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完成矫正工作,顺利回归社会。[6]
  五、单亲家庭中职女生的偏差行为特点
  通过在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的实践研究,针对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中职女生就其偏差行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单亲家庭中职女生的偏差行为特点多表现为内隐性
  单亲家庭的中职女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单亲家庭的中职男生或重点高中的女生不同。总的来说,男生的问题大多表现明显,学校、家长、老师容易第一时间察觉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早进行矫正。而中职女生在面对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时,心理上更容易受到影响,偏差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隐性,大多数女生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或者选择极端的方式释放。在笔者的个案介入中,虽然案主表现出的偏差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引起的行为偏差,相比于中职男生或普通高中的女生来说,她们更容易用极端的方式反抗社会。值得注意的是,在个案介入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的中职女生在性行为上需加强教育,及时引导。单亲家庭中的中职女生在家庭结构缺失的情况下,更易寻求外界关注,也造成了单亲家庭的中职女生相比于完整家庭和普通高中的女生,更容易早恋,更容易过早发生性行为,而大多数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少女怀孕、少女流产以及未婚妈妈等社会现象的不断涌现。
  2.单亲家庭中职女生的偏差行为具有可纠正性
  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在实习单位对大量的任课老师、有经验的班主任及中职女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导致单亲家庭女学生的偏差行为的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单亲家庭是社会的产物,西方思想的涌入改变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导致中国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单亲家庭的经济压力一般都高于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父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无法顾及子女的微妙变化,单亲家庭的女孩一旦形成越轨行为,家长往往寄托希望于学校。第二,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女生,脱离了家庭的管教,社会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吸引,社交网络发展的迅速,让大量不良信息毒害了未成年少女的思维方式,使其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第三,部分地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致使很多女孩子一旦学习成绩不好,便容易被家庭忽略,选择辍学或进入职高就读,同时,这样的分层最终迫使在单亲家庭和中职学校双重负面标签下的女生逐渐忘记了自己的优势,不断堕落下去。
  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中职女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但不是唯一的,社会工作者在用认知行为理论观察来自单亲家庭中职女生的偏差行为特征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案主曾在家庭结构发生变故的初期,创伤无法修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叛逆、矛盾、痛苦和挣扎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案主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看法,认识到自己过去行为的幼稚,开始想要改变,这个时候急需以为引导者帮助案主走出困境,社会工作者就充当着这样的角色。笔者从身边的诸多案例中发现,单亲家庭的问题不是造成子女偏差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结构发生变故后对孩子及时的进行的创伤修复才是关键,这就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3.个案工作介入单亲家庭中职女生的偏差行为研究更具针对性
  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介入到单亲家庭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研究中,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案主内心的真正需求,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方案计划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起到偏差行为矫正的效果。在对本文两个案主分别进行的个案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为案主提供的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和渠道,同时给予案主支持与肯定,运用认知行为理论,明确案主不合理的认知,并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将认知的改变集中在服务对象的情绪和行为的修正上,并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让合理的认知方式去取代那些不合理的认知,进而改变服务对象的不合理的偏差行为。在对案主的介入研究中,首先案主的问题进行诊断及需求预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社会工作者充当亲情沟通的联结者,情绪宣泄的倾听者,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行为矫正的督促者,教育者,在案主偏差行为矫正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情绪支持。[7]
  结束语
  本研究还不能完全概括单亲家庭的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特征及个案介入方法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的加强研究,但通过对个案介入单亲家庭中职女生偏差行为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单亲家庭及社会工作者的注意,共同为她们的美好明天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8]
  参考文献
  [1]韩晓燕.美国家庭模式变化与青少年成长[J].当代青年研究,1998(3).
  [2]胡霄坤.中职生偏差行为的矫正,科学决策.2008O.10,教育理论研究
  [3]徐瑞.学生偏差行为行为的理论分析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韩玉蓉.从家庭环境看独生子女的心理偏差及越轨行为[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
  [5]高中建,刘超,李冲.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J].青年探索,2011(1).
  [6]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学海,2002(04).
  [7]Lamp,M.E.The Effectsof Divorceon Children’s Personality, Journalofdivorce,1979;10:163:173.
  [8]李曉杨.中国单亲家庭研究综述[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4).
  作者简介
  赵莹(1986.2—)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性别社会学,社会工作机构管理,现工作单位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女性教育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