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动植物词汇在中文和英语中的使用频率都相当高,在使用这些词汇时,如果我们只注意到词汇的表面意义,就极易造成误解,因为很多动植物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都有不同的文化联想意义。对中英动植物词汇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避免交际中的误解,还对于不同语言间的理解和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百合;松树
在各国语言的词汇海洋里,词汇往往拥有丰富的文化联想意义,除了具有直接的、表面的意义之外,还具有情感的和迁移的意义。所谓联想意义就是词语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它的产生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其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产生的审美想象,文化心理对于联想意义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的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这种联想可能就不复存在或产生变异。赫德森指出:“语言的许多特点,同时也是普遍的文化特点,而且只有把意义同文化与思维联系起来,对意义的研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本文主要对中英词汇动植物的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对这些词汇使用的差异和共同点的认识。
一、词汇文化联想意义的产生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不同国家的人对不同词汇的联想意义也会千差万别。这就是为什么在中英文的翻译中很难将原有的意境翻译出来的重要原因。尽管在我们外语学习中,有些词汇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经常会用作对等的词语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但是其文化联想意义有时却大相径庭。
动植物词汇产生文化联想意义包括两点:一是主要与其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相关;二是与动植物的外部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联想会使具有特定民族心理的人把动植物的某些特征放大,并与其他的意义联系起来,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而重要的激发和指导作用。
二、动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比较
动物名词的文化联想意义与其对该动物的民族心理评价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对某一事物的褒贬态度主要取决于其在该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该事物本身的行为特征。下面从这两个因素出发,以具有典型代表的动物为例,分析动物词的文化联想意义的差异。
首先,我们以“龙”(dragon)这个词为例。在悠久的汉语言文化中,龙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因此,中国人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而欧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外观容貌上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在基督教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这点和东方龙无异。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壮大,龙和蛇的负面涵义被放大,其在《新约全书》的启示录中被描绘为邪恶的“古蛇”“魔鬼”“撒旦”,从此西方龙就常与邪恶画上等号。因此,“龙”这个词汇与英文中的“dragon”虽然指示意义相同,但是文化内涵却相距甚远。类似的动物词汇还有喜鹊(magpie,在汉文化中代表喜庆,而在英语中的联想意义则是叽叽喳喳、散布谣言的人)、乌鸦(crow,汉文化中象征着不祥之兆,在英语中则有破坏摧毁之意)等。
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动物了,毫无疑问,“狗”这个词的英文翻译为“dog”。由于该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其文化联想意义相当丰富。在两种文化中“狗”都有“真诚、衷心”的涵义。因此,在英汉语文化中有很多表示狗真诚衷心的成语与谚语:“If the old dog barks,he give the counsel”(老狗叫,是忠告),“love me, love my dog”(你若把我当朋友,也要把我的朋友当朋友;爱屋及乌)及狗吠非主、犬马之劳等。然而在汉语中,“狗”还有很多贬义的文化联想意义,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些成语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苟蝇营等,而在英语中则无此联想意义。英语中“dog”这个词还常表示中性的意义,比如:“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Fight dog, fight bear”(打个青红皂白,一决雌雄)。这类词汇所具有的文化联想意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还有一些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在两种文化中几乎重合。这类词汇引起误解的可能性较小,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不是很广泛。比如,“狐狸”(fox)这个词在两种文化中均代表着“灵巧、狡猾、阴险”等涵义。类似的还有“天鹅”(swan)代表着“优雅、得体和高贵”,蛇(snake)则象征着“有害的东西”。
根据褒贬意义的异同,我们可以知道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意义之间的异同有三种情况:不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以及完全对应关系。因此,在中英文翻译中,应该根据两种语言中的异同进行适当灵活的改变,比如在完全对应的英汉动植物词的翻译中,就可以进行直译,而非对应关系的词语翻译中,如果采取词对词的直译,很可能会造成误解,比如“as quiet as a mouse”应译为“静如处子”而不是“静如老鼠”,应根据实际情况或上下文来进行意译。
三、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比较
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在不同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别。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化联想意义完全相反的植物词汇,第二类是文化联想意义部分重合的植物词汇,第三类是文化联想意义在某些文化中空缺的植物词汇。
(一)文化联想意义相反的植物词汇——红豆
红豆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植物,又被人们称作相思豆,是愛情的象征。上到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收集红豆送给爱人、朋友和亲戚的习惯。从唐代始,人们就以红豆喻相思,更是留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名篇。 在西方文化中红豆则是贬义的,象征着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牺牲重大利益。西方人对红豆的厌恶源自圣经中红豆汤的故事。在《圣经旧约·创世纪》25: 29-34中,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把他的长子权卖给了他的兄弟雅各。现在人们多用一碗红豆汤来指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而放弃更重要的东西的人。
(二)文化联想意义部分重合的植物词汇——百合
西方人以百合为圣洁象征,是祥瑞之物。约公元10世纪,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寺庙柱顶上,就以百合花作装饰。西方有一个关于百合的古老传说:在德国,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姑娘,陪伴着母亲住在哈尔兹山区。有一天,劳莫保大公爵乘马车路过此地,看见了爱丽丝,竟以为是仙女下凡,立即邀请她一起回城。他以为自己是大公爵,权大势大,可以蛮不讲理,岂料爱丽丝竟执意不肯。大公爵那肯罢休,拉着姑娘不放。姑娘惨叫,呼天保佑,忽然一阵神风,姑娘不见了,从姑娘站的地里,却耸起一株百合花,放出阵阵清香。这就是外国传说的百合花的来历。百合花代表纯洁、尊敬,尤其是白色的百合,最受推崇。
在中国,百合花则寓意百年好合,吉祥如意。百合花一般被用來作为新婚时的场景布置,许多用百合花制作的婚车以及新娘头上戴着百合花,象征着百年好合的意思,用百合花装点的婚礼,也具有别具一格的浪漫风情。
(三)文化联想意义在某些文化中空缺的植物词汇——松树
松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传承了中华文化。人们把松树人格化,以松比德,身体力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松树志向高远,却淡泊宁静而质朴无华,虽然无花的香气和芬芳婀娜的英姿,但仍然能吸引众人仰慕,驻足观望。徜徉于松涛间,微风袭来,阵阵松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松以其不惧风雪的傲然风骨,为世人展现出高风亮节。由象征常青不老的松与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因寒冬腊月仍能常青,还被古人称为“岁寒三友”。
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有多首赞美松树的诗句:《涧底松》中的“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将松树比喻成德才高却无人赏识的不得志之人;《栽松二首》中“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赞美松树坚贞不屈的节操和挺拔笔直的姿态。
在国外文化中,我们并不能找到关于松树的文化象征意义,松树在国外文化中属于意义空缺的植物词汇。
由于语言文化不同,很多词汇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植物词汇同样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不同文化的动植物词汇时,不仅要理解表面含义,还要用敏锐的洞察力全面了解词汇的隐含意义,真正适应不同文化交际的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参考文献:
[1]杨元刚,张安德.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2]潘翠琼,肖依虎.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2).
[3]李悦.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J].中南大学学报,2003(5).
[4]许多恩.汉语词汇联想意义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5]田雪梅.“似花还似非花”——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J].设计艺术,2007(4).
[6]肖海燕,刘青林.中外百合文化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8).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