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玉雕作品中,需要玉石创作者在对玉石的整体形象和空间进行处理和创作,更能考验玉雕大师的雕刻技艺。这种技巧主要体现在创作者对玉石作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玉石材料的最大限度利用,许多动物、人物、景象的刻画需要因材而定。玉雕作品的技巧主要体现在俏色、选材、剜脏、去绺、化瑕为瑜等技巧。
  [关键词] 玉雕;技巧;俏色;選材
  一 、俏色的运用
  俏色巧琢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只有玉的颜色运用得当到位,才能有较高的工艺价值,提升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俏色也称巧色,一般是指在一块预料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经验丰富的玉雕创作设计人员,通过对玉雕作品的想象力,充分利用玉雕的颜色来进行艺术创作。玉的颜色是天然形成的,而玉雕设计者对俏色的运用能对整个玉雕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自然
  俏色运用的得当之处在于自然,要注意到玉料的整体颜色和俏色边缘的过渡层,达到自然真实的效果。
  (2)选料
  俏色的运用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天然皮色的巧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带皮玉料天然的颜色非常丰富。皮色只是覆盖在玉石表面薄薄的一层,如果可以运用得当,属于锦上添花。运用不当的话,整个玉石工艺都会大打折扣。通常在进行皮色选择的时候,要求颜色鲜艳、光彩夺目,有引人入胜的感觉。
  二、俏色对象的选择
  在市场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玉雕俏色作品。但是有许多作品整体的俏色给人的感觉是花、脏、乱。许多比较高档的玉料翡翠作品,因为俏色的滥用,不但没有表现出材料美的特点,相反还丑化了玉雕作品中的一些形象特点。巧色运用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颜色的大小与多少,而最主要的是选取的颜色和对自己要表达的形象之间能够融合得恰到好处。将俏色巧到作品的打眼儿处,才能真正令作品显得惟妙惟肖。
  三、琢玉中的剜脏去绺
  脏、绺是玉制品中最大的忌讳,要想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玉中是不能留有杂质的。但是很难找到一件通体皆无杂质的玉料,这时就需要尽其所能剜掉玉中的杂质,使玉料的整体看来更加明亮纯洁,然后根据剩余部分的特征去设计整体的作品,要完成这部分是需要制作者煞费苦心的,因为在进行剜脏的过程中,可能会改变最初的原定结构,而在这方面琢艺遵循着大巧不工的创作理念,追求达到“唯美,唯艺,唯精”。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再次或多次出现有杂质露出,是设计人员最难处理的部分,只能尽力依靠创意或想办法遮住杂质。
  绺,是指玉中自然出现的裂纹,没有一定的规律和形状,对玉进行加工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绺的处理方法,可以选择顺绺或者躲绺,在之后的加工中如果再次出现了纹绺,则需要制作者再去想办法去绺改形。整个剜脏去绺的过程虽然破坏了设计者原有的设计理念,但有时因为做工的原因,玉雕作品没有固定的方向,往往可以取得意外之效。
  回顾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玉石文明在这当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最早有关于玉石雕刻的记录可以追溯到万年以前。直至今日,玉石文明依然在发展中渊源深远,延绵不断。在清朝中期,我国的玉石文化还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但在清朝末期,随着战乱四起,中国的玉石艺术和其他许多传统艺术一样,失去了市场和生存空间之后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但是中国近代的玉石雕刻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得到了重生。保留下来的许多传统的玉雕艺术手法也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传承下去并且继续发扬光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颖. 汉代玉器审美形式与风格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8.
  [2]辛燕萍. 薄胎玉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3]裴海. “非遗”视角下苏州玉雕的发展现状与传承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4]朱怡芳. 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5]刘娟. 建国后河南镇平县玉雕业的发展[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
  玉良玉雕工作室
  (编辑:薄跃华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