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俄罗斯学生HSK五级写作词汇偏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所收集的105份俄罗斯学生HSK五级试卷中的写作部分,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通过分类统计、描写分析、举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学生写作中的偏误类型及产生原因,并从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HSK;词语;偏误分析;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写作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直观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将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综合地运用到语言输出实践中。因此,写作不仅是所有教学环节中难度相较大的一环,也是学生出现偏误次数较多、类型较为庞杂的一环。尤其是对俄罗斯学生来说,“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最困难的就是“写”。因为“写”不仅要写汉字,还要把已经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综合运用到语言表达中,是对学生已学知识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核。就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来看,俄罗斯学生在汉语写作中普遍存在各种问题。一直以来,词汇偏误分析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很大。就此而言,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归纳总结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词汇偏误类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有效地教会学生汉语写作,使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HSK五级写作词汇偏误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学习者因为二语习得的经验不足,理解或使用目的语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比附。因为在学习者的思维里,母语系统已经形成,对目的语系统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例如,当我们学习一个外语单词时,自然会将它与汉语中相对应的词语联想起来。但实际上两种语言中有一定对应关系的词,不仅语音和形式不同,在意义、用法、搭配关系、感情和语体色彩等方面,也会有很多不同,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偏误。
  笔者将俄罗斯学生HSK五级试卷中出现的共205次词语偏误,根据产生原因进行了分类统计,具体情况如下:因汉语与俄语词之间的意义互有交叉产生的偏误有134次,占总偏误次数的65%;因汉俄语言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产生的偏误53次,占总偏误次数的26%;因汉俄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用法不同产生的偏误18次,占总偏误次数的9%。
  (一)汉、俄语对应词的意义互有交叉
  (1)这些盒子太重,他[要]你的帮助。(需要)
  (2)我朋友在医院的时候,我每天都[参观]他。(看望)
  (3)我住院了,我女朋友天天[造访]我。(看望)
  (4)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时间。(珍惜)
  (5)问题是她[必要]开会,带来了很多资料。(必须)
  (6)她的朋友都[愿意]看一看小王的表演。(想)
  (7)手术[过]得很顺利。(进行)
  (8)[到底],这位年轻人没得到这份工作。(最后)
  (9)他想三天,三夜。[结果]跟领据一起爬山采集粮食和药的植物。(最后)
  (10)[先]天气很好,可是后来突然下雨了。(起初)
  鲁健骥(1987)指出,“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往往简单地从自己的母语出发去理解和使用目的语。”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也有同类情况。比如,“想”这个词,在俄语中的对应词是“хотеть”,而“хотеть”还有“要、希望、需要、愿意”等义项,学习者想当然地将这些义项都与“想”这个词语相对应。再比如,在笔者与俄罗斯留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常常会说“到底,他迟到了”“到底,他离开了父母。”这也是因为汉语词语“到底”对应了俄語的“наконец”,而“наконец”还有一个义项——“最后”。学习者却将“наконец”的所有义项都与“到底”相对应,于是就产生了词语的偏误。
  (二)汉、俄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11)她的工作很忙,每天都[接受]很多电话。(接听)
  (12)她很喜欢跟爸爸一起[打]钢琴。(弹)
  (13)可以说,她的学历很[大]。(高)
  (14)如果遇到问题,就会听他的意见把它[决定]。(解决)
  (15)她的男朋友很[美丽]。(英俊)
  (16)他的医生告诉我,他的病虽然很[严格],但是不难治好。(严重)
  俄语中有很多词的搭配与汉语不同。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把俄语的某一搭配关系套用到汉语的对应词上。鲁健骥(1987)认为,套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想当然”的套用,一种是使用中不知道用哪个词搭配而“被迫”套用,这个“被迫”使用的词往往符合母语中的搭配习惯。比如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会学到“开”这一动词,而这时学过的能与“开”搭配的名词有“门、窗户、灯、电视”等,但学生常常会说“请你开书”“医生让我开我的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表达,原因就在于“开”在俄语中的对应词是“открыть” “включить” “открыть”,它们可以跟книга(书)、глаза(眼睛)、рот(嘴)等搭配,套用到词语“开”上,就出现了偏误。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漂亮”“美丽”形容女子,用“英俊”形容男子;在俄语中,无论是男子“英俊”还是女子“漂亮”,都用一个词“красивый”,甚至还用它来形容风景、建筑、歌曲、电影、天气等。这就导致俄罗斯留学生常常写出“这个男生很漂亮\美丽”“这部电影很漂亮”的句子。
  (三)汉、俄语对应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不同
  (17)他的[足]疼了,疼得非常厉害。(脚)
  (18)回家了以后,妈妈[赞扬]了我。(表扬)
  (19)我的朋友汉语水平相当高,其他同学[企图]赶上我朋友的水平。(试图)
  (20)我朋友告诉我,只要每天努力,就可以达到美良的[后果]。(结果)
  (21)[母]屡次对她说:如果你没有好的朋友,会这一辈子过得很孤独。(妈妈)   (22)他们[于]医院的病房谈话。(在)
  (23)毛遂上场劝楚王,[末了]成功地说服了。(最后)
  汉、俄语言中的部分对应词语,由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不同,往往会造成偏误。这些偏误有时会引起对方的误会乃至反感,从而导致交际失败。汉语中很多词语都具有褒贬的感情色彩。比如,“后果”和“结果”都表示最后的状态,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后果”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在俄语中,“后果”和“结果”都可以译为“результат”或“последствия”,这两个俄语词并没有感情色彩。
