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基于此,从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明确合作学习的作用出发,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合作式学习,以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与思维品质,进而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历史学科;合作学习;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73-03
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经历了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发展核心素养”这样一个历史的变迁,其变迁趋势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其中,三维目标之于双基目标有继承更有超越,核心素养目标之于三维目标同样既有传承的一面更有超越的一面。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教学从农耕时代朴素简单的“教学即传递”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也从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改革中走出来。它让人们重新认识教学的任务与功能,强调核心素养教育在一线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继承人类发展的优秀成果,而且强调在继承发展的过程中感受、体验人类思想的、行为的预判与发展,成长为有明辨是非能力、有正确人生价值观、有担当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总之,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在歐盟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中,关注学生“个人根据自身需要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与组织自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其具有的“学习的方法与机会意识”,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意识与能力的强调[1]。
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其中在“自主发展”方面的“学会学习”素养的“乐学善学”的基本点里提到了“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勤于反思”的基本点里提到了“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时空观、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历史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2]。
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及初中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以“小组合作”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兴起于20世纪 70年代的美国,在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发展的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教育体系中开始进行了关于合作学习的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我国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分工与合作,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沟通交往能力,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填鸭式”教学的被动局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及创新思维。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他需要具备作为社会人的这一主体性特征,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当学生走进班集体开始集体生活时,就已经进入到一个特有的小社会群体中,他们要在集体中适应集体生活并在集体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与特长,在参与集体的各种活动中汲取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班集体的生活。
(1)它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机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自我调整与适应,小组成员之间成为合作的伙伴与帮手,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了彼此之间的默契及归属感,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2)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的优秀品质。要想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倾听,真诚以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要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其他组员的交流与帮助,学会不耻下问、虚心求教,进而培养成员之间善于倾听的优秀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能够进行语言、思维及胆量的相关训练。通过小组合作的有效训练后,小组成员能够完整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并能在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把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把一些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创新思维。在汇报交流中,学生多少都会收获一些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所获得的。即使在这个过程中还留有尚未解决的问题,即使这个结论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但是只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稍加提示点拨,学生就会对所得结论自行调整,这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与收获。
4.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场所,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需求是获得自尊感和归属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风采的交流平台。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彼此尊重,共同分享着收获时的喜悦、共同分担着失败时的失意,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展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式合作学习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中,尹后庆老师在“关于问题化学习”中指出: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1]。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学生答疑解惑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学习形式。其学习模式可分为师问生答、生问生答、抢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其难易程度属于“搭梯子”“往上爬”的范畴。同时,还应考虑到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设置问题。例如: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中,在学习隋朝统一的问题时,教师设计了相关的问题情境:展示隋朝的疆域图后分析“隋朝以前有哪些朝代统一中国?分析隋朝能够统一的原因,总结隋朝统一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得出: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各族人民友好交流,所以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进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锻炼时空观念素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中,在讲解鉴真东渡的问题时,教师先给学生们播放视频《鉴真东渡》,强化学生们的视觉感受,再设计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收集的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思考“鉴真设计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国宝’,鉴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为什么日本政府對鉴真的评价如此之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明确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而学习他信守承诺、热情执着、永不放弃、吃苦耐劳、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等精神品质。再如:在《东汉的兴亡》一课中,在讲述汉光武帝的统治措施时,教师启发提问:“刚刚继位的光武帝遇到了没人、没钱、没安宁的尴尬境遇,请根据相关材料,介绍汉光武帝统治的具体措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为光武帝献言献策,了解光武帝的治国措施,从而了解“光武中兴”的历史信息。通过问题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分析问题、合作交流及进行思维品质培养的目的。
2.表演式合作学习
表演式合作学习即通过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或作为课堂小结的一种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秦统一中国》一课中,在分析秦朝的巩固措施时,教师设计了课本剧《朝会》,通过场景再现,组内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如: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在分析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时,教师设计了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在《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中,在讲述西晋统一后的社会风气时,教师设计了课本剧《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通过学生的自主表演,了解西晋的社会风气,并为分析西晋统一的短暂原因埋下伏笔。
3.讨论式合作学习
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主教育,以期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例如: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中,教师设计讨论内容“讨论总结唐代对外交往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得出结论:唐朝经济文化的领先地位,唐政府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其对外交往空前繁荣的原因。进而联系社会现实,形成开放交流是社会向前发展有效途径的意识,引导学生古今史实有效联系,拓展学生思维。又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在学习张骞出使西域内容时,教师设计讨论内容“通过材料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通过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得出结论: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再如: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关于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贡献的了解,教师设计了讨论问题:对照学案表格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如果让你给中央领导人献计献策,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在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后整理出这三位政治家治国的共同点:改革内政;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制度等。通过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这三个时期政策的比较分析,提取共性,可为分析盛世局面的原因打下基础。进而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分析古代盛世之因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历史学科素养。
4.论文式合作学习
论文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结合一定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汇报历史研究的结果。例如,在《盛唐气象》一课中,在本节课的总结部分,教师设计合作小短文“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经济、民族、社会风气、文学艺术)写一篇小短文,题目《唐人某某的一天》。要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唐代人的风俗生活,字数不限”。又如:在《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中,在唐玄宗的评价问题上,教师设计了合作小论文“毛泽东对唐玄宗的评价:‘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你觉得毛泽东的评价对吗?请结合所学,完成一篇人物评价小论文”。再如:在《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课中,在学习文学时,教师设计了合作小短文“我来写经典”,每一部经典的传承,不仅在于艺术本身巨大的吸引力,更在于我们代代的接力与传递。结合教材写写你心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吧。论文式合作学习体现在“合作”两字上,小组内的成员通过信息搜集、信息整理、执笔、润色等具体分工,合作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小论文。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必须依靠一线历史教师在观念上不断更新、在专业上努力提升、在教学中持续渗透、在课后不断反思、在日常中总结积累。唯其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合作交流的作用,才能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认知与创新思维、优秀品质与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