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国家赋予审计监督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一项全新的重要职责。本文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路径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绿色发展。
  [关键词]审计监督    绿色发展    领导干部    自然资源    离任审计
  近年来,我国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领导干部自然資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的出台,标志着一项全新、经常性的审计制度正式建立,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赋予审计监督一项全新的重要职责: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生态观、发展观和政绩观,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审计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助力我国经济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做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审计内容要坚持风险导向、聚焦重点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坚持以生态环境风险为导向,聚焦重点、突出难点。审计范围涉及土地、海洋、河湖、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审计通过检查地区或部门对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地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实施和相关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评价,科学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经济发展结构、自然资源资产禀赋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结合当地自然资源资产的稀缺性、分布规律等特点,捕捉生态环境的短板与薄弱环节,确定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实施审计工作。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领域,通过积极走访调研、深入基层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捕获资源损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违规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参考和利用国家历次环保督查、环境领域专项治理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将督查、检查发现的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线索等,综合分析判断审计可能遇到的难点,实施有重点地抽查和突击检查,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损害生态环境事件的产生和蔓延,不断完善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审计方式要秉承探索创新、循序渐进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项全新、经常性的审计制度,离不开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全方位高科技支撑,审计方式方法上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并稳步推进。审计可以通过借助各相关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和指标进行综合比对、全面分析,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更加精确地获取实时、稳定、安全的数据资源,提升大数据审计工作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是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外部专家的协同,通过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互联互通,推进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形成监督合力;广泛开展与专业社会机构合作,聘请科研院所等机构专家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开展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领域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专业性。
  二是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卫星遥感影像对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及无人机设备等高科技手段,查看湖泊、河流全貌,获取农田、森林等地貌影响,准确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情况,自动识别并查找问题疑点,结合相关业务、财务等数据,强化挖掘和分析力度,形成“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
  三是基于多维度、多部门、多技术形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在经过数据集成、云计算、数据挖掘等过程后集成到平台,供审计人员调用。鉴于相关信息涉及我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数据的安全保密性、提取稳定性与及时有效性对移动互联网运用提出了更严格、更精密的要求,是未来信息化审计技术实践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的领域。
  三、审计评价要坚持客观求实、提升成效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地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一是坚持客观求实、审慎评价。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审计结论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区分、科学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审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前后任领导干部履职结果的相关性,确认是领导干部任期前遗留问题还是任期内问题;相邻地域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本地区环境问题是否受到相邻地区自然因素甚至人为因素的影响等。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客观因素、历史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审慎的评价。
  二是通过建立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审计工作成效。审计人员在尊重区域自然资源分布、储备及生态环境特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和推广标准化评价方法与指标,作为今后同类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的参照,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集共性指标与区域个性指标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注重评价政策制定的有效性。有效、完善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基础。审计人员要从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规划及相应政策入手,重点关注规划是否合理,政策制定的程序是否规范,政策条款是否适合,是否存在有悖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现象,不断提升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四、审计成果要注重深化运用、促进发展
  审计成果的运用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审计成果发挥价值的重要体现,要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果运用,持续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促进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促进整改、界定责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领域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落实生态文明观与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二是通过审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平衡。审计要充分结合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的实际,处理好地区经济增长、群众收入增加和生态环境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平衡发展。
  三是审计的目的不仅是发现环境问题,更要谋划促进环境质量提升的思路,努力挖掘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潜力,提出优化经济结构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扩大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成果的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弥补生态环境短板,自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助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绿色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邮政
  编码:100038,电子邮箱:caoxixi1618@126.com)
  主要参考文献
  郭鹏飞.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环境公正观[J].中国审计, 2018(7)
  李凤雏.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理论基础的重要突破[J].中国审计, 2018(23)
  许庆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刍议[J].中国审计, 2018(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5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