  汉语中有些词语还具有不同的语体色彩,虽然意思完全相同,却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如果运用的场合、语境不合适,就会使交际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闹出笑话。比如“母”是典型的文言文词语,即使是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也基本不用,学生却用在口语语体色彩较强的语境中,显然不恰当。而“妈妈”“母亲”在俄语中是“мать”“матерь”,并没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
  二、HSK五级写作词汇偏误产生的原因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或特定范围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黄伯荣、廖旭东,2012)。一般情况下,A语言中的某个词义可以在B语言中找到共通的词义。由于汉、俄语词汇的语义体系不同,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精神也各有不同,因此,俄汉两种语言的对应词往往既有相似相同之处,也有相异相殊之处。这就使俄罗斯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汉俄词语的差异而产生偏误。总体上看,俄罗斯学生词汇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习者
  1.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
  首先,汉语和俄语存在着大量词义互有交叉的词语,俄罗斯留学生在遣词造句时对汉语的词义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受到母语的影响,将母语中看似对应的词运用到了汉语中。
  其次,汉语和俄语中词语的感情色彩存在差异。如成就(достижение)、造访(посетить)在汉语中是褒义词,而在俄语中是中立词。有些俄语词在汉语中对应的是两个词、两种感情色彩,如俄语的“завидовать”,在汉语中分别对应两个词,一个是“羡慕”,为中立词;一个是“嫉妒”,为贬义词。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在中高级阶段,俄罗斯留学生往往将自己掌握的有限的汉语词汇、汉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套用到其他汉语词语、汉语知识上,这样的套用有时并不恰当。比如在学习了离合词后,对离合词规则的掌握并不充分,通过类推写出“结她婚”“吵她架”这样的短语。
  (二)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影响是指学习者的偏误不是学习者的母语或学习策略所致,而是课堂环境所致。诸如教师的教学方法、错误的解释和诱导、教材的编写和注释等,都会导致偏误。
  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师资源匮乏,教师大多由俄罗斯汉语专业毕业生或与汉语相关的毕业生来担任。有些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理解的不够透彻,同时还缺乏汉语教学经验、教学技巧,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也很难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质量。
  此外,目前在俄罗斯的汉语教学中,实用汉语教材相对缺乏,而国内专门针对俄罗斯的汉语教材又付之阙如。俄罗斯境内使用的大都是针对英美国家教材的俄语翻译版或台湾版教材。英美国家汉语教材的俄语翻译版,词语释义的翻译不够精准到位,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台湾版教材使用的是繁体字,更影响到汉语的教学和学习。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建议
  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方面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一)教学策略
  在学习者学习汉语词语的过程中,教学策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成功的教学策略能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并基本实现教学目的,师生能在融洽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完成教和学。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学生的词汇偏误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强化近义词讲解
  近义词是指意思基本相同同时又有细微差别的词。学习者开始学习目的语时,对有着共同语素或意思相近的词语,往往不能够准确掌握其用法。课堂上的近义词讲解,可以采取语素教学法。由同一语素组成的近义词可以放在一起讲解,然后让学生注意区分这几个词的意思。
  如:“帮忙”“帮助”,这两个词都由同一语素“帮”组成,它们都有表示帮助的意思。这里的“帮”,可以单独使用。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两个词共同语素“帮”的意思后,再加以区分这两个近义词的含义。首先,从词义上分析,“帮忙”侧重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别人做事,如“你搬家的时候我来帮忙”;而“帮助”侧重替人出力、出主意,可以是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帮助,如“帮助孤儿”。其次,从搭配方面分析,“帮助”后面可以带宾语,如“帮助别人”;“帮忙”则不能带宾语,“帮忙”是离合词,只能说“帮他的忙”。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区分这两个近义词了。按照上述方式,对两个近义词的不同语素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分点,这样的近义词讲解更利于学生掌握词语。
  2.重视词性讲解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词义的讲解,还要注重词性的讲解。注重词性讲解,学生可以正确把握词性,区分词与词之间的差别,从而减少偏误的发生。如试卷中学生频繁出错的“刚”和“刚才”。“刚才”是时间名词,在句中可以作时间状语,放在主语后或主语前,也可以作主语。“刚”是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作状语。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结合语境进行讲解。如:“刚才还下着雨,现在就停了。”这里的“刚才”为时间名词。“她刚走,你出去追她还来得及。”这里的“刚”为副词。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它们的词性及用法。
