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精魂 植根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语文学科根植于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具有特别的意义。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必须要反映文化价值,进一步而言就是要具备文化的教育意义,而语文学科在传承与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上更加具备这一功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继承与发展
  一、高中语文中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的形成,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进步,才能被世界认可。
  在进行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国家和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是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这两篇文章都讲述的是为了国家而舍身犯险的古代英雄,为了家国大义而前赴后继,这两个英雄人物就在无形中输出了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忠报国”思想;而《论语》则重点阐释了师道,孝道,伦理以及一些读书学习的道理,其中提倡的孝道在今天都十分有借鉴意义;此外,荀子的《劝学篇》更是提醒人们要趁着年轻抓紧时间学习,莫负好时光,正如文中所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字里行间都是先贤的谆谆教诲,是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做好课堂设计,形成合理制度
  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做好相应的课堂设计,从而使整堂课有条不紊地进行。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借助规范化、合理化的教学机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三步来进行课程的学习,首先,在课前,要预先通读课文,标注上自己对课文的通俗化理解,阅读完整篇课文后,完成课本后面的思维练习;在课堂上,要遵照老师的指示来进行学习活动。由于该阶段学生很容易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对语文学科产生定性思维,因此在课堂上应以教师引导为主,引导学生们在比较具有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下课后,教师还应安排学生回家完成一些简易的小任务,来加深对课文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写下自己对某篇古文章的感悟,以及文章对我们生活的启示等等。[1]
  2.利用多种媒介辅助课堂教学
  由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比较艰涩难懂,古文占比大,学生对于课文理解起来有困难,对于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渗透、传播也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领会文章主旨。现代媒介科学技术就为教师们提供了绝佳的辅助工具,例如,在投影仪上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视频、短片,或者借助其他工具进行现场的情景模拟,模拟我们生活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贴合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背后蕴藏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理念的渗透还需要增加一定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中加入适当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在朗读课文时,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以声音和表情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们,或者通过播放有关音频资料的方式来增强情境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本中的情节,并让其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主旨深入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一段重要的回忆。[2]
  3.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直白化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条件,甚至创造条件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生动形象的语文学习环境,从而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隐性输入。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时代感的杂志报刊、评论文章、脱口秀等资源提供给学生在课后查阅和观看;在讲解《离骚》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从端午节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入手,讲解《离骚》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讲解《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与当代“佛系”青年的现状联系起来,进而反面论证爱国精神的力量;在学习清代文章时,还可以与之前大火的清宫剧《甄嬛传》联系起来,令课堂更加生动。
  4.课内外的语文知识补充
  在课堂上,仅仅学习课本的知识,而不进行课后的知识补充,是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因此,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心理特点和接受程度来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重点落在描写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积极向上的榜样事迹以及优美的中国传统文化等文章,帮助学生们领略语文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在耳濡目染中,在无形的熏陶下就得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入手,尽量抽时间,或者在课后向学生们普及古代的婚娶小常识,理解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在课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的课外学习,由于高中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因此首先在思想上就要提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重视,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要有一双在平凡生活中发现闪光点的眼睛,这样在写文章时才会有好的素材;在完成了教材学习之后,还要自行增加课外阅读量,各科各类的知识都要有所接触,这样才能够拥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在心中描绘出我们生活的完整面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铭记于心,并落实到实践中,进而在语文学习和今后的生活当中更加游刃有余。
  結语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方式的积极推广,许多学校也开始重视学生各项素养的培育。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承前启后、厚积薄发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的身心基本发展完全,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但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力并不强,认为学习语文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不大,因而丧失兴趣。事实上,语文就像一座宝库,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去寻找,去挖掘。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应重视课文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还能够方便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潘世流.语文教学走向创新的五个转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05).
  [2]余应源.中小学语文教学轴心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