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些年来的中国艺术教育在以西方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校的条件,在艺术教育的探索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结合本民族的艺术,开展了特色的课程。但中国仍然面临一个问题,中国是艺术大国、却不是艺术教育强国,其人才的培养分布不均,多在名校。若要变成强国,教育是最根本保障。而如何形成自己本民族的艺术体系,改革是先锋,需要从教育入手,挖掘民族文化潜力。文章将从多方面揭示中国艺术教育改革前进的曲折性,提出当下教育的问题、并对一些具体教学的内容提出一些教改的见解。
关键词:曲折性问题;教学问题;教改内容
一、艺术教育改革的曲折性问题
近代中国从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始真正意义的探索中国的教育之路,这是一次对传统中国向近代化中国过渡的重要思想运动,是一次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的革新。其中不乏结合中西艺术之楷模,开创新思想之师表。为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的形成,以及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化做出不朽的贡献。
中国的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几经波折,历史社会的敲击,使得拥有古老艺术文明之地的中国,在进一步的发展上缺少方向,需要在探索本民族的艺术教育体制上寻找发展空间,由于我国并未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完全通过自身的变革,演变到近代的艺术教育进程中,而是借鉴、学习西学的模式,借用外力的影响,形成近代教育机制,其国情是主要制约因素。而我国由于古代、以及近代的国情又决定了我国并没有自己本民族的艺术教育与设计等相关运动,究其原因所在是多方面的。抛开政治、经济、历史背景等因素,单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首先、由于华夏民族在王朝时期,艺术的各项领域,都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诗书画一体的士大夫传统、不同瓷器制造工艺的合理与纯熟、建筑大木做与小木做的结合并用、城市规划的完备、以及园林建筑天人合一方式的营造,致使中国在艺术上很难找到绝对的漏洞,如偶遇很多需要设计艺术来解决的问题,也都会被我国智慧的工匠们巧妙的解决,使得设计从艺术单独分化出来缺乏本有的现实基础。艺术教育需要进行重组与融合,并对以往传统的艺术思想哲学进行重解。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机构与教育事业家进行构想与开阔。艺术教育的进步往往是需要划时代的人物和有良知的教育从业者的才能有所突破。正如西方捷克近代伟大的民主人士夸美纽斯,虽屡遭磨难,但仍能著书立传,为世界近代教育开创先河,不但為本民族的教育做出个人的贡献,也奠定了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又如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虽身入佛门,潜心修法,但从不忘报效祖国之义举。通晓各种书画、音律、哲学,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等领域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中国近代教育之先驱。当下中国正需要新时代的教育家为中国的艺术教育改革、前进身体力行。
二、当代艺术教学中的问题
中国的艺术教育在其自身的发展、渐进中有着自己的探索的过程,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成为教育提升的障碍。中国的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比较严格,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逻辑能力在世界各国都具备较强的实力。而当进入到大学后,中国的学生却在科学、人文、地理、艺术实践和学术上与欧美等国家的差距很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观原因在于中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常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强化,同时这种多年的习惯在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也得到了延续。
中国的艺术类教育如从美术方向上划分,可以分纯艺型专业和设计型专业。对于纯艺型专业来说,在门槛和选拔的要求上很高,从业者的基本功能力应不是问题。如油画专业的学生,在技法上、理论修养上已经十分纯熟,但问题多出于画作后期的发展在思想灵性上缺乏更高的诠释,毕竟无法与有着古老油画传统的西欧相比。而本土的中国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等专业,虽初期重技法、重笔墨,但到后期则是重意境、重气韵。欲达到较高境界,则需要有岁月、时间的积累和对传统国学儒、释、道的思考与感悟。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的自醒力,也需要教育的启发。当代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曾这样评判教师在艺术与技术的问题所其的作用,其大意为好的教师应是能启发学者的美感、启发艺术。光教技法,而技法是客观上的,可以参照对象画完成,而当下的很多学校是教技术的。可以说,当下艺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回归艺术原点。尊重艺术本有的规律进行。
三、教改课程内容
对于纯艺术型艺术的教改在其基本工能力技法上的培养,人体解剖学长期磨炼上,应是值得肯定和延续的,在整体上并不需要大幅度的调整。其主要改制的内容在于加入对传统绘画的背景、成因、以及特点的研习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传统国学的课程内容和相关中西宗教知识、历史知识、哲学思想的了解。包括中国的《诗经》、《中庸》、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的著作,道法自然、华严境界、士大夫精神思想体系和欧洲的尚理哲学。学生需知欧洲的油画来源兴盛于圣经题材的创作,中国的山水画来源于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向往。让学生从根源上找到绘画创作的原始动力,最终使所画的技法有内涵的注入。
包豪斯学校自创立以来,形成的设计教育管理方法以及模式,为近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当代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也都采用包豪斯的教育方法,而设计教育本身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它自身与绘画有天然的联系,也受历史、市场、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教育与一切艺术、美术形式都有相同的共性、而艺术教育也与本国国情相联系有其个性,从夸美纽斯创立近代教育体系之后,世界的教育体系得到突破,教育的广泛性得到普及。
我国从近代向西方学习中,在各方面领域和教育管理上仿效西方体制,这种方法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建立自身的体系,并快速培养本民族的设计人才,但相对于长期的教育培养中,则需要设计教育更具有底蕴,形成自己民族的艺术教育体系。
而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内容有以下建议基本能力知识信息、课程应以近代包豪斯的课程模式为主是必须力行的。如三大构成、模型制作,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以及设计学的初步入门有引领性作用,入学初期建议取消绘画性素描、色彩等纯艺术型课程,其目的不是否定该类型的课程,而是将本科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本专业上,纯艺术性课程应在入学前充分完成。另外,环境艺术学的设计史课程应结合建筑史同时进行,或单独增添中外建筑史、中外古典园林史课程。课程应将不同时代的建筑结构体系、建筑风格、以及中西的不同园林造景的手法、理法分析透彻,尤其以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艺术为主并结合绘画。设计课程应加上中国画的理论欣赏课,对中国古代不同王朝的艺术画法、体裁样式、历代名画有详细的讲解。这是由于中国画从哲学、思想上表达的是一种境界,是对时间、空间的高度演绎。这种手法对于艺术设计在境界上的提上,更有帮助。另外还应在艺术课程之外开设中国传统国学课程的学习、设计最终是理念上的比拼,中国的艺术、境界、绝不比任何文明下的产物差。所涵盖的在思想在一定是高于西方的理念,西方国家近代设计的探索如细细研究,在华夏文明的体系下艺术形态早已呈现。只是中国的文化讲求包容、内敛缺乏代代的传承,缺乏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探索而已。
参考文献:
[1]杨小彦.“像”与想象——一位老艺术家的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44-45.
[2]侯令.“感动2010”[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10.
[3]柳瑞波,肖华.中国当代教育之探讨[J].华章,2011(23):117-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