  3.加强词语搭配教学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加强词语搭配教学也可以减少词语偏误的产生。杨惠元(2003)指出:“在词语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讲清楚词语的音、形、义,更主要的是讲清楚词语的用法,即词与词的搭配以及搭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首先要讲明固定搭配的使用。”在词汇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词语搭配板块,当词语搭配为固定搭配时,必须要求学生牢记;当不是固定搭配时,要在课堂上区讲清楚应注意的问题。例如:量词“个”“架”与名词的搭配,它们各有各的固定搭配群体,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再如:“弹钢琴”和“拉小提琴”,“踢足球”和“打篮球”,教学时首先要将它们的使用条件及固定范围区分开来。“拉”的对象是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等弦乐乐器;“弹”的对象是钢琴、风琴等键盘乐器或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踢”指的是用脚触击球,“打”指的是用手触击球,然后举例说明“踢足球、踢皮球”“打排球、打羽毛球”。让学生通过具体例证来正确掌握词语搭配的使用。最后,将学生作文中出现较多的搭配偏误进行归类,深入讲解词语的搭配条件与使用范围,这样学生就能从本质上了解它们的用法。除了词语的固定搭配外,还有语法中的主谓搭配、动宾搭配等。教学中将这些搭配词语的词性与词义讲解清楚,學生就容易理解、记忆了。如试卷中的词语偏误“她的学历很大。”“大”是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高”是指高度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教学中要注意说明这两者的使用范围与区别特征,这样学生就会更清晰地记忆词语的搭配。   (二)学习策略
  在影响俄罗斯留学生词汇学习的因素中,他们的学习策略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中,与某个特定阶段相关联的心理行为或行动。O’Malley(1985)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四类。
  1.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和信息进行处理的策略。如重复策略、总结策略、使用图表策略等,这些策略都具有认知处理功能。这里重点分析记笔记策略与关联策略。
  我们知道,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板书出来,当教师讲解到重要的词语时,学生就要学会抓住重点记笔记。对俄罗斯学生来说,汉字书写难度大,他们往往用俄语或是拼音来做笔记,这可能会导致笔记与课堂讲解有所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预留时间让学生记笔记。
  俄罗斯学生在学习词语时,关联策略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学习策略。例如:学生应该将学过的词语与现在正在学习的词语进行归纳总结,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关联记忆。但是有些俄罗斯学生过分依赖课堂,课后进行知识归纳总结与练习的时间都比较少,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对其汉语词汇习得将会有很大推进作用。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用以管理认知过程,主要包括对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由于俄罗斯学生的规划意识较为薄弱,他们很少能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他们认为课堂所学的知识已经足够满足自身的求知欲,不需要再占用课余时间来补充、强化。因此,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会促进他们的汉语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预习以“运动”为主题的词语,课堂上学生就更容易掌握相關词语的词义、用法等,就会更顺利地进行写作。教师在学习开始时,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让学生进行预习、归纳,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3.社会策略
  社会策略是一种运用人际行为提高学习能力的策略,旨在增加第二语言交际练习机会。学习者可以随意选择与同学或目的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俄罗斯学生之间都倾向于用俄语交流,使用汉语交流合作的机会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例如让学习者分小组用汉语对话,或者设计游戏“你听我说”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尽量使用汉语,增加学习者练习汉语的机会,逐步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能力。针对学生的词语偏误,教学中应多设计让学习者合作学习词语的活动。例如给出既定词语,你做动作我来猜;或是运用学过的词语,自己设计场景进行对话。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让学习者有了说汉语、用汉语的机会,还增强了学习者词语搭配的能力。在课后还应鼓励学习者多与中国人接触。例如邀请中国学生和俄罗斯学生一起过春节等。以各种方式增加学习者与中国人的接触机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4.情感策略
  因汉语与俄语差异较大,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畏难情绪,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们找到学习汉语的乐趣。教师还应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如:包饺子、打太极拳、学习书法等,让学习者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多给孩子们一些欣赏、激励的话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化解他们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俄罗斯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往往会因为汉、俄语对应词的意义互有交叉、搭配关系不同以及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不同而产生产生偏误。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从教学策略着眼,应强化近义词讲解、重视词性讲解和加强词语搭配教学。从学习策略着眼,应强化学生的认知策略,养成学生主动记笔记、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强化学生的社会策略,让学生在模拟真实语境的情境中学习汉语;强化学生的情感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文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HSK五级试卷写作部分有个别学生未写答案而无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信度。其次,偏误分析尚不够全面、透彻,文中的三种偏误类型并没有完全覆盖所有的词汇偏误现象。这些都有待于在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加以改进了。
  参考文献:
  [1]方绪军.对外汉语词语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高燕.对外汉语词语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5]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8]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9]朱晓军.中亚及俄罗斯学生汉语易混淆词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