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内涵审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钢琴是一种从西方流传到中国的艺术,中国的钢琴艺术体现了中西方音乐和文化的有机交融,并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展现了勃勃生机,既彰显了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中的包容性、民族性,又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的钢琴艺术能集中反映文化特质和内涵,体现文化所独有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意识,并在钢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体现出深刻的文化思考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中国钢琴艺术;民族性;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钢琴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是能集中反映中国文化内涵及特質的艺术。钢琴艺术是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产物,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彰显中国文化独有的审美意识与价值理念的同时,引起广泛的文化思考和启示。
  一、中国文化内涵的民族性及世界性的概述
  从广义上来看,文化的内涵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集合,其包括了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如果从狭义上来看,文化是人类各种精神创造创新活动的集合,其主要由观念、习俗、意识和心态等组成。文化的民族性及世界性一直都是我国文化内涵的重要特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权衡问题也是上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不断探索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是这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积淀和传承的结果,其会随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而持续继承与发展。文化民族性反映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群体对文化思想、精神、内涵以及审美等多方面的认同,是可以判定群体价值的“试金石”,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品格、价值、精神、内涵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化方向,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历史性、独特性和地域性特点。从文化相关方面来看,民族性通常可以反映一个民族在共同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共同心理特质,一般由同一民族各种价值、道德、信仰、伦理、礼仪、理想、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审美情趣等相关因素共同构成[1]。民族性文化相对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其发展是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息息相关的,其会随历史演变而发展革新。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艺术的民族性是借助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提升艺术作品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而民族气质及民族风格也正是文化民族性在发展创新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群体心理认同,并集中反映和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品质与内涵,成为一种驱动文化发展和规定文化价值的潜在标准。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当下,文化也正在向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日益频繁,各种形式的文化互动活动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互促互补作用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共荣、民族文化特性凸显的展现文化格局。文化的世界性是与民族性密切联系的。文化最先具有的是民族性,在发展过程中才逐渐具有了世界性,民族性是文化的内在基础,而世界性则是文化交流及发展的外在因素。文化的民族性在不断借鉴其它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又会反过来影响文化的世界性。而文化的世界性则会因为开放交融而转化为民族性,二者是相互交融,互相联系的。
  二、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旨趣
  (一)“中和”的文化内涵
  “和”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一个出现较早的审美文化范畴。人们在社会创造活动中逐渐获得了内心上的和谐与平衡,并逐渐产生了对“和”美感的执着追求,也获得了“和”文化的丰厚内涵与深刻意义。
  “中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维持内部平衡与和谐的温柔敦厚艺术特质。其哲学基础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典型表达。中国的钢琴艺术无处不体现着中国文化中的“中和”之美与和谐意蕴。钢琴虽然是从西方传入到中国的,但其一来到中国便与中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了相互交融,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钢琴艺术文化,并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中和”理念展现出来。中国的钢琴艺术的创作是基于传统音乐文化和“中和”之美的哲学理念,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寻求着艺术和文化的共荣发展。“和”是事物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与和谐共融的一种文化内涵与心理体验,其会渗透在包括钢琴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之中和一切与“中和”有关的文化意识当中。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表现技艺和组成要素都与“中和”的内涵有关系。钢琴表演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再现与创新的高度统一,一位成功的钢琴艺术家需要把作曲家的个性思想和自己的演奏风格融为一体,并将两者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之上,逐渐确定自己的艺术风格,传递出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钢琴演奏家所追求的音乐之美与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美是具有共同点的,也是可以相得益彰的。中国的钢琴演奏者所追求的应该是“行道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的“中和”境界,并在和谐的氛围中追求音乐之美、传达思想情感、彰显民族文化[2]。
  (二)“写意”的文化内涵
  “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色之一,中国的钢琴音乐也能集中体现“写意”这个美学原则。“写意”包括了形神、意象等美学范畴。在《溪山琴况》中提到了琴乐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情致,也要包含意态,要做到形神兼备,让“神”能自然的贯穿在“形”之中。
  钢琴曲目《阳关三叠》是由琴学传谱中的同名曲目改编而成,琴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乐句依据悠扬的旋律而重复三遍,故称为一叠三唱[3]。这个钢琴曲是由黎海英先生运用钢琴的多声思维创作和改编而成,并将中国古琴曲所特有的音色收纳到钢琴曲的声乐之中,赋予了这个作品以崭新的精神属性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对远行友人的无限思念与关怀,并充满了浓郁而典雅的写意色彩。钢琴曲《夕阳箫鼓》既保留了中国琵琶琴曲的变奏曲式又在表现手法上融合了古筝、琵琶和箫等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特色,从而提升了钢琴曲的感情表现形式和空间表达层次,使乐曲的情感更加生动形象。这首琴曲借助于音乐的审美文化内涵的“象”而充分展示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魅力,使乐曲的各个段落都具有了浓郁的文学色彩和诗意,并使用小标题高度概括琴曲的“意”,真正做到了“言不尽意”,全曲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听者更加冷静地去理解与感受中国钢琴曲的文化内涵和“写意”之美。   (三)民族性的文化内涵与审视分析
  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作曲家们对中国文化民族性和艺术魅力的反思与探索,正是因为中国钢琴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并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美感,中国的钢琴音乐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发展和深远的影响。
  虽然我国的钢琴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在民族性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的民族钢琴艺术作品没有完全摆脱西方钢琴艺术的创作局限、表现手法局限和技术局限的影响,很多作品带有严重的“西方化”元素,这通常体现在旋律走向、曲式结构以及和声分配方面,长此以往会极大地制约我国钢琴作品传达民族性和传承文化内涵,也不利于構建中国独有的钢琴艺术体系[4]。其次,我国许多的钢琴作品没有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全部价值,对民族性内涵的把握也存在一定的失衡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钢琴的民族性发展和文化传承,也称为制约中国钢琴作品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再次,我国民族性的钢琴作品在数量上远远不及古典的二胡、琵琶、古筝、唢呐等民族乐器的作品,在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能深刻反映民族性的钢琴作品在开发和创作方面都存在力度不高的问题。最后,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人们在鉴赏民族性的钢琴作品时会因为文化价值和审美观念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这就导致我国的民族性的钢琴作品始终存在受众范围较小,普遍认同程度较低的问题[5]。
  三、结束语
  中国的钢琴艺术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具有民族性的钢琴作品应该是完美体现“中和”之美、“写意”特色,又能体现时代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中国的钢琴作品需要在作品质量上精心打磨,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优良品质,彰显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中国的钢琴艺术作曲者、演奏者始终坚持中国的文化自信,将中国的钢琴艺术和文化内涵推向世界,让中国的钢琴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健.中西文化视野下的钢琴演奏艺术探究[J].音乐创作,2018(2):181-182.
  [2]王小会,侯爱萍.文化全球化视域下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思维审视[J].社科纵横,2018(3):10-14.
  [3]唐进,赵成明.西方钢琴艺术的中国化[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143(3):125-128.
  [4]陈瑾.我国双钢琴艺术传播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黄河之声,2018(4):40-41.
  [5]孙昀璐.钢琴协奏曲《山林》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8,38(5):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424.htm