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在小学教学系统中属于重点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语言能力等,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和心智尚不成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缺乏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要应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综合素质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要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进行改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由于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所以教师可以围绕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应用兴趣教学法,全面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点,增添课堂的活力和生机,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1]。另外,教师要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制定有效的兴趣教学措施。
  一、利用形象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内容远离日常生活,学生无法进行直观理解,所以教师要将这些知识转化成直观形象,让学生主动亲近、主动探索语文知识,从娱乐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渐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由于植物种子的传播属于动态过程,单纯通过静态概念进行讲授,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用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演示,更为直观形象的展现出蒲公英利用风传播、苍耳利用动物皮毛传播等,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将画、光、色、形、音相结合,打造更为鲜活的形象,对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刺激,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利用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是儿童抽象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缺乏良好的事物认知和理解能力,对远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无法深入的理解,如果根据教学内容营造相应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氛围中,通过近距离的感知和体会,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情境设计中为了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生活情境、问答情境等,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让情境更加逼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2]。比如,在学习《赵州桥》时,很多学生没有真正见过赵州桥,无法感受到它的雄伟、它的美,所以教师可以搜集关于赵州桥的介绍视频、照片等,在课堂中进行播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赵州桥产生浓厚兴趣,能集中精力在课堂中,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主动学习,“赵州桥经过1300多年仍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为了找到答案会认真阅读文章,这样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文章主旨的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利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如果应用生动形象、灵活有趣的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用词、语气、态度等,适时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节枯燥、紧张的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后,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3]。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使用多样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找到学习信心。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单纯使用“真棒”“很好”等单调的词汇进行评价,可以使用“动作像小狗一样敏捷”“声音像小麻雀一样洪亮”等具体、形象、有趣的方式赞美学生,学生會有亲切感。这样有趣的教学语言,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开心、更集中精力到课堂中,因为有趣而乐于学习。
  四、利用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课堂中融入游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思想最放松的状态下吸收语文知识,同时,还能纠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的学习状态,通过手、脑、口的合用,唤起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比如,在拼音学习中,教师可以制作韵母和声母的卡片,每个学生抽取一张,教师指派一个学生举起自己手中的字母说“找呀找呀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其它学生查看自己手中的卡片,如果能与其配合在一起,则举手说“我是你的好朋友”,两名学生一同念出来,如果配合错误,说“错!错!错!他是你的好朋友”,并指向与这名学生字母卡能配合在一起的学生。这样的小游戏,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在玩耍中学会拼音,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五、利用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如果在课堂中合理引导,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能勇敢的提出质疑,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望,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诚实的孩子》时,有学生在阅读中会质疑“为什么在询问打碎花瓶的人是谁时,列宁和表兄妹均回答不是我,但是文章中‘不是我’后面的标点符合不一样?”,首先教师要赞同学生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有直观体会,可以指着本来就在地上的纸屑问一名学生“地上的纸是你扔的吗?”,学生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不是我!”,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感叹号表示肯定,如果使用句号则表示撒谎、心虚、不肯定。学生在自我质疑、自我问题探索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逐渐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结语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兴趣是驱动力,只有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建立双边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秀池.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20(20):83-84.
  [2]刘志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激发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73-73.
  [3]周尚云.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写算:教师版,2016(11):98-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