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女歌唱家“湖南现象”受地方音乐元素影响阐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湖南女歌手成就之大、影响之深、人才之密集,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足以冠上“湖南现象”。中国女歌唱家“湖南现象”主要受本土民歌及地方花鼓戏的影响,湘籍女歌手们在本土民歌和地方花鼓戏演唱方法的基础上,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将西洋唱法和民族演唱特色结合起来,保留原有民族演唱艺术特色,运用了各地方戏曲、原生态等少数民族语言演唱形式,尊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她们为本土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湘籍女歌唱家在声乐艺术界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湘籍歌手 湖南现象 本土民歌 花鼓戏 传承
  湖南湘楚文化博大精深,湘楚山水孕育了会唱歌的湘妹子。纵观当代中国歌坛,湖南籍的歌唱明星占了“半壁江山”。粗粗统计了一下,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湖南三湘四水大地的女歌唱家,著名的就有十多位。 如: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吴碧霞、潘军、陈思思、雷佳、成方圆、刘一祯、王丽达、廖莎、甘苹、李湘、李雨儿、阿朵、香香、周笔畅等,纷纷活跃在中国的歌坛上。在20多年的时间里,湘籍女歌手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声乐输送力量,而且始终引领着中国民族演唱艺术的潮流。湖南女歌手成就之大、影响之深、人才之密集,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足以冠上“湖南现象”了。那么,湖南为什么盛产女歌手呢?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
  一、湖南女歌唱家“湖南現象”受本土民歌影响
  1.民歌的产生受地形地貌特征影响
  湖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中部大都为丘陵,众多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平原,地势低平;湘西有山势雄伟的武陵山、雪峰山盘踞;湘南有南岭山脉;湘东有幕阜、连云、九岭 、武功、万洋、诸广等山;湘中为丘陵,台地广布,多为河谷山地交织。湘北为宽广八百里的洞庭湖,湘东最高点是炎陵县的斗笠顶。综上所述湖南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区多于平原。在众多的山区和丘陵中,人们依山傍水而居,因交通不便他们在山间劳作时以喊话的方式传递信息,久而久之就有了丘陵地区的采茶小调,有水田耕作时的插秧歌,有久旱不雨时劳动人们水车号子,有修整路面时工人的打夯歌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民歌就有桑植民歌、嘉禾民歌和梅山民歌等,这些民间歌曲保留了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地域特点以及风土人情,主要靠口授心传。表现出勤劳质朴的民族那种山歌小调,热烈欢快的地方花灯等,表达出歌手们内心的丰富、真挚的情感。山歌体裁多样、色彩鲜明音域宽广、起伏大、高亢明亮、曲调悠长,其歌唱风格特点和演唱方法都为湘籍民族歌手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2.湖南民歌地域方言特征及山歌曲调特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并且都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从其韵味到语言等都有差异。声乐是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演唱表现形式。声乐艺术表现风格是语言表达中个性与表现韵味的集中体现。湖南地方方言非常丰富,有“隔山不同音”的说法,这说明了湖南方言的的复杂性。湘方言系统大都是汉族方言,其民歌音调有其独特性;湘西南方言区,主要歌种是山歌、地方小调、灯调、伴嫁歌;赣客方言区,民歌中多有儿化韵出现,常用来对心爱事物和人的情感表白,如“花儿”、“树儿”、“兜兜儿”、“妹儿”等。在这些方言基础上形成了湖南山歌曲调的特性,湖南民歌多由五声音阶形成,形成了大小三度、四度、五度音调。大小三度民歌构成的旋律具有明快、爽朗的个性,如:衡山山歌《一塘清水一塘莲》;四度音调形成柔和舒展自然流畅的个性。
  3.湖南女歌唱家对本土民族音乐的传承
  经过声乐教育家们在长期的实践创作探索中,将西方先进的歌唱理念与我国特有的民族演唱艺术有机结合,使民族演唱的独特魅力得以保留和创新。她们为本土声乐教育传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令世界瞩目。家乡的山水孕育了她们,家乡自然之美陶冶了她们的性情,使她们的歌声充满了灵气,质朴纯真,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古丈苗歌》这首歌充满浓郁的湘西风情,优美柔情,委婉动听,含蓄迷人,具有民族调性鲜明的特征。苗族习惯的语气衬词“嘿、嗨、奥”等衬词贯穿在整首歌曲的创作之中,节奏自由,散板较多。苗歌润腔中的逆波音和上下滑音是很有感染力的一种演唱表现方式,在演唱《古丈苗歌》、《巴颜卡拉》、《小背篓》等歌曲时运用了“坡头腔”,波音和上下滑音,将民族特色语言及当地原始演唱方式在这里的演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留连往返,影响之大,使得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得到广泛的传承与创新。
