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 促进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评价语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能水到渠成。有效评价虽以鼓励为主,但不等同于一味夸奖,客观中肯、结合文本、点拨提升、以情动人、尊重差异则是有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评价语言;引领方向;促进提升;交流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千篇一律的“你真棒”其实是一种廉价的表扬,一种毫无指向性的夸奖。这样的无效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伤害,也是一种欺骗。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有效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发展。
一、有效评价要引领方向
(一)评价语言要客观中肯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很多时候没有标准答案,却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所以在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不应该笼统肯定或者否定,而是应该在评价中带领学生分析,告诉学生对与错。尤其是学生出现知识性、原则性错误的时候,教师更应该通过适当的评价语言指出其不足,帮助学生找到改进的方向。
在教学《金子》一课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彼得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呢?”有学生回答:“这里没有找到金子。”“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显然,这样的回答不够准确,“这里没有找到金子”只是彼得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所以,在学生回答之后,笔者这样评价:“你真有一双火眼金睛,找到了彼得若有所悟的句子,但是你刚刚回答的所有句子都是彼得的感悟吗?”学生随即发现自己的回答不够严谨,立马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可见,这样的评价语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指出其在思考上的不足,进而能帮助其深化认识。
(二)评价语言要结合文本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想有理有据,就要从文本出发。没有课文内容作为依托的评价实质上是一种空谈,“你真厉害”“你 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目标指向性。太过频繁地使用这样的评价语只会将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与文本割裂开来。所以,教学评价不应止步于夸奖,还应引领学生叩响智慧之门,引领学生在与先贤圣哲的对话中获得自我生命的充实与愉悦。
笔者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时让学生齐读古诗,但是学生读书的语气十分平淡。当时,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感受诗人张继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愁的: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诗人跨越时空的知己和朋友,分担这个远在他乡的游子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如果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感受,相信你一定可以和一千多年前的大诗人心意相通、情感相连。”在这样一种具有明显情感导向的评价语的引领下,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理解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二、有效评价要促进提升
(一)在评价中点拨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但是抽象思维有待培养和提高。所以,学生回答问题速度较慢,“词不达意”或者“有口说不出”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在用心倾听的过程中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为学生拨开思维的迷雾,点亮前行的灯塔。“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在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所以,很多时候,只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会向一个更宽更广的领域拓展。
《石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在教学时,我问学生:“这里的‘甚至’能不能去掉?”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个词不能去掉,但回答得却是结结巴巴,这时笔者是这样评价的:“最近小朋友们的学习越来越认真,专心程度远远超过以前,‘甚至’窗外的鸟鸣声都没能影响到你们。”这样一点拨,很多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其中有一位学生告诉大家:“‘甚至’不能去掉,是因为这个词语在句中表示石榴成熟的程度更深。”可见,这样的评价语既肯定了孩子举手的那份勇气,又促进其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二)在评价中生成
好的预设,应该包含生成,但任何一种预设都不可能预测出课堂上发生的全部情况。在预设时,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发挥教育机智,适时运用评价语引导学生,甚至是在评价中促进其创新。
另外,“语文教学评价应淡化评比和奖励,突出其发展性价值,发挥其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所以,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潜在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航天飞机》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看到飞得又高又快的航天飞机,文章开头那架普通飞机心情怎样?”有学生认为普通飞机会生气、会难过,甚至有学生说那架普通飞机会“羡慕嫉妒恨”。在设计教案时,我以为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课文最后一段的关键信息。但是,听到这些答案,我知道预设跟生成是存在差异的,不能信马由缰,任凭学生胡编乱造。这时,我给出了这样的教学评价“‘羡慕嫉妒恨’只是你的理解,课文中告诉我们那架普通飞机的反应了,你能找出来吗?”这样的评价既化解了课堂中的尴尬,又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文本中来。
三、有效评价要交流情感
(一)以情动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空洞地讲解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心智和情感巧妙设计评价语,以此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回答问题没有底气,声音小得如蚊虫,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进行恰当的评价,必然会给他们很大的鼓励。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给学生真诚的赞美必不可少,有时还可以加上必要的动作、眼神、笑容。当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我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真诚地告诉他:“进步真明显,老师为你点赞。”当学生学习有所大意的时候,作为教师也要委婉地表达:“你没有认真思考就将答案脱口而出,老師为你担心,聪明的你一定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教师,应该是“严父”与“慈母”的结合,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
(二)尊重差异
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学习目标,进行不同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评价时要多激励、多引导,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对于学有余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更适宜进行发展性评价,锻炼其思维能力。
笔者所教班级里有一位小朋友来自福建,受地方方言的影响,一年级时读书只能读准一半字音。在课堂中,我没有因为他的读音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而降低对他的要求,违心地夸赞他,而是在一次次的评价中鼓励他、告诉他该如何发出标准的读音。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他已经有很大的进步。试想,如果在教学中不尊重这份差异,没有给予这个孩子有效的评价语言,他会不会因为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以及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产生自卑的情绪,害怕朗读,最终不愿意开口?
有效的评价语言是对孩子的爱与尊重,更是守护孩子心灵的良方。客观中肯、结合文本、点拨提升、以情动人、尊重差异的评价方法,定会给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增添不一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