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原县红松阔叶混交林培育模式经营措施及成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中国辽宁省东部,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基地,全国九大重点水源地之一。建国以来,清原县大力开展人工造林,为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全省乃至全国林业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在全省林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红松阔叶混交林;培育模式;成效分析
  2012年国家级森林样板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在清原实施,根据现有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五种典型森林经营模式。本文就红松阔叶混交林培育模式经营措施及成效分析进行了研究探讨。
  1经营措施
  (1)模式适宜区域:清原地区。(2)培育目标:以收获红松果实为主,兼顾收获木材。(3)林地选择:海拔≤800m,排水良好,坡度在
  ≤30°,坡的中下腹,切忌冲风口处;土层深度(A+B层)≥30cm的棕壤或暗棕壤。
  (4)培育目标质量要求:
  1林木质量:树干8m以下无死节、无杈干状分叉,90%林木树干通直。
  2目标林相:平均胸径≥32cm,林木保留密度300株·hm-2。目的树种为红松、栎类、水曲柳等阔叶树,生长周期80年以上。
  (5)森林作业法:
  1幼林抚育:从造林当年开始,幼林抚育连续进行5年(前3年每年2次,以后每年1次);时间为每年的6月中上旬至7月上旬;主要措施为割草、割灌等,杂草灌木需全部割除或带状(穴状)割除(带宽、穴径1.0m),留茬高度≤8cm,割除的杂草灌木放在距幼树50cm以外,不得压苗。同时清除带内的红松锈病寄主,幼林在郁闭前后进行一次伐除过密的生长不良林木及萌生的阔叶树。
  2抚育间伐:当林分出现较明显的分化时,对红松进行抚育间伐;间伐开始时间为20年生左右,间伐3次~5次。疏伐时注意保留天然更新的阔叶幼树,人工促进天然目标树种生长,形成混交林。
  间伐时以定性选择目标树为主,定量控制林分密度。具体施工时,按克拉夫林木分级法,将林木划分为I~V级木,凡定性为I、II、III级木的为目标树全部保留,V级木全部砍除,IV级木原则上全部砍除,最后满足于定量间伐株数为止。
  3截干:中龄林以后,平均高达到15m以上的林分,可按林分最终保留密度下限进行间伐后,对红松采取截干措施,不同地位指数的截干时要在规定标准高度以上,截去距主梢第4轮枝上部主干,截干部位距第4轮枝10cm左右,要选择有上树经验的人员用锯或高枝剪进行截干作业,要求截面平整,截干时间在结实丰年果实采收后的秋或冬季进行。
  4修枝:修枝时间:幼林郁闭后,当树冠下部出现2轮~3轮枯死枝或濒死枝时,即开始修枝。修枝间隔期4年~5年,可结合抚育间伐作业同时进行。修枝在树液停止流动期间进行。
  修枝强度:每次修枝可修掉2轮~3轮活枝,最终修枝高度≥8m。修枝方法:要使切口截面与树干平行,不留枝桩,切口断面力求最小,避免损伤树皮,忌用棒击树枝。修下的枝条要平铺在林地上,任其自然腐烂,对林内有侵蚀沟的应用树枝平铺沟内,以防水土冲蚀林地。
  2成效分析
  此模式以培育天然栎类等阔叶树(珍贵树种)大径材、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为目标,并适度兼顾林下经济开发与利用。选择排水良好、坡度≤30°,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中下腹部的天然次生林,土层厚度(A+B)30cm以上的棕壤或暗棕壤,郁闭度在0.6以上,经过抚育后林冠下更新红松1000株·hm-2~1650株·hm-2,当年成活率≥95%,幼林抚育时割除雜草、灌木顺山堆放,只清除新植红松(含天然更新的目的阔叶树种)幼树四周的杂草或灌木(穴状抚育),保证红松正常生长,培育红松阔叶混交林。
  典型地块:位于夏家堡镇金家窝棚村7林班23小班,低山地貌,中坡位,海拔532m,土层厚度30cm,亚林种为水源涵养林,林分为硬阔叶林,林龄45年,郁闭度0.6。林分密度为600株·hm-2,林分平均胸径15.7cm,平均树高14.5m,蓄积量75.9m3·hm-2。2014年春在林冠下补植更新红松,林下红松平均树高0.6m,保留株数为1650株·hm-2,对冠下更新的红松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只割除红松半径0.5m~1m范围内的灌木和杂草,并注意保留阔叶幼树。
  红松阔叶混交林培育模式采取冠下更新红松的方式营造混交林,只要对阔叶林冠下的红松进行透光抚育并适当调整树种组成比例,便可以形成适合红松生长的阔叶林冠下的红松混交林。由于上层木对红松具有较好的庇荫作用,红松生长良好,林分较稳定,并且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红松幼林阶段上层林木保持适宜的郁闭度,适当的控制光照强度是有利于红松的生长,而且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