  二、中国女歌唱家“湖南现象”受地方花鼓戏的影响
  1.湖南花鼓戏起源及概况
  提到湖南,自然会想到湖南花鼓戏,它起初产生于人们劳动之中,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起源于民歌,也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和田间劳作中的哼唱调子。通过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种类其中可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表现出的艺术风格与形式各具不同,其中传统剧目保留了约四百多个,就音乐曲调而言就有三百余支,音乐特点轻快活泼,旋律线条明快热烈,具有典型的地方音乐特点。伴奏乐器主要以极具湖南地方特色花鼓大筒、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极具代表的有湖南花鼓戏剧《刘海砍樵》、《补锅》、《打铜锣》等,在歌词的创作中,吸收和采纲了湖南花鼓戏创作歌词的方法,运用了大量的本土地方语言,非常之接地气,如:“啊”、“咕噜噜”、“啦”、“了”等,特别自然亲切,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群众所喜爱。在祖国大江南北世代传唱,影响深远,风靡海内外。
  2.与美声、民歌有机结合
  说到花鼓戏我们不得不提湘籍著名女歌唱家、艺术表演家李谷一,也是湖湘女歌手中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年来实践和创新,总结与积累,使她拥有了丰硕的艺术成就,近六十年的艰辛从艺道路上,她自始自终以清澈、甜美、婉转动情的歌唱表现手法,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在她早期专业学习花鼓戏演唱中,演唱了许多耳熟能详地方戏曲和地方民族歌曲。她将美声的科学呼吸方法与自身特有的“气声”演唱表现风格有机结合,既保留了原有的演唱风格,又拓宽了音域,使得声音更富有演唱活力和戏剧色彩。科学的将美声、戏曲、民歌中的发声技巧有机地、科学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她独有的具有有民族特色的混合声。作为新民歌代表人物经她演唱过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等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花鼓戏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调式自由多变、节奏明快、表演朴实大方,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在湖南花鼓戏表演中,具有它自己独特的歌唱发声方法,这一传统的戏剧发声方法在湘籍女歌唱家们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韵味的润腔表达形式,唱腔委婉细腻、甜美亲切、明亮纯朴。花鼓戏独有的触电腔、水漱音、上下滑腔、花舌腔等独特的润腔技巧。如:李谷一在演唱电影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中,巧妙地运用快速吸气的偷气方式,发出了“得”的花舌音,表现出自然大方,流畅轻快之感。雷佳在演唱歌曲《水姑娘》中,“风浪里去撒网呃”的“呃”也运用了“触电式”的发声技巧,在声音处理上达到了微颤的声艺术音效果,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主人公水姑娘那活泼大方、俊秀聪慧的人物形象。在第二部分的四个“层层递进的把你喜张望”中,每个“张”都运用触电腔润的演唱处理,在水乡水滋润”的“润”和“水”的演唱中采用了小三度下滑音润腔方法,保持了良好的高音位置。“出门呀一把撸”、“晨雾中去采莲”、“鱼儿跳出水面”的、“撸”、“莲”、“出”都采用了上滑音润腔方式,把水姑娘的生动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张也在演唱《采槟榔》表现处理中,其中在第一句的第一个“高”字上生动形象地运用了“水漱腔”的润腔手法,她将这首著名的湖南小调表达的委婉清纯、秀色可餐。
  中国新一代民歌另一批领军人物雷佳、张也、王丽达、黄卓、潘军湘女等,她们运用了很多戏曲、原生态的歌唱方法,及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演唱,她们在长期的歌唱表演实践中始终坚持尊重民族文化的原则,将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雷佳在演唱具有侗族代表性歌曲《夏蟬之歌》时,全部采用古侗语无伴奏演唱形式,生动地模仿出大自然蝉儿的欢快鸣叫声。由此可见,湘籍女歌唱家们在她们演唱过的风格多样曲目中,表现出每一首歌曲都有着不同的内涵表达及丰富的艺术色彩,是不同民族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生活写照,同时更表现出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及性格特征。所以说湖南花鼓戏是我国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戏剧之一,是行腔运用中多样化、不可多得的一个剧种,更是最接近民歌演唱艺术表现形式的剧种。如:在常德丝弦《思情鬼歌》、湖南花鼓戏《补锅》、《刘海砍樵》、《洗菜心》、《放风筝》等作品的演唱表现中,她们能游刃有余的驾驭各种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与她们曾接受过花鼓戏演唱规范训练的经历是功不可没、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其演唱功底植根于湖南民歌、戏曲的根源上,她们用最真诚的态度对待声乐艺术,秉承多元化声乐理念,最终形成了她们的民族演唱风格特征。使她们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使得民族声乐更有保持力,更有可发展的生命力。从而形成了湘籍女歌唱家的积极合力,不断活跃在中国的民族歌唱舞台上,赢得了其声乐艺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3.湘籍女歌唱家遵循花鼓戏及戏曲演唱原则
