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联网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万物互联已成趋势,物联网是一门涵盖范围很广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对当前高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生源的多样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不同,需求更加复杂;如何区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这些都是现阶段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对比各类教学法,认为项目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适合高职物联网课程教学。通过实施得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高职;物联网
  目前虽然职业教育注重以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理念的转变,更加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教学结构与教学内容的转变,增强师生互动,向多元化发展,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参考。
  1 职业教育中几类教学法对比分析
  1.1 德国“双元制”
  目前职业教育的典型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双元制教学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的一种职业教育[1]。但这种模式侧重于对某一岗位培训,侧重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受到批评。
  1.2“三段式”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采用“三段式”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课程之间和每门课程内容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来构建的。建构路线遵循的是从“理论到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思维模式。目前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采用这种模式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基于这种模式,就导致了高职课堂的形式,一类是偏理论型,实操部分比较少,而理论型知识逻辑性较强,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难度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类偏实践,学生理论深度不够,可以机械性的模仿,完成相关实验部分,无法实现举一反三。
  1.3 任务引领式
  任务引领式是一种以抽象化、概括化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和技能,并驱动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引领、做学一体满足了学生动手体验,得到及时反馈的需求,因此,在一些职业培训中很受欢迎。但其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以工作岗位的抽象化、概括化的任务结构为基本参照点,并以任务为逻辑线索来展开课程与教学。因此,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即学生只是知道了岗位的工作任务,而无法完成具体任务,培养不出真正的职业能力,同时给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带来了较多问题[2]。
  1.4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逻辑的、以学习领域课程思想为理论基础,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其课程与教学划分的依据是任务边界[3]。该模式的内容设置以项目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紧密,通过典型产品或服务的达成来体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和任务意识,最终达成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2 高职课堂教学现状
  2.1 理论与实践把握不准确。
  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侧重实践的原则。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区别及特色,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2.2 技术更新快,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运用
  现阶段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然而教材更新速度慢。例如,通信部分,现在5G即将商用,4G是主流技术;教材中的主流技术是3G。同时,物联网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这就需要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很好的掌握运用相关知识,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但是,目前的高职课堂由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落后,培养出的学生技能比较单一,不符合未来的发展。
  如何在紧跟时代步伐的情况下,突出教育的先进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2.3 高职学生特点
  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多渠道升学,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院校生源更加复杂,有普高生、3+证书、退役士兵等。生源的多样性,带来的就是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需求更加多样化。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周剑华通过研究将其归纳为六种类型,包括智能偏低型、被逼无奈型、自卑放弃型、放松懒惰型、被动依赖型、网络迷恋型。研究显示,高职生只是在以逻辑思维能力解释世界的认知活动中遇到了困难,而在改造世界的职业和技术活动中,可能会有其智力强项。因此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3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源的多样化,高职课堂采用项目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既不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拔高,也不是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理論压缩,而是遵循理论够用为原则,确定能力本位。
  杨金土认为,高职教育的基本功能不是培养“通才”,也不是培养“专而深”的科研人员,而是培养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4]。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做人”的教育。三年我们不可能将学生培养成“通才”,但是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通过项目-子项目-子模块设计实施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为不同能力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任务,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将从事的未来职业。
  3.2 职业情景的构建
  面对技术更新速度快、教材更新速度慢、生源及需求的多样化等特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关联。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者通过同化或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构建。即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即“顺应”[5]。因此在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物联网改革中,我们有必要构建职业情境。   综上,项目教学应当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4 构建项目教学实施案例——以物联网LED灯光控制模块为例
  在本课中,基于项目教学法将本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此项目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本子项目模块为物联网LED灯光控制模块,该模块又分为三个子模块,分别为开关控制模块、PWM调光控制模块、RGB调光颜色控制模块。从简单到复杂学习完成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智能家居中LED灯光控制模块的部分。
  在开关控制模块学习中,侧重实验原理、操作流程、硬件故障排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训操作规范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PWM调光控制模块学习中,侧重实验原理,程序编写及修改、排错。在RGB调光颜色控制模块学习中,侧重梳理,熟悉整个模块的知识。
  每个模块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对于中职升学上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在模块1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模块2中需要加强理论部分的学习,如实验原理的理解,编程知识的掌握。对于普通高考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扎实,在模块1中就需要加强动手能力,在模块2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前2个模块的学习,学生的水平可以保持基本一致,在模块3中,对前面知识进行深度强化。最后通过对三个模块的整合学习,从而掌握此项目的知识。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对于易出错,对设备造成损害的操作,课前,教师录制微视频,学生学习并完成相应部分的判断,避免安全隐患以及不必要的损失,保证教学正常进行。课后,学生将操作过程的微视频,上传课程平台,分享交流,扩展延伸学习,加深理解。
  最后,通过实训室记录,实训设备故障率、损坏率、实训报告、学习平台等结果反馈,学生在职业规范方面、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方面,达到了目标,很好地掌握了相关内容。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的教学在物联网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延伸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性,以及应用能力。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也能够不断学習掌握新的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6.
  [2]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69.
  [3]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
  [4] 杨金土,孟广平.对高等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认识[J]职教论坛,2002,(19):23-24.
  [5] 王献敏.物联网技术在高职物理教育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42-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4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