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研究组给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设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对研究组患者采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5个主要指标:分级护理落实率、患者身份识别有效率、专科技能合格率、高危风险评估及高危药物管理使用合格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和管理心血管内科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本研究阐述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旨在为接下来提高护理工作制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在48~85岁之间,平均年龄(58.25±5.67)岁;心肌病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35例,高血压患者30例,心率失常患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P>0.05)。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共11名,女10名,男1名;年龄在27~38岁之间;职称:三级责任护士4名,初级责任护士5名,助理护士3名,实施护理干预前后人员均无变动。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组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体措施如下:
1.2.1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
心血管内科护理小组成员主要有5名初级责任护士、三级责任护士4名一级助理护士3名构成。三级责任护士负责组织医院门诊护士长对敏感指标的筛选与设立工作;初级责任护士负责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筛选设立过程中统筹管理工作;助理护士担任过程中各类杂项事务,辅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意见收集等工作。
1.2.2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
(1)参考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思路,建立起以数据为基础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进行三轮专家和护理部门审批、修订后,最终选出10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以及30项三级指标,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2)采取问卷调查、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医院内心血管内科相关责任护士进行调查,对初步拟定的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分,最终选择出5个项目作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分级护理落实率、患者身份识别有效率、专科技能合格率、高危风险评估及高危药物管理使用合格率等。
1.3护理安全管理
将心血管内科中每位患者落实到每一位相关责任护士身上,入院后2小时观察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分析患者是否存在不良事件,例如导管脱落、坠床、跌落、压疮等,严格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分析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脉搏、导管是否通畅等指标,例如24小时全方位监测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要掌握并识别患者异常心律、异常搏动的处理方式,并及时通知医师;教会患者家属识别和检测患者身体指标以及情绪变化,若发生異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饮食、大小便以及运动方面的关注;分析长期卧床患者是否有潜在发生压疮风险;监测老年患者跌倒、因平衡能力差而坠床的风险;分析和及时评估患者症状判断以及有无心梗风险;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危风险的监督和风险防范,在其床头放置标识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认真参照5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内容,责任护士长要定期抽查护理任务,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指标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取、检验,检验水准为。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分析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其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技能合格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以及高危风险评估和高危药物管理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坠床、跌落、压疮、导管脱落、心搏骤停或心肌梗死等状况,总发生率为13/50(26%),研究组为3/50(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着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大,并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发展。因此,临床医学必须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视度,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满足心血管护理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疾病,保障护理安全,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持续创新和优化护理工作质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要点。
本研究显示,采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还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26%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且护理满意度较低,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P<0.05) [3]。
除此之外,本次研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未能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院时间进行分析和对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本院设立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仅仅从心血管内科实际情况出发,缺乏对其他科室的研究和应用效果分析,其实效性仍需进一步进行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慧,沙凯贤,黄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23-125.
[2]唐玉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分析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9):142-144.
[3]刘莉.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医药,2012,25(03):502-5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8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