  湘籍女歌唱家遵循花鼓戏和戏曲演唱中讲究的四大原则:一是咬字原则,无论是花鼓戏还是戏曲都讲究字正腔圆、依字行腔,咬字讲究“字头、字腹、字尾”,在演出中抒发自己内心情感,讲述真实故事,以动听的唱腔去打动台下的听众。二是声音焦点原则,在我国戏曲演唱中同样十分讲究声音集中,头腔共鸣,演唱者无论站在舞台的哪个角落进行表演,发出的声音有多强或者多弱,它都能震撼和吸引观众。三是气息原则,地方戏曲非常讲究“气”与“声”与“情”的相互结合,在艺术家们的演唱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表达情绪处理的需要,经常采用“偷气”、“换气”、“就气行腔”“声断气不断”等多种气息控制的处理技巧。四是舞台形体表演原则,为了更好的与听众交流,产生共鸣,花鼓戏等戏曲表演中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形体专业训练,通过严格规范的训练,才能使“声”“型”自然,表演到位,才能真正做到以情托声、声情并茂。正如捷克著名歌唱家所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二者完美结合时,才能使歌唱表演融为一体,才能称之为“艺术”。湘籍女歌手正是遵循着以上四大原则,在演绎与歌唱不断探索才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
  三、湘籍女歌唱家是湖南民歌和戏曲传播的承载者
  在我国戏曲艺术表现形式中,在我国戏曲表演中,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中集音乐、舞蹈、诗歌、词赋等多种表现形式。戏曲唱腔它具有叙述性、抒情性、戏剧性三大特征。如京剧、越剧、花鼓戏的唱腔都有区别,各有长处和特色。每个戏曲都有其完整声乐体系,特别是民歌保持其风格特征与原生态。湘籍女歌手们正是根植于传统音乐,从传统民间音乐里吸取养分和创新演唱技法,在承载传承湖南民歌和戏曲的重任中不断借鉴、超越民族性,努力创造出声乐辉煌的奇迹。湖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这里成长出来的女孩模样俊俏、身材苗条、声音甜美、歌喉嘹亮、气质独特,湘籍女歌手集这些优越条件于一身。通过湘籍女歌手的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近十多年来,湘籍女歌唱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在2004年央视青歌赛中,湘女雷佳、王丽达、陈莉莉以精湛的演唱技艺包揽了民族唱法组的前三名,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不绝口。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闭幕式上,宋祖英、张也、陈思思、雷佳、王丽达、晏菲联合组成的演唱表演队,助阵此次盛会。2010年在央视青歌赛中,王丽达又获得了民族组演唱的第一名;李谷一、宋祖英、张也、王丽达、吴碧霞、雷佳等等湘籍女歌唱家们,她们多年来活跃在春晚舞台上,她们的一次次深情的表演,一次次动情的歌唱,带给广大观众无限的欢乐和希望,尤其是宋祖英以优美动人的歌声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大厅、肯尼迪艺术中心成功举办的个人演唱会,吴碧霞以她“夜莺”般的歌唱在国际各类大型声乐大赛中屡屡获奖,为祖国争光,人民为她而自豪。她们的歌声已走出了湖南走向了世界,迎来了阵阵的欢呼声、喝彩声。湖南女歌手在当代民族演唱表演艺术中所做出的成就之大,影响之深,人才之密集,在当代时代实属罕见。当下,还有像阿朵、甘萍、香香、刘赛、周笔畅、瞿颖等一大批年轻的歌手在不断涌现,在中国流行音乐歌坛上散发出艳丽奇彩的光芒。越来越多的湘籍女歌唱家在湖南特殊文化精神之大背景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群体民族深唱风格”的“民歌湘军”,呈出不穷,将在民族声乐与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汪琦,蔡霞.湘楚文化精神对湘籍女歌唱家的影响[J].创作与评论,121-125,2013.10.
  [2]毛羁龙.湖南山歌中的高腔唱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12-13.
  [3]林改峰.宋祖英歌唱艺术探析[D].河南大学,2010(4):8.
  [4]郑宝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5(1):122-125.
  [5]http://baike.sogou.com/v4590259.htm?fromTitle=%E6%B9%96%E5%8D%97%E 8%8A%B1%E9%BC%93%E6%88%8F.
  [6]罗莎.湖南花鼓戏润腔技巧与相机女歌唱家独特声腔体系的不解之缘[J].音乐创作,2016(1):177.
  [7]宁钰婧,詹桥玲.从湖湘文化视角看民歌险峻的崛起[J].船山学刊,2013(1):95.
  [8]魏娉婷.论从花鼓戏转型的民歌手现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0(3):29.
  [9]汪琦.歌唱艺术研究[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